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把地市党报办得更加贴近“三农”?如何更好地为“三农”服务?这是报纸编辑人员的根本职责,同时也是检验编辑人员素质高低的关键。多年的编辑生涯,笔者从中感受到不少酸甜苦辣,就因为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心中怀着那份永恒的“三农”情愫。编辑组织什么稿件,撰写什么文章,这恐怕是编辑要经常思考的事情,才能体现在为“三农”服务的主题上,也才能解决写什么为“三农”的问题。笔者认为,“三农”报道要把握住这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2.
李下 《中国编辑》2007,(2):89-90
编辑是干什么的?听有的人说,编辑就是“拉稿子的”。这话按说也没大错,作者的稿子,可不就是编辑们又是打电话,又是登门拜访,从人家那里“拉”来的么!如果你仅是十分崇拜作者,害怕得罪作者,一字不易地把该作者的稿子发表出来,你确实也就是个“拉稿子的”。  相似文献   

3.
“按语”与“案语”是被媒体工作广泛使用的词语。考虑到编辑工作严谨、规范的特性,在具体工作中,这两个词究竟使用哪个更符合语言逻辑习惯?是否有对错之分?笔对此进行了一些查询。  相似文献   

4.
编辑改稿是责任重大、需细致认真地做好的一项工作。笔者以为一个称职的编辑,改稿时需要注意“三位”,这就是:防止“越位”,不可“缺位”,必须“到位”。要而言之,“第一要改对,第二要改好”。如果此议可以成立,则编辑“三位”似可聊备一说。  相似文献   

5.
一般而言,编辑是坐在家里的。相对记的“动”功,编辑的“静”功要多一些。但报纸的编辑和记,本来就是一个分工不分家的联动整体,笔因此觉得,编辑也应该多“动一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看到日历上“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诗句,立即联想到我们的编辑工作:编辑上班三件事,约稿编稿画版面。 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为理发店题过一幅妙联:“虽云毫末技艺,却有顶上功夫。”编辑的日常工作也为“毫末技艺”,“约稿编稿画版面”可谓“雕虫小技”也,但此中更有“顶上功夫”。这“顶上功夫”体现在杜甫的名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里,也体现在编辑的“辑”字里。 我觉得编辑编辑,“编”和“辑”是一  相似文献   

7.
刘星 《新闻实践》2011,(12):19-21
“走转改”活动伊始,一个问题随之而来:尽管我们台州商报的记者编辑“宅”风不盛,那种不去现场而是“宅”在电脑前,单靠网络获线索、光凭电话采访写稿的不良行为早已不大有市场,但怎样“走”得深入,“转”正方向,“改”得到位?在操作和理念层面,仍亟需学习、提高。  相似文献   

8.
王维朗  陈移峰  游滨  张苹 《编辑学报》2018,30(4):436-438
界定“渝刊”的内涵和外延,指出加强青年编辑人才培养的现实性,分析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4个层面,即政府管理部门、行业学会、刊社(编辑部)和青年编辑自身,提出“渝刊”青年编辑人才培养的策略,以期打造更多期刊拔尖人才和领军人才,为“渝刊”的繁荣发展和品牌打造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9.
大川 《新闻知识》2001,(7):42-42
如果说,把通过公开报道,让老百姓及时听到党和政府的声音,叫做“上情下达”的话,那么,通过公开报道或内参形式,将民情、民心、民意及时反映给党和政府,使党和政府也能随时听到老百姓的声音,就可以称为“下情上达”了。认真做好这两件事情,是新闻工作者的重要职责。过去,一些报刊社往往看重前者,而轻视或忽视了后者。特别是有些主流媒体的记者、编辑,往往重上轻下,群众观念淡薄,报道在贴近群众反映下情上有明显差距。报道太空泛,群众有意见。从一定意义上说,做好“下情上达”的工作更为重要,更能体现新闻工作的“二为”方针…  相似文献   

10.
时下,也不知从何时、何人起,“航母”成了我们生活中耳熟能详的最常用的词汇之一。翻开报纸,打开电视,几乎每天都能够看得到。广告中有把自己比喻成“航母”的,新闻中有我们的编辑记者把采访对象形容成“航母”的,诸如《×业“航母”起航》、《××行业打造“航母”》等。零售商业有“航母”,家电业有“航母”,餐饮业也有“航母”,较为典型的例子是一个经营火锅连锁的企业也自称为“航母”,就连最近南京成立的一家报业集团也说自己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新闻节目流程都是由编辑编好稿子再由播音员一字不落地“播”,目前,不少电台正尝试编播一体,由主持人选编稿件再夹叙夹议“平民化”地“说”出来,这就是“说新闻”。其实,“说新闻”就是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化”,这也成为时下新闻节目变革的一种尝试,在这样的背景下,主持人如何才能说好新闻,怎样“说”才能符合节目变革的需要?笔者把近两年来“说新闻”的体会总结成文,以期与同行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12.
黄乐 《出版广角》2016,(8):54-56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对教材编辑的素质要求也更加多样化、技术化,更强调编辑的“杂”性。编辑必须同步升级为“编辑+”才能顺应出版时代变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吴生华 《视听纵横》2005,(6):101-102
人们一般认为:播音员是没有“话语权”的,而主持人因为在话筒前实现了自主说话,因而实现了话语权的回归。而在传统的概念当中.又是没有主持人的。只有“有稿播音”和“无稿播音”的划分,事实上.所谓的“无稿播音”就是脱稿主持。但这样的一个概念,倒为我们研究主持人的“话语权”提供了一条路径,从话语权来分析,“有稿播音”实际上是“说话权”和“把关权”分离的.编辑行使了话语内容的“把关权”.而播音员则承担了把字转变成口语的“说话权”.  相似文献   

14.
“有偿新闻”也叫“软广告”,是指某些企业单位或经营个人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而想方设法在一些媒体中上镜头、占版面、出声音等,以新闻报道的形式为自己做广告,而给予记或编辑以物质利益的行为。《中国新闻工作职业道德准则》严格禁止记搞“有偿新闻”,  相似文献   

15.
张港 《新闻三昧》2005,(5):53-53
“教师”与“老师”看着意思差不多,其实不一样,有许多场合是不能通用的。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宣传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上头”多,“下头”少:在地方党报的宣传工作中,存在报道地方党委加强“三农”工作的要求多,各种会议、文件精神和有关部门落实“三农”工作的各项措施的报道多,而反映农业、农民、农村关心的问题和呼声的报道少,城市读者看不到“三农”问题的真实情况,农民读者又感到地方党报“三农”问题的宣传离自己远。要让“三农”问题贴近农民,编辑记者必须有“农民思维”。也就是站在农民的角度,用农民的思维方式来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新闻稿件不被刊用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虽然是新闻但编辑看走了眼;有的不是新闻;有的虽然有点儿新闻性,写作水平太差;有的具备新闻性、写作也还可以,但不合时宜;有的完全可以发表,可惜版面有限挤了下来……于是,有些稿件就“死”了。已经“死”了的稿件,还能不能复“生”呢?能!只要有相应的机遇,只要有编排的技巧。  相似文献   

18.
我从事播音主持工作已经有些年头了,总结多年的工作经验我认为作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播音离不开情、声、气。虽然这之间各有要求,但重点应是它们的内在联系,只有重视它们的内在联系才能更好的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抓住稿件重点,有效的提高播音质量。下面我就简单的谈谈在播音创作中的“情”“声”“气”关系。  相似文献   

19.
人们习惯地把编辑称为“把关人”.这是缘于编辑的工作性质。如果说记从事采访,同新闻来源直接发生关系,可以叫做“第一把关人”,那么编辑从事新闻产品的最后加工和定稿,则可以叫做“最后把关人”。经过编辑的手,新闻报道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是完善的还是不足的,就最终决定了,所以编辑的这种“最后把关”就要求编辑应当具备很高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20.
时下,网络媒体的发展方兴未艾,使传统媒体在“注意力资源”的争夺战中面临着严峻形势。最近,不断听说有国内外新闻界的朋友“跳槽”去当网络记者、网络编辑。面对纷至沓来的网络编辑招聘广告,新闻学院校的学生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有人说是新闻从业人员的“第二个春天”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