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编史修志所需资料是多渠道的,但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是档案资料。这就决定了档案馆藏资料与编史修志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一、利用档案资料编史修志是我国史学的优良传统档案资料是人类历史活动的原始记录,是历史活动的真实或曲折的反映。档案资料不仅内容丰富,可靠性强,收藏集中,而且还能为从其它方面搜集资料提供线索。在我国古代,编史修志工作是掌握国家档案图籍的史官的重要任务之一。这  相似文献   

2.
编史修志,一靠档案资料,二靠口碑资料,两者相互为补充.当然,由于档案资料是历史的原始记录,相对来说比较完整、准确.因此,在编史修志中,我们主要依据档案资料.  相似文献   

3.
全国首届修志历时20余年,已经圆满结束.回顾首届修志历程,面对一大批优秀志书的出版发行,在丰硕的成果面前,广大修志工作者无不露出欣慰的微笑.人们在总结首届修志经验的同时,没有人能够忘记"档案资料"对修志工作的帮助以及"档案资料"在修志中所立的功劳.事实也的确如此,档案资料为修志工作提供了大量丰富而翔实的历史资料,档案资料的作用已经不仅仅反映在文字数量众多的历史史实上,更重要的是档案资料对历史资料产生的历史时代和背景的记录和反映上.这方面的例子在修志工作中比比皆是,不胜枚举;这方面的内容从编修志书中所产生的长篇"资料长编"中可以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4.
我省商业、纺织、轻工、二轻、冶金、石化、机械、建材等8个厅局因为机构改革,档案资料交由省档案局接管。由于被撤改单位的特殊情况,这8个厅局的续志资料收集工作只能通过查阅移交的档案资料来完成。一、认识资料收集工作的重要性资料是编史修志的基础,收集资料是续志工作的重要环节。在志书篇目拟定之后,资料的收集就成为中心工作,并且贯穿修志工作的始终。  相似文献   

5.
陈阳 《档案管理》2016,(2):81-82
1 史志编纂工作中档案资料查找的作用 史志是综合记述一个地区从自然面貌到人文历史全面情况的资料性著述,可传承文明、记录历史、弘扬文化、服务社会、借史鉴今、启迪后人.而编纂一部志书的质量如何,特别是史料是否真实可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搜集的档案资料是否丰富完整.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采撰》里,论述史料对编史修志的重要性时,明确指出:“盖珍裘以众腋成温,广厦以群材合构.自古探穴藏山之士,怀铅握椠之客,何尝不征求异说,采庶群言,然后能成一家,传诸不朽.”档案资料是编史修志的基础,没有充实的作为历史真实记录的档案史料,要编修好一部内容丰富、可资征信的志书是不可能的.由于档案资料具有数量浩大,内容繁复的特点,在编纂工作中对档案资料的查找收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史志编纂工作的质量和进度.  相似文献   

6.
赵良  赵红 《兰台内外》2004,(1):40-41
档案资料对编史修志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对档案材料的占有、筛选、甄别,编史修志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应该说,档案资料在编史修志上起着重要的支撑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资料是修志的基础,没有浩如烟海的资料,就写不出源远流长的历史。资料的有无、多长、正误、真伪、详略、曲直……,决定志书质量的高低。因此,搞好资料的处理和使用,便成了修志工作的重要问题。一、要充分地占有资料征集资料是修志工作的第一道工序。修志一定要尽可能广泛、充分地占有资料。要占有哪些资料呢? 一,背景资料。志书要记载大量的历史情  相似文献   

8.
修志与档案亲如手足,唇齿相依,犹如鱼水关系。 档案是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经过立卷归档集中保管起来的各种文件资料。它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真实记录。档案是编修志书查阅历史资料的可靠依据和重要的源泉之一,这一论断已被方志界同仁公认。但是真正利用档案资料,不做大量的  相似文献   

9.
从某种意义上说,地方志是一方之全史。编得好,它可以发挥“存史、资政、教化”的作用。编写地方志书要查阅大址的档案资料,没有充足的资料就编不出一部好的志书,因而可以说,档案是志书的主要资料来源,是编写地方志的基础。反过来说,编写志书又是对档案……  相似文献   

10.
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正式颁布新中国第一部修志条例《地方志工作条例》,使中华民族编史修志这一优良文化传统走上了依法修志的道路。本文将历代中央政府颁布的主要修志政令及规定进行整理述评,从中不难看出,修志法令的出台与志书体例一样经过了发育、丰满、完善、成熟的漫长过程。  相似文献   

11.
编史修志是各级史志编写部门的中心工作,也是《档案馆工作通则》赋予各级综合档案馆的重要职责.在修志过程中形成和积累的大量资料,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系统地记载了一个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一切从自然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历史和现状.  相似文献   

12.
编纂地方志是我国优良文化传统之一。保守一些,以西汉末年班固的《汉书·地理志》为标志,中国地方志的历史也近2000年。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各级各类志书汗牛充栋,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为继承世代相传的修志传统,1956年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和国家档案局共同组成地方志小组,提出新编地方志的具体任务。随后全国各地开展大规模的编史修志工作。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修志工作被迫停顿。198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国家档案局关于全国档案工作会议的报告,提出“号召编史修志,为历史研究…  相似文献   

13.
全国第二轮编史修志工作已经开始,如何适应新的时代需要,是摆在每位编史修志人员面前的新课题,只有转变观念、与时俱进,使编史修志工作面向当今信息化社会的实际,才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如何提高新编史志的质量水平,使其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较多的借鉴作用,成为真正的地方历史文献,是目前编史修志工作中一个需要探讨解决的重要问题。体例是反映史志书内容的一种形式,体例完善与运用得当是保证志书质量的重要方面。各类史志书作为编史修志工作的最终成果,其编写水平反映在史体与志体的合理运用中。在编写地方史志中,经常是史…  相似文献   

14.
李炼 《北京档案》1999,(11):26-27
档案馆作为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是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档案资料的中心.档案馆工作主要包括档案的接收与征集,档案的科学管理、档案的开发利用、档案史料的编辑出版以及参与编史修志等.  相似文献   

15.
修志与档案     
邓明 《档案》2008,(6):15-17
编修地方志是中国几千年来优良的文化传统,编修地方志离不开档案资料。因此,自先秦编纂《禹贡》起,到汉晋编纂地志、隋唐编纂图经、宋元以降编纂方志,乃至当今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修志就与档案密不可分。这是因为地方志是一种记载某一地区历史、地理、社会风俗、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性著作,这就要海量搜集资料,经过考订编纂成志,而在海量的资料中档案资料成为首选,因为它们是历史活动的原始记录。  相似文献   

16.
孙为刚 《青年记者》2007,(18):131-132
功夫在"史"外,资料收集是修志的基础1.资料要丰富大量丰富真实的资料是一部志书成功的基础。志书有若干特性,如资料性、系统性、真实性、权威性、科学性、思想性、实用性等等,但是,最显著的三个特性就是:"资料性、科学性、思想性"。没有资料性,就谈不上科学性和思想性。因为志书首先是一部科学的资料性著作,它比任何一门科学更依赖于资料。大家知道,材料对新闻写作来说,是第一位的,没有大量丰富真实的材料,就写不出好的新闻作品。同样,没有大量丰富的资料,就不会写出一部质量上乘的志书。按  相似文献   

17.
天水是中华民族、华夏文明主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名人辈出。但是,由于许多原因,历史上的天水名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大量珍贵的档案资料,已有相当一部分散佚,仅存的一小部分也分散保存在一些部门和个人手中,这对我们进行历史人物研究、编史修志造成困难。所以尽可能完整地征集各个历史时期天水杰出人物的材料,建立起他们个人的档案,集中统一地进行科学管理,对研究天水历史文化,全面反映天水历史真实面貌,扩大档案门类,提高馆藏的文化品味,突出馆藏的地方特色,具有重要的意义。有鉴于此,天水市档案馆从1996年开始着手天水籍国…  相似文献   

18.
金仙 《兰台内外》2014,(4):60-60
正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管理部门根据社会需求,对馆藏档案进行分类研究,编写查档利用工具,编辑出版档案史料和文件汇编,利用档案参与编史修志。档案具有与生俱来的文化内涵与品格,档案编研成果自然成为文化成果。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条件下,明确档案编研工作的文化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一、积淀文化的功能任何一个国家、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都积淀着历代人们的文化传播成果,没有历史文化的积淀,就  相似文献   

19.
随着档案事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各地档案部门已将“盛世修志”工作融人档案编研工作中去,把编纂志书作为档案编研人员开发馆藏档案信息,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系统工程。一本本年鉴、志书汇编成册,出版交流,为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三个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笔者结合编志实践谈谈编纂志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20.
2008年.鄂托克前旗档案局全年利用档案资料者达1500多人次:利用档案资料1800多卷(册),为全旗第二轮编史修志工作提供档案资料1300卷(册),编写了《鄂前旗档案局(馆)志》、《鄂托克前旗2008年大事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