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云能 《学语文》2011,(1):28-29
一、理解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理论.把握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语文教材价值的实现.体现在语文课堂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之中,这一活动过程实现的是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巴班斯基指出:“只有在师生的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确实,要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与学双方的最优结构。因此,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要坚持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统一。众所周知,在教学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都不能称为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什么和怎么教是两个基本的问题。有的教师只凭知识进行教学———充当教材或教案的搬运工。教师把教材奉为金科玉律,照本宣科,毫无遗漏地传授教材,重知识、轻能力,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3.
武荣强 《现代语文》2008,(12):132-134
早在1992年,吕必松先生在论述教与学的关系时就指出:“我个人赞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learner—centred)。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对外汉语教师也开始接受“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建构主义教学法立足于“学”而不是“教”,主张让教师和教材去适应学生,而不是学生去适应教师和教材。目前中级汉语口语教学的效果不够理想,教材是个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高中历史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它是教师输送传递,学生吸收储存历史知识信息的过程,既是教与学适应的过程,又是一系列转化的过程。教学效率高不高主要是看教与学是否适应,“适应值”高小高以及“转化率”高不高。要提高“适应值”和“转化率”,教师就要吃透两头,即不仅要钻研历史教材,而且要研究学生学习历史的心理。根据有  相似文献   

5.
高中历史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它既是教师输送传递、学生吸收储存历史知识信息过程,又是教与学适应的过程。教学效率高不高主要是看教与学是否适应,“适应值”高不高以及“转化率”,教师就要吃透两头,即不仅要历史教材,而且要研究学生学习历史的心理。现结合自己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谈谈这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论教为学服务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学理论与实践中,人们至少在三种不同意义上使用“教学”一词:一是教学即教授;二是教学即学生的学;三是教学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显然现代意义上的教学概念是以第三种观点为其共识。然而即使把“教学理解为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活动”,还存在一个教与学的关系问题。如果我们把“教与学相互割裂、相互分离”作为教与学关系的第一层面,“教与学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作为第二层面,那么“以学为本,因学论教”可以作为教与学关系的第三个层面。本文将要更进一步提出第四个层面的认识“教为学服务”的思想。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之所以要确立教…  相似文献   

7.
“适切性”是教学的根本属性.在数学教学中,展开“适切性教学”就是要在教与学之间找寻平衡,努力让教学建基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教学中教师要自觉地对教材、学生以及学习方式等进行理性考量.努力在“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之间找寻平衡.  相似文献   

8.
程琼芬 《考试周刊》2011,(42):58-59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的双向活动,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交互影响的过程,即教师以“教”来促动学生的“学”.学生以“学”来促进教师的“教”。师生互动是老师与学生在自觉活动的基础上相互作用的教学。它最终的目的是使课堂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成绩提高,那么我们如何让高中语文课堂中的互动更有效呢?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实施后“,教教材”“与用教材”形成鲜明对比。在“教教材”中,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是知识复制的样本与原件,并严格规定了教与学的疆界。因此,在教教材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是束手束脚的。在“用教材”中,教材回归它的工具性本质,成为教师手中的利器,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教材为起点引领学生去探索教材内、外的各类知识。因此,在用教材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是开放与自由的“。用教材”的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那么,如何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关键是吃透教材,灵活运用。本期五篇文章,以实际教学经验为依据,对活用教材有生动、鲜活的阐述,为我们勾勒出活用教材的真实情景。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实施后“,教教材”“与用教材”形成鲜明对比。在“教教材”中,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是知识复制的样本与原件,并严格规定了教与学的疆界。因此,在教教材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是束手束脚的。在“用教材”中,教材回归它的工具性本质,成为教师手中的利器,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教材为起点引领学生去探索教材内、外的各类知识。因此,在用教材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是开放与自由的“。用教材”的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那么,如何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关键是吃透教材,灵活运用。本期五篇文章,以实际教学经验为依据,对活用教材有生动、鲜活的阐述,为我们勾勒出活用教材的真实情景。  相似文献   

11.
孙盛  吕赟 《广东教育》2006,(1):26-26
新课程实施后“,教教材”“与用教材”形成鲜明对比。在“教教材”中,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是知识复制的样本与原件,并严格规定了教与学的疆界。因此,在教教材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是束手束脚的。在“用教材”中,教材回归它的工具性本质,成为教师手中的利器,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教材为起点引领学生去探索教材内、外的各类知识。因此,在用教材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是开放与自由的“。用教材”的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那么,如何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关键是吃透教材,灵活运用。本期五篇文章,以实际教学经验为依据,对活用教材有生动、鲜活的阐述,为我们勾勒出活用教材的真实情景。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实施后“,教教材”“与用教材”形成鲜明对比。在“教教材”中,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是知识复制的样本与原件,并严格规定了教与学的疆界。因此,在教教材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是束手束脚的。在“用教材”中,教材回归它的工具性本质,成为教师手中的利器,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教材为起点引领学生去探索教材内、外的各类知识。因此,在用教材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是开放与自由的“。用教材”的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那么,如何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关键是吃透教材,灵活运用。本期五篇文章,以实际教学经验为依据,对活用教材有生动、鲜活的阐述,为我们勾勒出活用教材的真实情景。  相似文献   

13.
试论教与学关系问题研究的三种范式及其走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主要有三种研究范式,即“教”或“学”的研究范式、“教与学”的研究范式以及“教学”研究范式。现代教学作为一种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为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本质上是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的有机结合,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正确引导、科学组织和有效规范。  相似文献   

14.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具备继续发展的潜能。下面笔者就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亲身体验谈几点认识。一、正确认识教与学的关系,是数学教学进行学法指导的前提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然而,这个活动也是统一的,教与学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全面地、辩证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在积极进行改革教法的同时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共同提高教学效果,以达到“教学相长”。二、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每一横截面都包含着由教师、学生和教材这三要素构成的“金三角关系”,必须加以优化处理。这个过程的纵线是一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基本内容的教与学活动系列。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实施后“,教教材”“与用教材”形成鲜明对比。在“教教材”中,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是知识复制的样本与原件,并严格规定了教与学的疆界。因此,在教教材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是束手束脚的。在“用教材”中,教材回归它的工具性本质,成为教师手中的利器,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教材为起点引领学生去探索教材内、外的各类知识。因此,在用教材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是开放与自由的“。用教材”的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那么,如何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关键是吃透教材,灵活运用。本期五篇文章,以实际教学经验为依据,对活用教材有生动、鲜活的阐述,为我们勾勒出活用教材的真实情景。  相似文献   

17.
处理好“教”与“学”这对矛盾甘肃富兰教学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教师、学生和教学技体(教材、教学仪器、教学手段等),其中,教师和学生这两个要素尤其重要。本文所谈的就是与教师、学生紧密相关的.“教”与“学”。教与学是一对矛盾,同任何其他矛盾一样,教与学这对...  相似文献   

18.
教师教法的“活”,体现在处理教材、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及课堂气氛诸方面。教与学是双边活动,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要看学生能否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唯有“活”,教者才能胸有成竹、得心应手,学者才能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  相似文献   

19.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互动过程。教离不开学,学离不开教,教与学之间是辩证发展的关系。传统教学是满堂灌、满堂练的“教与学”,教师成了课堂的主宰者,控制着课堂教学活动;而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从而陷入“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困境,直接导致了教师沉重的教学压力和学生沉重的学习负担。然而,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苦”并不能换来教与学的“甜”。那么能否创造出“以生为本”的服务型课堂环境,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从而达到师生的和谐发展。本文对以生为本的服务型课堂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进行理性思考,以期建立新型的“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教与学这一对矛盾的性质,决定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地应。教师的活动决定着教学过程的发展方向,即引导学生从不知到知,从不能到能,所以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学生知识的增长,智力的发展,情感、意志的培养,归根到底要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教师是不能代替的,所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成功与否,是由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如何决定的。教材的编写思想和体系与教学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新教材很明显地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把传统的注重“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