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AAT对339名流动儿童的家庭教养方式和学习适应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与非流动儿童相比,流动儿童的父母多采用消极的教养方式,流动儿童的学习适应性低于常模水平,流动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学习适应性在多个因子上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使用EMBU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以及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若干名天津市某小学的高年级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小学高年级儿童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自我意识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的自我意识有显著相关的作用,父亲的拒绝和否认因子对儿童自我意识程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和比较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自尊发展之间的关系,对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两所小学的373名高年级儿童进行了自尊和父母教养方式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儿童自尊发展和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之间存在着极其显著的正相关或者负相关;2.高自尊组和低自尊组的儿童在父母教养方式的多个因子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自尊有较好的预测作用;3.运用因素分析法对两组儿童父母教养方式进行分析,发现其在更为抽象的层次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陈晓露 《考试周刊》2015,(8):166-167
本文主要了解流动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自尊及二者相关程度,为父母教养子女提供有效依据和指导。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自尊量表(SES),对某流动人口子女学校36年级的262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年级与是否是独生子女之间的自尊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与性别之间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自尊水平与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与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呈显著负相关,偏爱与自尊呈正相关。流动儿童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相关,父母应该重视儿童的自尊需要,采取积极的教养方式关注和支持孩子。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个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版)对石家庄市城市、农村两所中学389位在校初中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第一,初中生的个性特征存在性别和来源差异;第二,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个性有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了解流动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自尊以及二者相关程度,为父母教养子女提供有效的依据和指导。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自尊量表(SES)对某流动人口子女学校3-6年级的262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性别、年级与是否独生子女之间的自尊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年级与性别之间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3)自尊水平与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与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呈显著负相关,偏爱与自尊呈正相关。结论:流动儿童的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相关,父母应该重视儿童的自尊需要,采取积极的教养方式来关注和支持孩子。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3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了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应对方式形成的影响,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肯定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应对方式形成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不良儿童孤独感的关系,为学业不良儿童孤独感干预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运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儿童孤独量表,在北京市四所普通小学四到六年级1276名小学生中筛查出144名学业不良儿童为被试进行团体测查,另外在一般儿童中简单随机抽取227名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学业不良儿童父母教养方式在父母"情感温暖"及"惩罚严厉"、"拒绝否认"三个维度得分和一般儿童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孤独感得分显著高于一般儿童(P<0.001);学业不良儿童的孤独感与父母的"情感温暖"呈显著负相关,与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呈显著正相关.(2)父母教养方式对学业不良儿童孤独感的影响模式与一般儿童孤独感的影响模式在回归方程中存在差异.对学业不良儿童,母亲的惩罚严厉和父亲的温暖理解是最主要的解释变量.而对一般儿童,母亲的拒绝否认和母亲的温暖理解是最主要的解释变量.结论:学业不良儿童的孤独感与父母教养方式有关,父母应改变其不良的教养方式.对待学业不良子女时,尤其要减少母亲采取严厉的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对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我们对石家庄市城乡两所中学的389名在校初中生进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儿童版的测试和一般资料的收集,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子女的性别、来源、学习成绩和父母的性别、受教育水平、所从事职业等因素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10.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艾森克(儿童)人格问卷(EPQ)对250名初一、初二学生进行调查,目的在于探讨父母教养方式的特征及教养方式与青少年人格特征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父母教养方式差异显著;(3)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的人格特征相关显著,并且能有效预测个体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交往焦虑量表(IAS)》,对200名在校高职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和谐程度、社交焦虑进行了测查。研究结果显示: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和谐与社交焦虑三者两两呈显著相关,且自我和谐在父母教养方式和社交焦虑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父母积极教养方式和消极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量表、专业认同量表和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量表对570名在读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父母积极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专业认同呈显著正相关,父母消极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专业认同呈显著负相关;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分别在父母积极教养方式、消极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专业认同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检验了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专业认同之间的关系,揭示其作用机制,为增强大学生专业认同感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家庭教养方式与小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关系及孤独感和自尊在二者关系间所起的作用,本文采用家庭教养方式量表、小学生学校归属感正式问卷、儿童孤独量表和自尊量表对730名2~6年级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父母情感温暖、父母过度保护与学校归属感呈正相关,父母拒绝与学校归属感呈负相关;(2)孤独感和自尊在家庭教养方式与小学生学校归属感之间分别起部分中介作用;(3)孤独感和自尊在家庭教养方式与小学生学校归属感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启示,应该从家校社三个方面协同努力,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在家庭层面,父母应为子女提供积极的教养方式;在学校层面,应通过多种方式发挥育人主导作用;在社会层面,应构建完善的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4.
运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分析少年犯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结果表明:少年犯父母教养方式呈现出明显不良的极端化倾向.并据此呼吁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对家庭功能和亲子关系的评估和干预。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恋爱的影响,采用爱情态度量表LAS中文版和家庭教养方式量表,对173名大学生的恋爱模式、家庭教养方式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大学生的恋爱模式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是相关的,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正确恋爱观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缺陷感量表>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听障初中生自尊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教养方式对听障初中生自尊水平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教养方式则有极其显著的消极影响.在昕障初中生一些群体中,父母教养方式对听障初中生自尊水平的影响作用和预测效果存在差异.从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来看,父母某些消极教养方式对听障初中生自尊水平的影响作用更明显.本研究还提出有关建议,为听障初中生的父母教养子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从介绍家庭教养方式、教养方式种类和儿童对不同教养方式产生的一系列反映来浅谈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对儿童早期心理的影响,以及对父母不当行为产生的可能性原因进行分析。建议父母要以自身言行为榜样,共同担起教养孩子的义务,为儿童成长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从而把孩子培养成身心健康的合格的社会成员。  相似文献   

18.
研究综合了来自中国大陆18570名3-12岁儿童的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相关的30项研究的数据,通过元分析的方法考查了二者相关的强度,并分析影响相关强度的因素。从总体上来说,儿童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弱相关;父母教养方式类型、儿童年龄、父母性别会对二者关系产生调节作用。建议在教养儿童过程中要采用正向的教养方式,要给予年幼儿童充分的独立自主的权利和自由,鼓励父亲参与教养,这有利于降低儿童的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更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到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有许多种,然而,过度教养是目前国内研究者忽略的一种教养方式。过度教养,也被称为直升机式教养,其特征是父母对孩子生活的过度干预,在发展上是不适当的,这种教养方式超出了儿童的需要,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对国内过度教养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并指出目前有关过度教养研究不足之处,且提出国内学者后续进行过度教养研究之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大学生攻击性的特点及其与心理控制源、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350名郑州市的大学生为被试,运用攻击性问卷、心理控制源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其进行测量.结果:父母教养方式、心理控制源与大学生攻击性关系密切.父亲拒绝、否认,有势力他人对大学生的攻击性行为具有重要预测作用(β =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