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横峰县葛源这片红色土地上,传颂着一个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的名字——他,就是本文所要记叙的全国优秀教师、葛源中学副校长滕田生老师。 两鬓斑白的滕老师从1960年参加工作至今,已在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了三十多个春秋。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呕心沥血,掏尽红心育新人,做出了显著成绩,被评为校、县、地区的优秀教师和模范班主任的次数,他自己也记不清了。1990年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滕老师象春雨滋润万物一般,对学生精心培育。初二(1)班学生刘太生,是全班有名的差生,期末统考数学只得8分,课任老师几乎都对他失去了信心。滕老师接任这个班的数学教学后,并未  相似文献   

2.
汪强 《师道》2003,(11):36
我希望我能遇上一个笨老师,或者他虽不笨,可他的孩子却不那么聪明。当然,最好是不但他自己笨,他的孩子也不那么聪明。如果能这样,那我就幸运了。我听说有个叫钱梦龙的老师,是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他小时候就比较笨。可能比我还要笨,因为他上到五年级时,就已留了三回级。老师说他是“聪明面孔笨肚肠”,读书也就只读到初中毕业。后来,他做了老师,不管遇上多笨的学生,他都不嫌弃。有个学生,读课文都读不利索,原来的老师说他没出息。到了钱老师班上,钱老师叫他查字典,他会查了,钱老师就夸他聪明。后来,他果然变聪明了。又有一个学生,写作文抄人家…  相似文献   

3.
在一个条件艰苦、济南市海拔最高的陡峭山顶上,映出了一座小学——长清区龙箭希望小学(原于盘小学)。在这里,有一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山东省劳动模范张广祥老师和他的学生。他在这所小学教书21年之久,往返里程达5万公里。21年来,这位全国优秀教师用自己人生的足迹写下了很多感人肺腑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正>大概从20多年前开始,我每次新接班,第一周都要讲这样一个故事:美国举办全国教师之家活动,全国各地500教师代表欢聚一堂,期间有一项活动:每人讲一讲,自己是怎么来到这里的。一个乡村教师讲了自己的经历。从小生活在乡村,三年级到镇上去上学,怕见人,怕跟人说话。他的老师给他许多鼓励,但是一直没有明显改观。一天,老师发现这孩子能听懂讲课,就在课堂上对他大声说:"站直了,看着我,大声说!"这时,这孩子陡然直起腰,看着老师,大声说出了他所想的。以后,他发言越来越积极,成绩也越来越出色。上完中学,他读了师范,毕业后又回到家乡,在他的母校当  相似文献   

5.
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夏丏尊于永正,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部“跨世纪名师工程”向全国推出的首位名师。令无数人敬仰的背后,是于老师对教育的热爱,对孩子的情爱。他只是一个想让学生喜欢的老师、一个快乐地行走在教学道路上的教育者。如此而已。而这条路,他一走就是一辈子。  相似文献   

6.
贾志敏老师是全国知名的小学语文教学专家,他的作文教学以其自然清新的语感培养为核心而独树一帜。一部《贾老师教作文》电视系列片让他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家喻户晓的新闻人物。前不久,贾老师应邀来嵊州市剡山小学做课、讲学,笔者有幸领略了他高超的作文教学艺术,真是受益匪浅!这是关于“保护青蛙”的两堂作文课。教学中有这么一个片断:  相似文献   

7.
正在奔往聆听全国名师课堂的路上,他像一个信徒,虔诚而执著;站在自己的课堂上,他像一个信使,向学生和同事传递语文的灵动。张占营老师坚守教育初心,用"静心教书、享受语文"诠释着人生的意义。张占营老师扎根一线,立足课堂,践行着他提出的"美读美写"教学理念。他执教《风筝》,受到语文网的高度评价:"亲近语言、回归文本、注重积累是张老师的课堂教学特色。作为一线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8.
宋渐强老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了,这可是宋老师历年来获得的最高荣誉。要知道,这里凝结着他多少的心血和汗水啊!10多年来,宋老师一直担任越秀区司马坊小学的体育教师,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条件严格要求自己,对工作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为提高小学的体育运动水平,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相似文献   

9.
顾敏娟 《课外阅读》2010,(12):110-110
火车已经开动,一群送别老师的孩子含着热泪情不白禁地跟着火车跑,边跑边喊:“老师再见!再见!”这是一个教师的幸福梦想。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聆听了全国著名的班主任——李镇西老师的讲座,他讲述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上述感人场面正是李老师教育生涯中一个生活场景。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国庆节,参加全国礼仪培训师研修班,我有幸走近李燕杰老师,亲耳聆听他的演讲,亲眼目睹他的风采.我深深地被老师的激情感染着,我如同一个孩子沐浴在80岁老人的智慧和激情里.  相似文献   

11.
我不知道应不应该称他为老师,要叫他教师呢、可在当地政府的教师花名册上找不到他的名字;不叫他老师呢、当地老百姓又都亲切地叫他小彭老师。他没有哪怕只是一个民办教师的资格待遇,但他在深山中一呆就是九年,送出了七八届小学毕业生。这个不算老师的老师名叫彭忠江,1989年初毕业的时候,当他看到由于一个外地老师的离去,哈包村民  相似文献   

12.
在葛洲坝六中这所省级重点高中,又涌动起关于龚亚元老师的议论:龚老师又获得了全国语文教师论文大赛一等奖,而且是所赛四项内容的四个一等奖;他的事迹被收入又一部辞书——《中华当代名人辞典》。 一、以爱心教书育人 70年代,龚亚元老师毕业后,几经周折,才回到教育岗位。当时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很大,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教育战线受害尤深。他从教不久,领导考虑他曾有公安、专案工作经历,把年级所有差生集中于一个慢班。班务工作交给他。面对这些“残次品”,龚老师确立了两项思想  相似文献   

13.
全国优秀教师吴世炎是一个影响孙文至深的人,他是孙文的高中老师,那时他教孙文地理、历史两门课。吴老师广博的知识让大山深处的孙文大开眼界,感受到知识海洋的浩瀚,感受到在知识海洋中邀游的畅快;而吴世炎老师的敬业精神也深深打动着孙文,那时的孙文就想他以后也要做教师,做一名像吴老师那样优秀的教师。  相似文献   

14.
<正>提起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就会想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华应龙。他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首批"首都基础教育名家",现任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他的"化错教育"在教育界拥有广泛的影响,他在全国拥有数以万计的"华粉"。我,就是"华粉"中的一个。早在我读师范时,学校多次组织我们观摩过华应龙老师的录像课。华老师看上去才约莫30岁,却已经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大概是工作后的第2年,我到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参加教研活动,华老师是特邀嘉宾。  相似文献   

15.
平泉一中学习标兵、高中应届毕业生毕国强,从高二以来,在全国青年化学竞赛、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屡次获得优胜者奖励。今年二月,他在北京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最后一试后,北京大学物理系欣然录取他为下一学年新生,现在正向招生部门补办审批手续。 毕国强同学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在我区中学生里是罕见的。我们访问了他以及哺育他成长的父母、老师和各级党政及共青团的领导同志。经过多方面的了解,我们感到毕国强的学习方法确实是很有特点的。 (一)理想和兴趣都是动力 毕国强从小就是一个爱看书和听老师话的孩子。他爱看书,并能从书中吸取乳汁;他尊敬老师,并能从老师的教导中吸收营养。随着年龄的增长,童年头脑里的英雄形象,到了少年时期便成为鼓舞他立志做有用之人的动力。毕国强说:“进入高中以后,我开始思索社会,思索人生和世界。”长期思索的结果:“要给予,不要索取,人生才有意  相似文献   

16.
谎言之惑     
一位国内小有名气的作家回忆道,高中毕业时,他看着各科成绩通知单,就知道大学一定与他无缘了。三门理科都不及格,只有语文考了个95分,这样的偏科哪里是考大学的料子?班主任看着他落寞的表情,对他说,老师是学过麻衣相术的人,从他的面相看,他不应该是那种一事无成的人。如果他努力,在他35岁的时候有成为文学大器的可能。多年后,他已是全国小有名气的作家了。他在城里买了房子,将妻儿接进了城里,一心一意地做起了文学撰稿人。他逢人便说,是老师那个预言让他改变了人生。就在一个冬天的傍晚,他几经打听,登上老师的家门。当年英姿勃发的老师已白…  相似文献   

17.
文静 《教育文汇》2007,(4):13-15
2003年,他带一个55人的班,37人考进清华、北大,10人进入剑桥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名校;他在全国举办过数百场讲座,他的讲座,让上百万家长热泪盈眶,为之震动、为之顿悟;他也是一名相当成功的父亲,他的女儿2006年以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他就是全国优秀教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王金战老师。  相似文献   

18.
高中数学应用问题解题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2月12日下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首批“首都基础教育名家”、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华应龙老师应江苏省海安县教育局的邀请,回到家乡,为全县所有小学数学教师执教了三节公开课。他在执教《认识几分之几》一课中,有一个教学细节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2009年12月12日下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首批“首都基础教育名家”、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华应龙老师应江苏省海安县教育局的邀请,回到家乡,为全县所有小学数学教师执教了三节公开课。他在执教《认识几分之几》一课中,有一个教学细节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全国小学语文教学大赛的课堂上,浙江省教坛新秀蒋军晶老师在开课后的第一个环节便设置了听写。听课的老师不约而同地把不确定的目光投向了从容的他。10秒、20秒……学生写下一个词、两个词……当学生写下一组词语时,听课的老师放松了表情,却握紧了手中的笔,快速地记录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