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学分银行以开放、灵活、自主和全民性的特点非常适合成人学生终身学习的特点,而且学分银行的价值也充分体现在它打通了成人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等各类教育形式之间的壁垒,实现了各类教育形式之间的融合和统一,因此学分银行的运用和实践是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是促进成人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协调发展、特色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学分银行的特点入手,阐述了学分银行在成人高等教育的价值体现,指出了成人高等教育实施学分银行的"五个一"工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宜宾市商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弹性学分制下的学分银行应用出发,旨在总结推广以学分银行应用,突破学分制的管理及评价模式的局限性,进一步完善以学分制管理为基础的、学分银行广泛应用的教育教学评价模式,形成个性化学业指导体系与多元化人才评价机制,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为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相似文献   

3.
我国学分银行在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资历框架视域下,学分银行应有新的战略定位,通过服务资历框架体系,将自身打造成为学习者成才就业的根据地、教育机构人才质量的检测地、企事业单位选人用人的首选地、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决策的来源地.基于学分银行战略定位,学分银行可以做"三位一体"的服务布局,即建构学习成果服务体系、人才成长服务体系、教育决策服务体系,以实现学分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我国学分银行在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资历框架视域下,学分银行应有新的战略定位,通过服务资历框架体系,将自身打造成为学习者成才就业的根据地、教育机构人才质量的检测地、企事业单位选人用人的首选地、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决策的来源地.基于学分银行战略定位,学分银行可以做"三位一体"的服务布局,即建构学习成果服务体系、人才成长服务体系、教育决策服务体系,以实现学分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学分银行”制度对于学生的知识面扩展以及专业知识学习有着积极作用。“学分银行”制度的实施,相较于传统学分机制实现了突破,并且受教育者的自主权得到了保障。由于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存在着差异,因此,亟须将学生的个人发展规划与学校所安排的专业要求有机结合,进而将所习得的学分交由“学分银行”储存,当所得学分达到学校标准即可获得学位证书,学分银行的方式能够让学生自行分配学习时间。信用学分银行体系的有效实施和推进有赖于内部信用机制与外信用机制的良性互动。零存整取能够使存分机制更具有弹性。  相似文献   

6.
成人高等教育要进一步推行学分制管理,构建人性化的教学管理制度,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从管理理念转变为服务理念。建立弹性的教学管理制度,鼓励成人学生自主学习,实施柔性的学籍管理制度和教学评价制度,实现校际间的学分互换,发展"学分银行",完善学分绩点制,实行教考分离、配套科学合理的导师制。  相似文献   

7.
王燕 《广西教育》2023,(24):64-67
本文阐述学分银行的定义及运行规律,针对高职院校学分银行建设存在的制度体系建设不健全、具体实施过程复杂、认证成果普适度低等问题,提出以成果认证为基础的高职院校学分银行建设策略,认为要以高等职业教育特点为突破口,构建制度保障体系、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学习成果动态准入体系、信息平台服务系统,促进高职院校学分改革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制度以及高职院校正积极践行的“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使得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更具个性以适应学生来源的多样性,以及服务学生技能提升的长期性。在校内打造技能创新服务课程计入学分,让职业教育成为经济活动的内生变量,更好地服务于迅速发展的区域经济。构建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最终学生受益的“校企生”三融合命运共同体,是职业技能类型教育高质量提升的关键点,也是构建公民职业技能终身发展的重要举措。以基于“学分银行”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为例,探索学校、企业、学生三融合的协同共赢育人机制,促进职业类型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学分银行",顾名思义,意味着学分的零存整取,是学分累计与转换信息的系统.与传统学制相比,"学分银行"凭借灵活的机制、先进的管理理念而得到了许多学校的追捧与认可.教育部有关人士强调,"学分银行"的实施充分考虑了职业教育需要边实践边学习的特点,将学生完成学业的时间从固定的三年学制转变为灵活的弹性学制,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随时随地地存储学分,同时也为贫困学生半工半读以及部分在职人员"间歇性"学习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0.
学分银行通过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服务终身教育,构建教育立交桥,引导、激励学习者持续学习。职业院校在学分银行体系中处于基层储蓄所地位,在职业院校建设校内学分银行,有利于引导学生取得有价值的学习成果,有利于服务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职业院校应细化、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促进课证双向融通,拓宽学习成果认定范围,规范非学历教育成果与学历教育学分之间的相互转换,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建设校内学分银行。  相似文献   

11.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社会各行业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使得在高职教育领域推行学分制成为必然,而在学分制的改革过程中,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程度决定了学分制改革的深入程度,教师在课程体系优化、整合过程中投入的大小决定了学分制改革的进度.  相似文献   

12.
“扬长”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的有效方式,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和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是“扬长”教育的终极追求。“扬长”教育着力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其内涵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课程改革提出的学生评价理念是构建“扬长”教育学生评价模式及策略的基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3.
实行弹性学分制改革是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而其中课程改革是核心.澳大利亚TAFE学院学分制课程开发系统化、内容职业化、设计模块化、衔接科学化、评估多元化的特点,保证了学分制课程的顺利实施,其学分制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对我国高职课程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崭新的课程形态。在“五年制师专”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掌握知识以及能力和情感的培养起重要作用。在“五年制师专”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金课"建设是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立足点和突破口。推动"金课"建设必须依靠育人前线和教学一线的教师。目前,高校本科教育"金课"建设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也是教师的教学认知问题,即教师是否能够认识到"金课"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否愿意采取相应的教学调整和变革。本质问题则是教师能否实现自身角色快速转换,进而在"金课"建设中贡献自己应有的智慧和力量。因此,建设一流本科教育"金课",必须破解教师存在的课程育人主责角色不清晰、课程教学主动角色不明显、课程变革主要角色不到位、课程研究主体角色不显著等角色认知和行为障碍,实现教师角色转换,推动一流本科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和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6.
杨会  严海霞 《职教通讯》2019,(15):41-45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是以大思政的理念系统建构通识课、思政课、专业课等课程内容的逻辑体系,实现课程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必须确立建立全人育人的教学改革机制、建构以生为本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培育契合岗位的立体化职业素养等理念。具体行动路径为:政学统一、理实一体,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显隐结合、逐层推进,塑造学生的政治信仰;课堂参与、课外体悟,改变学生的职业认知;专兼结合、内外联动,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7.
基于OBE的教学模式是目前国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文章在分析了传统《电机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后,基于OBE理念,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措施和方法,包括采用以问题为牵引的教学方法,采用校内教师和企业专家的双师授课机制以及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通过文章提出的教学改革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相关专业课程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田斌  李琼  夏航  梁冰  黎曦 《教育教学论坛》2020,(13):183-184
工程教育认证是实现国际间专业及其培养人才互认的主要途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团队结合新形势下工程教育实际需求,进行了课程改革和体系构建。根据以大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要求,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方面进行了相应改革,完成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持续反馈改进,学生的多项工程能力得到综合锻炼,教学改革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壮医内儿科学》是壮医学专业的临床主干课程,也是非常重要的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文章以"立德树人"运行机制理论为依据,结合壮医专业学习的实际特点,提出构建壮医学生培养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模式,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特点,在以下五个知识点的授课中进行"三全育人"的教学设计和实践,目的是不断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感,对于巩固学生专业思想、培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