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一位女性作家,简·奥斯汀一直关注英国女性面临的婚姻、爱情、教育等问题,在《爱玛》和《傲慢与偏见》这两部小说中,奥斯汀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致入微的描述向读者再现了18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女性的教育状况.在男性统治的18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女性的社会定位是“好妻子,好母亲”,她们主要的出路是婚姻,她们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体面的婚姻,她们接受教育的途径主要是家庭或寄宿学校,而她们所学的知识或技艺只是一种婚姻市场所需要的装饰品,既肤浅又无用.  相似文献   

2.
张瑞 《宜春师专学报》2014,(4):116-118,130
作为二十世纪重要的女性作家,卡森·麦卡勒斯和张爱玲都为世界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在她们的作品里,她们用女性作家敏感细腻的笔触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也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纵使两位女作家一中一西,但是她们在主题探讨中都涉及了女性生存悖论以及人类普世的孤独和哀凉.与此同时,她们在写作手法也有一致的地方.在各自的主要作品《金色眼睛的映像》和《金锁记》中,两位作者都使用了哥特式的小说手法,文本在不同程度上都阴森恐怖,让读者不寒而栗,却又引人深思.本文旨在对《金色眼睛的映像》和《金锁记》中的哥特艺术手法进行解析和对比,以期能更好的理解两位女性作家的作品.  相似文献   

3.
凌叔华戏剧《她们的他》是小说《女人》改写后的作品,两者在故事情节和戏剧特征上相似,但在人物身份、结构布局、语言等方面皆存在差异,作品主旨也随之更改。改写后的《她们的他》在艺术上的布局更加精巧细致,更富有戏剧化的色彩,但同时也失去了《女人》原有的丰富意蕴,未能启发读者深入思考婚姻与爱情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明清时期,《牡丹亭》女读者的活动地域主要在江南。她们大都是具有文学家身份的青年妇女,对她们来说,阅读《牡丹亭》不是一种简单的娱乐消遣,而是能够触发灵感、推动文学创作的审美中介。明清时期有些女读者因阅读《牡丹亭》而早亡,她们明知阅读有伤身体,却仍然如痴如醉地沉迷于阅读,可见《牡丹亭》的阅读对于明清女读者来说具有特殊的生命内涵。  相似文献   

5.
霍桑小说《红字》中的海斯特和施耐庵《水浒传》中的潘金莲都是东西方文学中的经典人物,她们都是为爱情而勇于和强大的社会对抗的反叛女性,她们对爱情的追求是一致的,但由于不同的文化语境和作者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使得两位女性的命运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
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长篇小说《紫色》和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劳伦斯的短篇小说《潜鸟》都是以描写少数族群中女性生活为主题的.她们的生活都要面对三座大山,即种族歧视,父权主义和生活的贫困.然而由于环境和自身性格的不同,两部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最后的结局截然不同.《紫色》的女主人公西莉最终获得了经济上,精神上,和情感上的独立,然而《潜鸟》的女主人公最后却葬身火海.笔者试图通过分析二者的相似与不同之处,指出少数族群女性如何才能走向独立自由.  相似文献   

7.
美国现当代小说家迈克尔·坎宁安的《时时刻刻》,作为对20世纪英国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达洛卫夫人》的继承与发展,已成当代美国文学研究的热门小说。小说跟随三个女主人公的视角、注意点、感受和思维方式,深入她们内心,讲述她们一天的生活。她们的故事也由此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拼贴画,使读者超越时空界限、体验不同人生,进而对生命、对自我、对死亡有了新的认识与感悟。事实上,源于伍尔夫《达洛卫夫人》的《时时刻刻》,无论在情节、人物还是主题上都与《达洛卫夫人》交相辉映。就此,该文作者针对这两部小说的互文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与《镜花缘》均意在"昭传"女子之事迹,题材相同,作者也都具有比较进步的女性观。曹雪芹重在表现女子的才情,揭示她们悲剧的命运;李汝珍则要彰显女子的才学,重在显现她们的学问,于是作品展示出迥然不同的两种写法,引来了后世读者两种截然相反的阅读评价。  相似文献   

9.
莎世比亚的名作《哈姆雷特》里有一句很名的台词:“女人,你的名字叫弱。”诚然,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女子一直是弱的代名词,处于被压迫被役使被欺辱的地位,但是也有一些巾帼不让须眉,为我们奏出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乐章。她们是特别年代的特别女性,是那个特别社会的灿烂明珠。她们或是受不了封建思想的束缚,要求摆脱封建束缚;或是认清了黑暗的社会现实,对正义得不到伸张的现实社会抗议和控诉。高中语课本所选的学作品里就有这样一些叛逆的形象,其中《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十娘,《窦娥冤》中的窦娥,这三个女子的形象光彩照人。她们是女中豪杰,千百年来,在戏剧舞台上,人们品味鉴赏着她们的言行,慨叹着她们的结局,她们以其无所畏惧的抗争精神赢得了后人的钦敬。她们美丽、善良、勤劳、真诚,却为当时社会所不容,她们的反抗虽然最终都以悲剧形式告终,但是三个年轻女子用生命捍卫了人格尊严,为中国古代女性唱响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赞歌。那个不公平的社会,不公平的命运,不公平的人生造就了她们的叛逆。  相似文献   

10.
邵义强 《海外英语》2012,(19):202-203
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长篇小说《紫色》和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劳伦斯的短篇小说《潜鸟》都是以描写少数族群中女性生活为主题的。她们的生活都要面对三座大山,即种族歧视,父权主义和生活的贫困。然而由于环境和自身性格的不同,两部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最后的结局截然不同。《紫色》的女主人公西莉最终获得了经济上,精神上,和情感上的独立,然而《潜鸟》的女主人公最后却葬身火海。笔者试图通过分析二者的相似与不同之处,指出少数族群女性如何才能走向独立自由。  相似文献   

11.
《诗经》之弃妇诗与汉乐府弃妇诗有着各自鲜明的特色,从弃妇自身形象,在爱情生活中所处的地位,恋爱的方式和被弃的态度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从先秦到后汉,中国古代弃妇诗的内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诗中的女性形象也有显著的转变。以《诗经·氓》与《孔雀东南飞》为例,将《诗经》时代和汉乐府时代诗歌中的弃妇形象作比,使读者了解作为弱势群体的妇女中最不幸的部分——弃妇的生活感受,洞察当时的婚姻家庭状况,了解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体会上古时代女子的整体风貌和美德以及婚姻给她们带来的悲哀。  相似文献   

12.
华裔女性作家谭恩美和非裔女性作家托妮.莫里森是生存在美国白人主流文化里的边缘作家,她们的身份和她们的文学一样被烙上了"他者"的标签。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特别是斯皮瓦克的"属下"理论,我们可以看到谭恩美作品《百感神秘》和托妮.莫里森作品《所罗门之歌》里女性人物的具有浓厚的属下气质。但是"属下"女性们用她们的方式在"说话",同时她们的属下气质不会因为"说话"而得到消解。  相似文献   

13.
钱钟书先生的小说<围城>中的知识女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她们身上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她们开始解放思想、大胆追求爱情、主宰自己的命运,具有强烈的现代思想意识,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她们身上的超前意识.然而由于她们自身的缺陷、传统的束缚,以及以父权文化为中心的社会制度的约束,使得她们最终难逃悲剧的命运.  相似文献   

14.
陈懿 《考试周刊》2011,(26):31-32
美国自然主义作家杰克.伦敦的长篇小说《马丁·伊登》和中国当代作家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都一直深受读者的喜爱,也吸引了众多的研究者。《马丁·伊登》和《平凡的世界》分别塑造了来自社会底层的青年马丁·伊登和孙少平这两个奋斗者的悲剧人物形象。本文比较了两个悲剧人物形象的异同,并讨论了其共同的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15.
《群芳亭》这部小说中,赛珍珠对精明干练、追求精神自由的吴太太的形象塑造使西方读者重新认识了中国女性;而与昊太太处于同一社会转型期的疯狂女人周蘩漪是曹禺笔下一个典型的女性形象。受五四时期妇女解放运动和西方婚姻自由观念的影响,她们积极追求人格独立和精神之爱,渴望拥有婚姻生活中的话语权,但又在根深蒂固的封建男权思想中苦苦挣扎。结合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来看,她们的觉醒、反叛和追求独立,缘于当时社会环境下女性意识觉醒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动力。  相似文献   

16.
身处不同时代两位女作家的作品《莫里斯·格斯特》和《毒瘾难戒》反映了同一个主题:无法实现之爱。本文作者正是抓住这一相同点,从作品的结构、情节、人物性格入手,探析两部作品的作者各自对所处时代的变迁持有的态度,从中发现她们的社会道德观——一个是理性、谨慎,一个是感性、奔放。通过对作品深层解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这两部巨作。  相似文献   

17.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和王熙凤是表姐妹,又都是小说中的重要人物,但是她们却从来没有对话和交谈,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导致她们不说话的原因主要有三大因素:首先是两人在贾宝玉婚姻对象人选上的立场不同;其次是两人在贾府中的地位之争一触即发;第三是两人未来势力的强弱此消彼长,这些原因最终导致了两人貌合神离、相对无言。分析出小说中这两个重要人物不说话的原因,有助于读者更好地领会《红楼梦》中微妙的人物关系以及人物的悲剧命运,更深入地认识《红楼梦》的伟大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18.
冉晓莉 《重庆师专学报》2012,(1):119-121,125
赛珍珠的《大地》和张爱玲的《小艾》都蕴含着作者对中国女性命运的关注与思考,表达了她们对封建专制和男权制度的质疑和颠覆,以及对中国传统女性优秀品质的肯定和赞扬。她们以跨文化的视阈描写阿兰和小艾对女性价值的体验和醒悟,表达出各自独特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9.
自吉尔伯特和古芭的《阁楼上的疯女人》问世以来,文学中的女性疯癫现象引起了评论界的关注,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经典作品中的这一问题。疯癫不是与生俱来的精神疾病,女性疯癫亦非自然化的产物,而是特定社会文化建构的结果。疯癫的标签一旦落在女性的身上,她们从此陷入无声的黑暗之中。《简·爱》中的伯莎·梅森、《藻海无边》中的安托瓦内特和《黄墙纸》中的女主人公,三者的疯癫均是父权制在所谓"理性时代"的产物。对女性疯癫建构的探讨,旨在揭露父权制及其男性中心主义医疗体系通过建构女性疯癫达到剥夺女性话语权之目的。  相似文献   

20.
曹雪芹无疑是小说巨子,其《红楼梦》对现当代文学影响之深毋庸置疑,他除了是著名的小说家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经验功能,对《红楼梦》中的《西江月》(无故寻仇觅恨)及其三个英译本进行及物性深度剖析,可加深读者对这首词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