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志强 《中华武术》2014,(11):25-25
跳高杆是体育器材室中的常见的闲置器材,除了跳高教学以外,平时很少用到。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它的功效,笔者在实践中总结了四点妙用。 一、限制作用 如在快速跑教学中,为了纠正起跑后抬上体跨大步的错误动作,可以让同伴在练习者身后手持一根跳高杆,练习者可以在角度适宜中体验上体逐渐抬起的正确动作。又如在跳远和实心球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起跳和出手角度,可以在练习者的前方放置一定高度的跳高杆。再有在迎面接力跑教学中,为防止练习者冲撞和抢跑,可以在起跑处插上一根跳高杆,并且要求接棒人站在竿的左侧,并以右臂从杆的右侧向前伸出接棒。接棒人接棒后,从杆的左侧跑出。  相似文献   

2.
过去我用传统的教学法教授蹲踞式起跑及起跑后的加速跑,学生上体抬起过早、重心上升过快的现象较为普遍,常要花费很多时间去纠正。为克服这一弊病,我采用了“触摸法”和“限制法”进行教学,效果较好。特介绍如下:“触摸法” 如果以右腿为后蹬腿,在起跑线前50~80厘米处放一15~25厘米高的轻软标志物,鸣枪后,学生右腿前迈,在着地前一瞬间,左手先触摸一下标志物,就迫使学生上体不能过早抬起。但要告诉学生,蹬力不要过大,以免摔跤。采用“触摸法”是限制上体抬起过早的有效方法,但运用时必须结合上坡起跑练习来补充大腿蹬摆不足,上肢前后摆用力…  相似文献   

3.
废旧竹式标枪和竹跳高横竿的处置不当,使体育器材室里杂乱不堪,体育教师深感头痛。教学中器材使用的严重不足,使我想到了废旧竹竿的运用。经不断实践发现,废竹竿如能巧妙运用,废物可以变宝物,充分发挥其余热。现介绍几例,供同行借鉴。 例一:在矫正短跑起跑加速时“上体过早抬起”错误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正> 标志物,在体育教学中是经常运用的,它对学生尽快地掌握和改进动作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在教学中设计出彩色、黑白色二种标志带,其制作方法是,把各种彩色的布料和黑白色布料分别缝成长1.5至5米,宽4至6厘米的布带,将橡皮筋穿过标志带即可使用。用途: 一、田径运动 1.学习蹲踞式起跑时,有的同学起跑后,上体突然或过早抬起,有碍于快速、平稳地过渡到途中跑,影响了速度的发挥。为了纠正这一不足,可在起跑线前3~4米处,从低到高横拉5根标志带;让学生反复做起跑后从标志带下面跑过的练习,限制其上体突然或过早抬起。 2.初学跨栏时,可用黑白标志带代替栏板,这  相似文献   

5.
橡皮筋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辅助器材之一,既是一种“一物多用”的教学用具,又是一种安全实用的标志物。一、在田径教学中的运用1.学习蹲踞式起跑时,一些同学在起跑后会上体突然或过早抬起。为纠正这一不足,在起跑线前3~4米处,从低到高距一定距离横拉5根橡皮筋,让练习者从皮筋下面跑过。2.初学跨栏时,用橡皮筋代替栏板,3.在急行跳远教学中,为纠正“起跳角度不当”,在踏跳板前1.5~2米处设置1根橡皮筋,高40~60厘米,起跳后要求学生越过皮筋。4.在跳高中,用皮筋代替横杆作练习,能节省拾、搁杆时间,提高练习密度。5.在铅球学习中,为改进出手角度…  相似文献   

6.
怎样简化跨栏技术,并适合青少年的身体条件和理解能力是田径教练员热烈讨论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跨栏的训练与教学经验,总结出适合青少年的简易跨栏教学法。 跨栏技术包括:起跑到第一栏技术、过栏技术、栏间跑技术、冲刺技术。 教学顺序:过栏技术、栏间跑技术、起跑到第一栏技术、冲刺技术。  相似文献   

7.
<正> 橡皮筋是广大少年儿童,尤其是女学生所喜爱的游戏用具,同时又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器具,它对活跃身心,增强体质,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根据多年的实践,我们在教学中常采取下列方法运用橡皮筋进行练习。 1.跑 (1)起跑。解决起跑疾跑时上体逐步抬起,用8根标枪或跳高架分别安插在跑道两侧的起跑线前。从低到高排列,将橡皮筋拉成四根横绳,呈15°的斜面,练习者在斜面下起跑,逐步抬起上体。如图1。  相似文献   

8.
根据教学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教学体会,从理论上进行研究分析,从中找出提高跨栏训练和教学质量有效方法。1、跨栏跑技术1.1起跑过第一个栏:起跑过第一个栏,用8步,摆动腿放在前。在蹬离起跑器之后,迅速进入直线加速,尽可能最大限度地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起跑过第一个栏在加快速度的同时,强调速度节  相似文献   

9.
从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起跑过第一栏及过栏两个技术环节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这些技术环节在教学中,练习者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中很多带有普遍性,现针对常见错误分析如下,并提出相应对策。一、起跑过第一栏的加速跑练习者易出现上栏前捣小步或拉大步等毛病,主要是因为胆怯,一般采用如下方法加以改进。1.模拟训练法:先把第一栏拿走画出起跨标志线,线距栏一般在1.6~2.1米,起跑后要求练习者以正常速度跑进,到达起跨标志线后熟练、连贯地完成后蹬跑动作,同时摆动腿异侧臂充分前伸,要求有一定的滞空时间。2.念动训练法:在草…  相似文献   

10.
在蹲踞式起跑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近2/3的学生出现错误动作。具体表现在:①两手和两脚同在起跑线后沿上,或后脚拉得太长,定位太差。②重心不会前移,蹲踞式起跑蹬跑时,腿部力量用不上。③起跑后上体抬得太高或突然抬起。因此,在教学中摸索出一种用“四线、杆压”练习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教材分析:冲刺跑是途中跑的继续,临近终点往往由于疲劳而产生步幅缩短、步频减慢的情况。因此在离终点线15~20米处,应尽量保持上体前倾角度,加快两臂摆动的速度和力量。跑到距离终点线一步时,上体急速前倾用胸部或肩部撞终点线,迅速跑过终点后,上体抬起并逐渐减速。学情分析:部分学生重视起跑及起跑后的加速跑,而不重视终点冲刺跑。该阶段学生体能下降、速度降低,就造成跳过、跨过、身体后仰、不用胸部或肩部撞终点线等过终点的现象,影响跑的成绩。另外还有部分学生过线即停,来个“急刹车”很容易造成跌倒等安全事故。教学技巧:1.原地撞线…  相似文献   

12.
<正>在日常教学中,长绳带用在课堂和训练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使用方法简介如下:一、用绳带纠正跑的错误动作为纠正学生蹲踞式起跑时抬体过高的错误动作,用绳在学生前上方的适当位置设置障碍,这样就可以减少用竹竿之类的辅助器材对学生制造的心理压力,避免产生不必要的伤害事故。  相似文献   

13.
通过牡师院体育系部分学生在110米栏教学中起跑上第一栏的准确性,进行随机抽样差异检验对比分析,旨在使学生尽快、准确掌握跨栏技术,提高110米栏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蹲踞式起跑技术的关键,在于如何把起动时产生的后蹬力量充分作用到加速跑当中去,使起动速度能够迅速地转化到位移速度上来。但是,在蹲踞式起跑教学与训练中,许多短跑运动员经常会出现第一步距离过大或第一步落地点偏向于前腿一侧的现象。致使起跑后身体产生制动、重心不稳,难以将起动速度转化成位移速度。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过去人们一致认为,这是由于起跑时身体抬起过早造成的。随着对蹲踞式起跑技术的深人研究和训练中的体会使我们认识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与前腿膝关节的位置有关。因此,在蹲踞式起跑时了解和掌握前腿…  相似文献   

15.
跨栏跑属于非对称的周期性练习。在跨栏跑项目中以110米高栏技术最为复杂。高栏技术一般分为跨栏步、栏间跑、起跑过栏等几个部分。跨栏步是由一个平跑单步的动作演变而来,腾空过栏时,运动员要完成特殊形式的交叉换腿动作,上体前倾及两臂摆动均与平跑不同。过栏技术,以身体重心腾空抛物线最高点为分界线,可分为“上栏”、“下栏”两个阶段。两  相似文献   

16.
跨栏跑的技术比较复杂,不好掌握,初学者又多有一种害怕心理,使他们不易集中注意力去体会动作要领,要么不敢过栏,要么跳越而过,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跳栏”的错误动力定型。怎样才能使学生消除害怕心理,较快掌握好跨栏的技术呢?多年来,我是这样教的: 首先,根据学生年龄、性别、心理等特点,开始学习时,不用正规栏架,而在相距一米多的两张较矮的板凳上面横架一条细竹竿作为栏架,然后分三个步骤进行教学。第一、教师作正确示范、讲解,学生观摩,然后让学生模仿老师的样子过栏。这一步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反复观察,听教师讲解,多次模仿练习,仔细体会摆动腿、起跨腿,上体前倾,摆臂等动  相似文献   

17.
实践证明,快速有力的起跑和加速跑不仅为顺利跨过第一栏创造了条件,而且也为全程跑的良好节奏奠定了基础.但是,目前国内外有关资料只对起跑上第一栏的技术进行了理论概括.比如提出要做到三个逐渐(逐渐加速,逐渐增加步长,躯干逐渐抬起)等对具体的动作技术则很少分析,特别是对有关起跑上第一栏的合理时间、空间特征,研究更少.为了研究分析起  相似文献   

18.
<正>中学生学习蹲踞式起跑时,经常出现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容易产生后坐,二是重心偏低,由于这两个原因,而导致了起跑时后蹬无力,以及起跑动作错误等等,如何解决中学短跑起跑教学训练的这一难题呢?一、蹲踞式起跑的动作顺序蹲踞式起跑有三个信号。"各就位"时,先放后脚,再放前脚,按动作要领作好蹲踞静听第二个信号;"预备"时臀部逐渐抬起略高于肩,颈部放松,眼看前面1-3米地  相似文献   

19.
400米栏项目对运动员的体能和技能要求较高。合理的过栏技术和有效的栏间跑节奏是提高400米跨栏跑成绩的主要技术指标。400米跨栏跑要求掌握直、弯道跨栏技术,根据先易后难、先短后长和先掌握直道,后学习弯道跨栏技术的教学训练原则,建立400米栏训练模式化程序。运动员途中跑步长和步频是提高有效栏间跑节奏的训练基础。我们将平时测定的运动员步长进行统计,即步长170cm,起跑到第一栏步数为26~27步,栏间步数为19步;步长190cm,起跑到第一栏步数为24~25步,栏间步数为17步。1 模式化训练的对象普通高校都是从400米运动员中物色400米栏的训练对象,他们已具备了专项能力,在初步掌握跨栏技术后,即可投入模式化训练。2 模式化方法训练程序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对中外优秀110栏运动员主要技术指标与成绩分别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刘翔、国内与国外运动员主要技术指标与成绩关联度排序不一致;我国优秀跨栏运动员的栏间三步时间之和比国外运动员少;分栏平均时间长而过栏平均速度低;起跑到上第一栏的时间和腾空过栏时间之和大。刘翔要在今后的比赛中取得更好成绩,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起跑和腾空过栏阶段技术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