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媒介产业化已成为既定事实,如何推进媒介产业化进程,充分发挥媒介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提出了以媒介规模化经营来推进媒介产业化进程的构想,并在介绍媒介规模化经营内涵的基础上,论证媒介规模化经营是体现媒介根本属性的需要,分析媒介规模化经营的经济意义,并探讨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李莉 《青年记者》2007,(3):76-77
媒介集团化是世界媒介发展的大趋势之一,中国媒介在集团化发展上开始了有益的探索。媒介集团化发端于西方国家,因此,要了解媒介集团化这个问题,西方媒介的集团化发展会给我们一些启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殷俊  殷瑜 《传媒观察》2006,(6):63-64
跨媒介即基于数字技术、通讯技术、媒介技术及与媒介发展有关的技术发展和数字化平台的建立,媒介传播和内容生产可以根据经营发展和受众的不同需要,自由地在不同媒介载体之间实现转化,从一种媒介形态转化成另一种媒介形态,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媒介产业和媒介经济□刘强媒介产业在当今美国是最具有影响力的产业,目前,它已成为美国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媒介市场的不断扩大以及新的媒介产品的不断涌现,形成了媒介产品生产、销售和研究开发的媒介经济。媒介经济是当今信息化时代的必然产物,代表了未来经...  相似文献   

5.
八十年代意大利的媒介经济唐绪军直到70年代末,意大利的媒介市场与全世界一样,被媒介自身分割成相对独立、互不干扰的一个个小块市场。每一种媒介都在自己的圈圈里生产和流通,印刷媒介与视听媒介各行其道;而印刷媒介中,报纸与杂志又互不往来;视听媒介中,电影与电...  相似文献   

6.
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媒介属于事业单位,运营所需经费完全由国家财政负担。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媒介被逐步推向市场,成为经济上独立自主、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法人,促使媒介更新观念,面向市场,讲求经营。媒介市场化带来了传媒业的发展,我国媒体数量激增,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生存法则要求媒介不断创新,以求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媒介面临的另一个压力来自加入WTO之后,国外强势媒体的进入将与我国媒介抢夺市场空间,未雨绸缪方能占据主动,媒介加大改革力度增强自身实力已时不我待。媒介创新正是在…  相似文献   

7.
基于“价值链”的媒介未来赢利模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玲 《记者摇篮》2006,(2):43-44
当代媒介往往苦于受到广告主企业的限制,希望尽快摆脱自身对于整个广告收入的重度依赖。实际上,根本方法之一就是,媒介应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经营方式,让收入来源多样化。本文在对媒介传统赢利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价值链的媒介未来赢利模式预测,使媒介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增加赢利点,丰富媒介的赢利模式,从而在减少媒介对单一广告主企业依赖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对整个广告收入的依赖。  相似文献   

8.
媒介素养教育的多维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斌 《当代传播》2006,(3):70-72
西方一些国家首先于上个世纪提出媒介素养及媒介素养教育的课题,而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尚处于关注和启动阶段。本文在梳理国外和中国港台地区媒介素养教育发展情况、对照国外媒介教育模式与成功必备因素的基础上,对我国开展媒介素养相关教育的前景进行评析,探讨媒介教育的建构理念以及适合中国国情的最佳媒介教育模式,指出媒介教育应该注意本土化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媒介素养作为一个外来词,其英文为media literacy,意为具有正确使用媒介和有效利用媒介的一种能力。它的涵义在我国学者当中并无太大的争议,即媒介素养是指媒介受众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应用的能力。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导人们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人们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于成 《新闻界》2023,(5):28-40
本文根据基特勒和恩斯特的媒介理论,梳理出一种区别于传统史学、诠释学的媒介考古学方法论。在认识论层面,媒介考古学不再采纳以人为中心的认识论,转而关注与人类认识论相并立的媒介认识论;不再以人类的感官为尺度,而是从媒介装置的微观时间登入真实域。在方法论层面,媒介考古学不仅把媒介装置作为考古学研究的对象,也把它作为建构考古学的主体。媒介考古学所要揭示的技术知识或媒介知识,既不是人本主义诠释学所阐释的技术文化,也不完全是科学知识,而是媒介自身的时间性运作过程:一是新媒介对旧媒介的“去语义化”运作;二是非话语性运作构成大众传媒文化之基底。从媒介时间性审视世界的媒介考古学学术书写策略,可更深入地揭示人类文化如何以装置运作的规则性为条件。  相似文献   

11.
杨效宏 《新闻界》2005,(2):21-23
如果我们认可媒介产业化是现存的事实或必然趋势,那么在这一共同性认识基础上的媒介产业,无论在理论形态上的研究还是实际工作中的操作,都应当遵从市场经济规律的特征来认识和对待媒介产业化所涉及的问题。‘然而作为一种“产品”的生产与经营者,在资源的配置、整合与利用这个问题上,笔者认为至少在我国,对媒介产业化的理论研究上还没有把媒介资源的优势力量进行清晰的认识和梳理,而这一疏漏会影响媒介在资源配置与利用的不当,进而可能造成媒介个体在媒介产业化市场竞争中的失误。  相似文献   

12.
传媒要适应中国社会大环境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的融合,其实意昧着媒介功能的交叠,这种交叠使不同媒介在完成某一共同性的功能目标上实行分工成为现实。一方面,它要求每一个媒介专注于自己的功能特长面;另一方面,它要求单一媒介和单一媒介之间实现互联、组合。  相似文献   

13.
本文考察了亚洲的妇女在媒介行业的就业、晋升和亚洲媒介上的妇女形象问题。作者首先指出,亚洲媒介的唯一共性就是,文化和宗教传统全面制约着这一地区媒介对妇女的表现。除了某些例外,媒介对妇女的表现至今被装在一个统一的偏见的模子之中作者的观点是,妇女在媒介机构的就业情况近年来有所改善,亚洲很多国家的媒介机构雇佣了越来越多的妇女。但是,进入决策部门的妇女是极少数,而且妇女在媒介部门承担的工作常常是相对次要的。作者认为,尽管在媒介工作的妇女越来越多,却不能对媒介上歧视妇女的情况做根本性的改变,妇女不能进入决策层是一个主要的原因。在内容方面,作者认为,亚洲媒介上对妇女的表现近年来有缓慢的改善,但也有歧视的回潮。改善表现在新闻报道主题的变化、视角的扩大和价值观念的转变,回潮主要表现在广告中性暴露形象重新出现。作者还讨论了通过立法来管理媒介表现妇女形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中西媒介生态学研究的差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婷婷 《新闻界》2005,(3):79-80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崔保国教授在《媒介是条鱼——关于媒介生态学的思考》中将媒介比喻成一条鱼,是把媒介放置于一个“水”的环境中,来探讨媒介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策略。麦克卢汉说“鱼离开了水,才知道水的存在。”他是喻指如果人离开了媒介才会明白媒介对人的重要,如同水对鱼一样。他将媒介视为环境,探讨媒介环境对人、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从这两个比喻我们就发现中西媒介生态学存在差异了。本文拟通过对两者在研究起源、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的分析比较,探讨中西媒介生态学研究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媒介技术的发展要求媒介管理方式超越古代粗放型的行政管理模式,遵循技术逻辑从而实现有效管理。媒介管理媒介化既不像中介化那样把媒介作为一种对客观世界的“表征”,也不像传统的媒介化理论把媒介视为社会的一部分“装置”,而是把媒介作为按照“媒介逻辑”对待的客体。近代上海广播的媒介管理部门在组织构架上设立专门的技术岗位,并使用制定技术标准、分配通信频率、监听节目内容以及频率干扰等技术手段开展媒介管理,从而呈现出了和古代不一样的管理模式。媒介管理媒介化是对媒介在社会中地位的承认,也标志着近代社会管理的升级和专业化。  相似文献   

16.
邵奇  张健 《新闻传播》2004,(11):52-54
在新闻传播和舆论动员能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重要组成部分的当今社会,在媒介竞争更为激烈的媒介生态中,媒介企业家以及媒介企业家队伍的选拔和建设越来越成为我国媒介产业发展进程中又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怎样能够培养出既具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又富有创新精神、勇于开拓进取的媒介企业家?媒介企业家的创新才能包含哪些本质内涵和本质特征?这是一个需要媒介经济学、媒介管理学认真回答的理论问题,更是当今我们的新闻改革和媒介创新迫切需要解决的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17.
媒介批评的定位问题王志敏(北京电影学院)今天的世界已经进入了多媒体时代。多种媒介手段传递速度和规模是前所未有的。于是,媒介批评、媒介研究的问题就变得紧迫起来,而且,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媒介批评和媒介研究的定位问题。我认为,在这方面,法国电影符号学理...  相似文献   

18.
我国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的建构主体及方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大众传媒充斥着我们的生存空间,并以其强大的辐射力影响着人们的生存方式,甚至塑造着一个时代的核心品格。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提出:媒介文化已经把传播和文化凝聚成一个动力学的过程,将每一个人都裹挟其中。生活在媒介文化所制造的仪式和景观之中,我们必须“学会生存”。在大众媒介的作用日益彰显的时代,人们必须学会了解媒介,使用媒介,而不是被媒介的信息所控制,因此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风险的媒介化治理是在媒介化社会与风险社会的交织中产生的命题。本研究将媒介化理论纳入风险治理视野,将媒介视为治理体系内的核心构成,阐释了媒介作为治理主体、治理载体以及治理对象所承载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又立足于媒介化、风险与治理的关系,从政治逻辑、风险逻辑、媒介逻辑的内涵及相互作用关系入手,探讨了风险媒介化治理的内在逻辑关系。三种逻辑的互动作用结果决定了风险治理中的价值导向、现实规限、资源配置与建构机制。风险的媒介化治理实质上为其内蕴逻辑间的博弈提供了调适空间,任何科学有效的风险治理,都要求在三种逻辑之间寻找交汇点,形成适应媒介化社会的风险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杨鹏 《当代传播》2001,(2):18-20
针对目前“媒介”概念使用混乱的情况,本从词源角度对其加以概念辨析,[运用传播学理论阐明媒介在传播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指出目前一般意义上的“媒介”即为大众传播媒介,媒介的多义性,是造成概念使用混乱的根源,在使用这一概念时应自觉加以必要的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