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发展、产业的细分和社会分工的细化,“跑”新闻的记者的分工也呈细化趋势。“分工细化”有助于记者对局部情况的深入了解,但同时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如果“陷”进去,忽略大局观念的指引,对局部情况新闻价值的判断就有可能出现偏差。这是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  相似文献   

2.
王媛媛 《报刊之友》2013,(3):129-131
跑口记者如何跑口,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作为一名优秀的跑口记者,不但要擅“跑”,更要善“刨”。文章从跑口记者找准自我定位、新闻是跑出来的、“刨”字上见真功夫三个方面论述,首先让跑口记者认清实行新闻跑口制度的好处,进而揭示如何经营自己跑口单位以及怎样才能最大可能的发现新闻线索、报道更多的新闻,最终实现整合所有资源,为跑口记者所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分工逐渐细化,人才也有了各行各业的标准。编辑作为一种社会职业,对其中的佼佼者,即所谓人才,自然也有业内的评说。何谓编辑人才呢?答案因人而异,概括言之,论述的重点似乎都离不开人的“头”、“眼”、“口”、“手”这四大感官。  相似文献   

4.
赵金 《青年记者》2002,(11):54-56
主持人的话:最近一位做跑口记者的朋友向我诉苦,由于写了几篇所跑“口”单位的批评文章,被该“口”的诸单位联合封杀,不再提供新闻线索,导致新闻漏报,完不成任务.遭到“老板”警告。而有些吃著,用着,拿着所跑单位福利,写着官样文章的记者却“名利双收”,还时不时拿回大红的表扬信,这令他愤怒不已: “跑口简直就像新闻垄断.这简直是滋生新闻腐败的一项制度。”  相似文献   

5.
张芳 《新闻世界》2011,(11):26-27
读图时代,报纸离不开生动抡眼的图片。由社会分工细化而产生的新闻岗位文字、摄影记者分工带来的各种负效应,在生活快节奏的今天日渐显现。当代科学技术进步的日新月异,数码产品的日趋大众化,以及时代对新闻队伍复合型记者的呼唤,都要求今天的记者必须学会“两翼齐飞”。  相似文献   

6.
朱邪 《新闻窗》2010,(4):93-94
地方党报报道范围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方方面面,为了更好地报道某个行业的工作,记者的分工相对稳定.俗称“跑口记者”。  相似文献   

7.
序曲 :产业化与出版产业一般来讲 ,“产业”指的是同类经济活动的综合 ,是一个纯粹的经济性范畴 ,同时也是一个历史性范畴。漫长的古代社会 ,随着人类社会分工的出现 ,产业活动得以萌芽。在农业成为社会生产的主要部门之后 ,人类相继发生了三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手工业与商业先后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形成了相应的产业雏形。18世纪下半叶 ,机器大工业逐渐取代了农业的主导地位 ,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随着工业同手工业的分离以及工业内部分工的形成 ,产业化趋势形成并逐渐明朗。由此可见 ,产业是随社会分工的深化、细化、扩展化而…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的话:新闻“跑口”,或曰“跑线”,从国内到国际普遍存在.“口”或“线”存在的合理性不容否认,明确分工可以避免多头采访造成的资源浪费,好的“跑口(线)”记者也会成为所跑领域的内行专家.但是,现实中“跑口(线)”记者也面临着一些困惑.比如:如何与“口(线)”博弈,避免成为“口(线)”的代言人?如何监督所跑的“口(线)”?不幸被“口(线)”封杀怎么办? 请看嘉宾们如何支招.  相似文献   

9.
金立平 《新闻世界》2009,(11):18-18
“农口谁去跑?”记者部周主任连问了两声都无人应答。当周主任环视的目光扫到我这个“新兵”时,我勉强地应道“我去跑吧!” 这是三年前我刚刚分到记者部分领采访部门的情形。实话实说,我当时打心眼里不喜欢跑农口,受“常规”影响,周围同事都热衷去跑“财经口”、“政法口”、“文教卫口”、“国企口”等等,认为这些“口”新闻点多,实惠也多,“跑”起来也觉得很体面、很风光。  相似文献   

10.
电视竞争“抢滩深夜”刻不容缓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作息时间的不断调整,不同行业、职业、年龄段人群的作息时间出现了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
当前,各种新型媒体不断出现,受众群体也因社会分工的细化而逐渐细化,广告市场也因此而分化,传播正由“广播“变为“窄播“。手机电视这一新兴媒体,适应了“窄播“和“分众“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由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人们的个性化价值取向和审美取向越来越呈现“分众化”(或“小众化”)趋向。观众已经不满足以前大一统的综合频道提供的电视节目,因为宽泛的频道定位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没有定位。观众收视的个性化倾向导致观众分流,买方市场要求电视节目更加专业、更加细化,  相似文献   

13.
圈内人对“跑口”这个词恐怕是再熟悉不过了,对“跑口”带来的弊端恐怕也略知一二。新闻“跑口”带来的弊端说明媒体在整合新闻信息资源上的手段并不得力。当然这也是有现实原因的,社会生活的复杂多变,各学科之间的交叉重叠,政治因素的影响,文化差异,新闻操作习惯等原因都造成新闻分口的不易,比如,在台湾媒体里边,各派政治力量的活动很多时候是作为社会新闻来报道的,而在大陆可能就会当作重要政治新闻来处理。于是信息的混乱就一定意义上成为新闻分口的特色也是弊病之一。  相似文献   

14.
神圣与浅薄     
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虽说“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社会分工间还是有差别的。记者这行怎样?觉得不错的赞之为“无冕之王”:瞧不大起的也有称之为“抬轿子的”。不时有关于公众对于职业看法的社会调查结果公布,记者大多停留在“上中等”的水平上;也有关于职业危险程度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媒体也要对自己的社会分工进行重新定位,时代发展的越高端,分工就越细化。在以前的情况来看,媒体从上游、中游、下游都是自己一手包揽和垄断。随着媒体多元化的时代到来,传媒人应该明确起来,主流媒体像平面报纸、像电视媒体,应该定位好自己作为源头生产者的意识。媒体的产业链是我们精神文化产品的源头,我们企业是物质产品的生产。在产业链的分工上,以前我们也  相似文献   

16.
记者工作已离不开专家学者的支持 现在当记者。已经离不开专家学者的支持和帮助了,尤其是跑财经口、跑宏观经济部门的记者,更是如此。比如,央行公布升息或降息,国家统计局公布CPI数据上升或下降。股市大涨或大跌等等.跑口记者都要联系相关专家学者.请他们发表看法.解析这些数据为什么“上”或者“下”。至于经济政策、措施出台,  相似文献   

17.
档案管理作为一种职业,是社会分工细化的结果。随着档案工作的拓展,我国档案人员各司其职,在保证国家政权机构的正常运转及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诸领域“记忆”功能实现的同时,形成了数量可观、相对稳定的社会职业群体。目前技术化、  相似文献   

18.
社会分工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种进步现象。社会文明与社会分工密切相关,相互促进。可以说,社会分工的程度是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社会越是进步,分工就越是发展。因为分工的发展,既高度发挥了不同社会成员的专业特长,又促进了这些专业本身的发展。与之相适应,图书出版专业分工是随着图书出版事业的发展而产生的。借助于专业分工,促进了出版事业的蓬勃发展,这在地方出版事业的发展史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然而,实行专业分工在实际工作中往往  相似文献   

19.
冲突:行业分割与报道分工 当记者的见面总少不了问一句:你是跑哪条线的?很多新闻单位都有一些记者,在某个行业泡了几年、十几年,对某一个行业情况了如指掌,从而成为资深“跑线”记者。 如今,新闻单位的部门设置  相似文献   

20.
从“外行难以报道内行”说到学习朽木隔行如隔山。如今的时代,由于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正被划分为越来越多的“圈子”,亦即专业。局外人因此常有“不得其门而入”的感喟。其实,对于大多数社会成员来说,这种感喟是没有太大必要的。人各有事。桥归桥,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