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徐州是汉文化的发祥地,现存的汉画像石数量众多,其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主要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类题材为主.通过介绍徐州汉画像石的历史文化背景,探讨徐州汉画像石艺术在主题、题材、构图、风格等方面具有的独特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再次印证了其在中国传统艺术和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珍宝.  相似文献   

2.
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汇中心,是汉画像石集中出土地之一。该地区汉画像石中保留的大量阙的图像,集合了汉代丰富的思想内涵,蕴含了深刻的象征意义,具有典型的时代性与艺术性。本文试以徐州地区出土及散存的汉画像石阙图像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资料,探讨画像石中阙图像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2011年,江苏省徐州高级中学围绕江苏省教育厅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要求,践行"办走进生命的学校"的理念,结合"汉画像石"这一地方文化优势,建成了"汉画像石人文教育馆"。馆内有汉画像石拓片、汉画像石、汉代服装三个文化展示区;有汉画像石拓片制作室、拓片书法题写创作室、拓片装裱制作室、汉乐舞训练室、汉  相似文献   

4.
徐州汉画像石汉画像石是汉代人们刻划在墓室、祠堂上带有鲜明主题的装饰石刻画。它生动地描绘了汉代社会的典章、衣食住行、神话故事;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活着的依恋及死后的祭奠;展示了两千年前人们高超的艺术水准;再现了汉代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高度文明。汉画像石是汉代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成就,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而徐州作为汉文化的发祥地,其出土的汉画像石、画像砖数量庞大,种类繁复,艺  相似文献   

5.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代表两汉文化的精髓,将汉画像石艺术引入美术课堂不但能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美术技能得到锻炼,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相似文献   

6.
徐州有着丰富的汉文化遗存,其中汉画像石、汉墓、汉兵马俑被称为徐州汉代“三绝”,“三绝”遗存生动体现了两汉时期徐州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彰显着两汉先民的工匠精神和文化创新意识。历史文化遗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梳理和阐释历史文化遗存蕴含的教育价值,既是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和传承的要义所在,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地处苏鲁豫皖的四省交汇中心,又是汉文化的发祥地,现存的画像石数量很多,其中有装饰意蕴的不在少数,题材内容也很广泛,比如现实生活、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等方面,当然画像石作为雕刻与绘画艺术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受绘画艺术的影响也很多,在这个方面徐州汉画像石艺术很完美的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以形写神”这一艺术风格.所以徐州地区的画像石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及丰厚的历史积淀.  相似文献   

8.
自2013年"汉画像石人文教育课程基地"项目被遴选为2013年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项目以来,徐州高级中学不断建设、完善汉画像石人文教育实验基地,营造浓郁的特色教育氛围。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探索了依托课程基地构建特色校本课程的路径,增强课程的适应性、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9.
徐州汉画像石一直是我市历史界、考古界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许多专家、学者和社会上众多的汉画像石爱好者,都曾孜孜以求地涉猎这一领域,使这一地区汉画像石研究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然而汉画像石所产生的年代,毕竟是距今两千年前的封建社会,那时,人们的思维发展及认识世界和表现世界的意识与现代人有着较大的差异。对古人思维方式、神祗崇拜、生活习俗、审美情趣的认识,是随着现代人在不断地研究探讨中加以深化和提高的。同样,对于徐州汉画像石的研究,以及目前在研究中所取得的一些公认现象,仍需要做必要的阐释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现代特教美术教育要求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以拓展学生思维,使之更有灵活性和开阔性。倡导教师要发掘地方特色和乡土文化,使美术课程内容更有发展性和完善性。徐州是我国四个汉画像石集中地之一,汉画像石是通过石刻艺术,充分展现汉代人的精神世界和日常生活,内容丰富多彩,画面生动形象,具  相似文献   

11.
陕北米脂官庄出土大批汉画像石,其中门吏图像较多,带有丰富的本地特色以及中原文化元素。通过对其分类、图像内容、门吏组合关系、门吏图像布局位置研究,弄清汉画像石的具体内涵,汉代的物质与思想文化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汉画像石是一种造型艺术,在出土的众多汉画像石中,多次出现了“捣药兔”形象,汉画像石中的“捣药兔”不仅表现了汉代人的心理愿望及生命轮回的文化内涵,更表现了对长生不死的追求与历史部族的怀念。此外,关于“捣药兔”的神话也是汉代人的思想观念的折射与对生命长存的愿望与追求。  相似文献   

13.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01,(3):F002-F002
徐州作为汉代化比较发达的中心区域留给后人众多的汉化遗迹。其中的汉墓、汉画像石与汉兵马俑号称“汉代三绝”,比较好地反映了当地汉代化面貌。  相似文献   

14.
汉画像石的精神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韦华 《文教资料》2009,(24):87-88
本文探索了汉画像石所蕴涵的时代精神,将汉画像石引入本原文化领域进行理解,认识了汉画像石中图象的符号呈现,阐述了"事死如事生"观念对汉画像石的影响,并研究了汉民族对"灵魂"往何处去的追问和对"灵魂不死"信仰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徐州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是大汉王朝一代开国帝王刘邦的故乡。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鼎盛的时代,因为当时厚葬的风俗,修建了富丽堂皇的地下宫殿,从而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兵马俑、楚王陵墓、汉画像石及金缕玉衣、玉缕  相似文献   

16.
汉画像石是反映汉代社会状况的活化石,集合了汉代丰富的思想文化.通过对沂南北寨汉画像石基的墓室建构、画像石内容的解读,寻求汉代黄老尊重自然客观规律,肯定人的地住及作用,"与物推移"、虚幻与科学相结合的自然现特征时汉代画像石墓建造的影响.尝试建造汉代思潮与汉画像石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找文物研究中哲擘、关擘与考古学相综合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汉画像石(砖)是汉代的艺术作品,是建筑汉墓的重要材料,蕴藏着汉代辉煌灿烂的文化与文明。近些年来考古发掘的汉画像石(砖)中有大量关于孝的图像,即养亲图,葬礼图和祭祀图,从中折射出了汉代的孝文化。  相似文献   

18.
杨修红 《文教资料》2009,(11):238-239
在高校<美术史>课程教学中,本文作者尝试利用徐州汉文化开发学校的校本特色课程.作者从课程的目标、实施的原则、课程的内容与活动安排、课程的评价等四个方面展开阐述,对徐州汉画像石的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了探索性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9.
试论汉画像石中的吉祥动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汉代的墓室、祠堂、门阙等的建筑石材装饰画中,保存了大量的反映汉代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艺术及风物人情的重要资料。汉画像石题材之广泛,内容之丰富是汉代其他物质文化遗存所不能比拟的。可以说,汉画像石就是汉代特别是东汉这一历史时期的缩影。近几十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对汉画像石中所反映的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历史故事及神话传说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为人们进一步了解汉代社会作出了贡献,然而美中不足之处是极少有人对汉画像石中刻画的大量的动物所表现的吉祥涵意进行专门的研究和  相似文献   

20.
汉画像石艺术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之所以在苏北鲁南呈集中分布,与这两地所具有的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及汉代社会呈现的人文地理条件即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两地的汉画像石呈集中分布,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对全国其它地方汉画像石的产生与发展都起到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