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酸碱滴定分析法中,强碱(酸)滴定弱酸(碱)的滴定误差和滴定曲线PH值突跃范围的大小,与弱酸(碱)的强度及浓度之间的关系,未曾见到定量的描述公式。本文从滴定误差和滴定曲线PH值突跃范围的概念出发,推导出了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式。并应用于定量描述酸碱滴定分析的可行性确定和一元弱酸(碱)滴定曲线PH值突跃范围的计算。对灵活选择分析方法和酸碱指示剂提供了可靠依据。一元弱酸(碱)体系滴定分析的可行性,通常采用KC(?)10~(-8)来描述,一般来讲,这是符合滴定分析要求的。而对于一些强度较弱,或浓度较稀,即KC<10~(-8)的酸(碱)体系滴定分析的可行性和滴定曲线PH值突跃范围的计算,未曾见到定量的描述公式。本文从滴定误差和滴定曲线PH值突跃范围的概念出发,推导出了它们与酸(碱)的强度和浓度之间的定量公式,并进行了一些有关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部分盐类的水溶液由于水解作用,其酸碱性将发生变化。一般来说,强碱弱酸盐的水溶液呈碱性,强酸弱碱盐溶液则显酸性……那么,由强碱和多元弱酸所生成的多元弱酸的碱金属酸式盐属于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是否就呈碱性呢?回答是:不~定。因为这类物质依酸碱质子理论,应属于两性物质,故其水溶液的酸碱性应按两性物质的计算公式进行具体计算,结果可能为碱性也可能呈酸性。以下通过常见实例的计算加以说明。例1,计算0.1000mol·l-1Na3P已溶液的PH值。分析:Na。PO‘按电离理论属强碱弱酸盐,为正盐。按质子理论属于多元弱…  相似文献   

3.
目前,一些高等学校分析化学书中对于弱酸弱碱滴定的判别式的给出是先规定误差和滴定剂浓度而后通过列表计算出滴定剂加入到不同程度溶液的PH值,最后再从中找出被测弱酸弱碱的浓度与其电离常数所满足的关系。如:强碱滴定弱酸要使相对误差(下文简称误差)小于0.2%,必须CK_a≥10~(-8)注这样从特殊条件(滴定剂浓度为0.1N,误差为0.2%)下得出的结论不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一般化理论,以致使学生对同类问题的提出而感困惑,如当误差不是0.2%而是0.1%等时CKa又该是多少?若已知某一被弱酸的Ka和大体浓度C,应选择何种浓度的强碱滴定才能不超出规定的误差等等,这些问题确为我们同学中共存之疑。  相似文献   

4.
基于酸碱滴定过程中在不同滴定分数时的物料平衡和电荷平衡,建立了一元强酸碱、强碱滴定一元弱酸及强酸滴定一元弱碱的滴定曲线方程,并用传统的计算方法对其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5.
滴定曲线是容量分析理论最基本的内容之一,酸碱滴定曲线的绘制,国内外分析化学教材和有关文献均有详细讨论。目前,多数教材都是将整个滴定过程分为若干阶段讨论,不同的阶段使用不同的计算公式,经近似处理后再代入数据计算。对于多元酸碱,则只计算各化学计量点的数据并用其他方法直接给出曲线。本文从溶液的物料平衡和电荷平衡出发,给出一种能推导出适用于滴定全过程的计算公式的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不同类型的酸碱滴定。 1 计算公式的基本推导方法 以一元强碱NaOH滴定酸为例说明该法。设酸和碱的原始浓度分别为C_A~O和C_B~O,酸的原始体积为V_A~O,在滴定过程中某一时刻已加入的碱的体积为V_B,在该时刻稀释后,酸和所加入碱的分析浓度分别为C_总和C_B,滴定分数为a则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用零基准法书写质子条件,指出了在计算酸碱PH等方面的应用,对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具有指导意义。根据酸碱反应是质子转移的结果,用零基准法书写质子条件式,分五个步骤,并从弱酸溶液、弱碱溶液和弱酸、弱碱盐溶液进行举例说明,然后从质子条件来计算弱酸、弱碱溶液的pH来说明其应用。  相似文献   

7.
引言对于强碱(酸)滴定强酸(碱)的滴定分析可行性和酸(碱)的浓度与相对滴定误差及滴定曲线PH值突跃范围大小之间的关系,未曾见到定量的描述公式。本文推导出了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式,并作了一些应用方面的讨论。一、公式推导强碱(酸)滴定强酸(碱)滴定曲线PH值突跃范围的大小及滴定误差与被滴定酸(碱)浓度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PH=2Log·(ErC/2)-LogKw或LogC=1/2△PH (1/2)LogKw-Log(ER/2)式中:△PH为滴定曲线PH值突跃范围的大小;Er为相对滴定误差(文中简称  相似文献   

8.
设计出一全面正确处理酸碱滴定过程一系列问题的综合程序,该程序能计算混合酸碱溶液的pH值、化学计量点的pH值、滴定突跃范围以及滴定误差等数据,并能绘制滴定曲线,自动选择指示剂,还可为实际滴定分析提供多种信息。  相似文献   

9.
设计出一全面正确处理酸碱滴定过程一系列问题的综合程序,该程序能计算混合酸碱溶液的pH值、化学计量点的pH值、滴定突跃范围以及滴定误差等数据,并能绘制滴定曲线,自动选择指示剂,还可为实际滴定分析提供多种信息。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各种类型酸碱滴走过程中,滴定百分数与氢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式,导出了滴定过程中计算PH值的数学表达式,并应用于实例计算滴定突跃PH值。  相似文献   

11.
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公式多、难记.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及实际工作要求,抓住一元弱酸,举一反三地解决了一元弱碱和多元酸碱溶液的pH值的计算的公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混合弱酸滴定中,化学计量点时PH值计算、终点误差计算,分步滴定判据是三个必须明确的问题,本文对混合弱酸滴定的这三个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混合溶液PH值的计算,考查知识点较多,本文作一系统归纳分析.一、酸或碱的稀释分析:强酸、强碱与水混和,其PH值由公式:[H~ ]_混=[H~ ]_酸·V酸/V混,[OH~-]混=I[OH~-]_碱·V_碱/V_混来计算;弱酸、弱碱与水混和,其PH值由公式:[H~ ]_混=(Ka·C_混)~(1/2)[OH~-]_混=(K_b·C_混)~(1/2)来计算.例1 PH=2的醋酸稀释一倍后,其溶液PH值为多少?  相似文献   

14.
一、抓线索酸碱滴定法有两条基本线索:1根据滴定过程计算、绘制滴定曲线,尤其是要计算出计量点之时溶液的pH值;2根据计量点之时溶液的pH值,选择适宜的指示剂。无论是酸或碱的滴定,还是盐的滴定,思路都如此。二、找规律判断某物质能否被滴定及选用何种指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根据物料平衡、电荷平衡、质子等衡推导出用NaOH滴定多元弱酸H3pO4的终点误差公式,然后利用终点误差公式计算出滴定过程中各点的pH值。由于该法考虑问题较为全面,同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近似,所以计算出的结果消除了常规计算滴定过程中pH值的反常现象,尤其是在化学计量点附近。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酸碱平衡理论和酸碱质子理论对多元酸 (磷酸 )的滴定体系进行处理 ,准确计算了其滴定过程中溶液的 pH值 ,并绘制出其滴定曲线 .  相似文献   

17.
张付清  赵巍 《天中学刊》1999,14(5):83-83
酸碱滴定是中等学校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重要基本操作之一.在酸碱滴定中最重要的是估计被测定物质能否准确地被滴定.滴定误差的大小主要来源于以下两方面:①指示剂的选择,②操作错误.本文着重阐述这两个问题.以供实验教学参考.1酸碱滴定时适宜的指示剂之选择在滴定过程中怎样根据PH值的变化情况选择最适宜的指示剂来确定滴定终点,直接影响着满定的准确度.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的重要原则是:①指示剂的变色点(PH值)落在滴定曲线的突跃部分,②指示剂的变色易被操作者观察.表1列举了酸碱滴定时常用指示剂的变色点.表1常用指示剂…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两种不同PH值强酸或强碱液洛等体积混合后溶液酸度的计算,在石德林、金跃伟《溶液酸度计算中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一文中作了研究,即:当PH<7两种溶液混合时,以CH~+作为计算混合溶液酸度的标准,以COH~-为标准是错误的;反之,当PH>7的两种溶液混合,则以COH~-为计算标准,以CH~+是错误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呢?笔者从理论上说明,当等体积的两种弱酸或强碱混合后,为什么只能以占优势的离子作为计算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用质子守恒法计算酸碱混合溶液pH的计算方法,举例说明了在计算酸碱混合溶液PH的应用,对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具有指导意义。根据质子守恒法书写质子条件式,结合物料平衡、酸碱平衡常数等进而计算出酸碱混合溶液pH,然后从相同型体的非共轭体系酸碱混合溶液和共轭酸碱溶液的pH计算来说明其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准确滴定出强酸-弱酸混合体系中所含强酸的量,需考虑在不同的准确度要求条件下,混合酸体系中弱酸的浓度范围要求。基于混合酸滴定过程终点误差的2个来源分析,提出了混合酸体系中终点误差(TE)计算的新方法。在指定的终点误差要求和强酸的浓度范围条件下,计算了HCl-HAc、HCl-六次甲基四胺盐两种混合酸体系中HAc、六次甲基四胺盐浓度范围要求,随着各酸碱指示剂变色点pH值的增大,两弱酸浓度的上限要求逐渐减小。在|TE|=1%条件下,当HAc、六次甲基四胺盐浓度分别低于1.18和0.135 mmol/dm3时,可采用任意酸性指示剂准确滴定0.1 mol/dm3浓度范围的HCl含量;而当两弱酸浓度分别低于10.6和10.5 mmol/dm3时,准确滴定出混合酸体系中1.0 mol/dm3的HCl含量亦可采用任意酸性指示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