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前在体育教育事业中,高校体育活动趋于多样化、社会化,在运动中发生运动损伤是不可避免的。若是对此不够重视,预防不得力,应对措施不及时有效,将会挫伤学生对体育的积极性,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所以,文章主要从不同角度去了解和阐述了产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和预防办法,以期望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使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再受到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体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学校体育活动也随机增多,学生也越来越喜欢体育运动,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体育活动难免会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受伤后往往造成不必要的痛苦,严重音甚至导致终生遗憾。不仅给学生和家长带来痛苦,更给学校体育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本文着重探讨学校体育课中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现在学校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的问题,介绍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并提出一套预防措施,科学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冰雪体育课运动损伤的情况日益严重,不仅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也影响了冰雪体育课的教学质量。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冰雪体育课运动损伤的情况越来越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如何做好预防运动损伤的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损伤,从而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冰雪体育课教学质量是非常有意义的。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黑龙江高校速度冰雪体育课运动损伤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表明:由于冰雪体育课的特点,运动损伤的性质以冻伤和关节扭伤为主,但不同体育课运动损伤性质有差异;不同冰雪体育课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要部位并不完全相同,滑雪课运动损伤的主要部位是躯干而滑冰课和雪地足球运动损伤的主要部位是下肢。根据黑龙江高校冰雪体育课的现状提出充分、合理的做好准备活动;提高学生对动作技术的重视程度;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及预防损伤意识和提高教师教学方法的科学性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随着人们体育意识的不断增强,中职学校也越来越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但在实际活动中,由于运动损伤时常发生,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影响到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基于此,中职学校就要针对课外体育活动中常见的几种运动损伤,制定科学的应对方案,以此来有效预防与减少课外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情况的发生,不断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5.
在体育教学的课程中,学生会因为身体素质差、基础训练不足和疲劳等多种原因造成运动损伤,这些运动损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正常的体育锻炼。本文通过教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应用运动医学损伤的理论知识和体育教学相结合,研究体育教学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应对措施及其预防的方法,并进行归纳总结,为体育教师和学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体育教学中所发生的运动损伤,是指从事体育运动时,人的机体内部或外部所发生的损伤。而体育运动损伤,往往和体育教学的组织及授课任务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体育教师应了解并掌握运动损伤的特点和规律,并能在教学组织中加强预防工作,更有效地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健康。如果我们在体育教学中,不重视体育运动损伤的预防,缺乏具体的预防措施,就  相似文献   

7.
<正>中学生活泼好动,愿意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体育活动不仅仅局限于体育课,也包括越来越多的比赛和非组织性的课外体育活动,但由于他们对运动损伤预防保健知识的欠缺,很容易发生运动损伤,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田苗等调查显示,某高等专科学校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率高达48.9%。学生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和自我保护技能可以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因此,为进一步探讨健康教育对预防中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效果,我们对我校两届初中学生在校期间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查、统计唐山师范学院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学生在体育课和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发生运动损伤的情况和损伤前所做准备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分析研究调查数据,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准备活动中牵拉练习对预防运动损伤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在体育活动中受伤的316名体育专业学生和非体育专业人的生物节律与运动损伤的关系进行了调查与统计分析。研究表明:运动损伤的发生与人体生物节律关系密切:生物节律与运动损伤发生的类型、表现形式各有不同。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的预防运动损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刘志明 《体育学刊》2003,10(4):69-70
对体育专业学生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调查,探讨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有针对性地提出如何减少与预防运动损伤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认知科学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身体认知观念,具身认知的思想逐渐引起研究者的关注与重视,关于身体认知的研究开始朝向具身化方向转变。从人体运动场域的视角,探讨身体运动与身体认知具身性转向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研究认为,身体运动在身体认知与被认知的过程中起到中介和调适作用,身体运动的方式可以映射出身体认知过程的具身性变化。身体运动可分为客观身体运动与现象身体运动两种类型,它们对身体认知的具身性转向起着不同的推动作用。身体运动特有的行为模式反映了身体认知与周围环境的关联性,身体运动的限制作用体现在身体认知表征的特性与范围方面,身体运动的分派特征对身体认知转向中的构成性角色具有证实作用,身体运动的调适功能是身体认知与具身行动之间协调性存在的重要保障。在身体运动对身体认知具身性转向的解释方面,要求身体运动应在身体认知的具身性转向中保持主动,重视身体经验的投射功能,关注身体运动的物理属性与运动方式的决定性作用。将身体运动的相关研究融入到具身认知的范畴,形成完整而有序的研究范式,将有助于解决身体认知研究领域中出现的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2.
重新审视课外体育锻炼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马宁 《体育学刊》2006,13(1):138-140
通过对学生体质下降原因的分析,揭示出学校体育工作中对课外体育锻炼的不重视是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学校体育应以课外体育锻炼为中心,以体育课、课外体育训练和竞赛等形式为辅的观点。只有真正提高课外体育锻炼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才能落实和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任务,从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有效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中国学校体育区域互动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体育与区域互动发展可以充分挖掘学校体育的体育人力、物力资源优势与社会服务功能,使学校体育实现由固守一隅的“象牙塔”向辐射区域的“体育服务基地”的转变,增强学校体育自身发展的内动力。更重要的是,二者的互动发展能有效解决区域体育所面临的内部主体相互支撑力度不够、互动机制不畅以及区域体育不平衡等实际问题,为区域体育的合理规划奠定基础,进而实现区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区域互动发展的策略主要包括拓展学校体育区域服务职能、强化学校体育的区域体育文化培育与创新功能,等等。  相似文献   

14.
构建大学生体质最优化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健身运动处方和常规体育教学两种教学模式的实验对比,探讨和研究大学生体质最优化的教学模式,为推进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和促进大学生健身的科学化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方面的依据。本研究按随机抽样原则在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05级学生中,随机抽取4个班,其中两个班作为实验班,另两个班作为对照班,进行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和常规体育课教学的对比,实验期为1年,以验证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对大学生体质影响的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身体素质、身体机能等指标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对增强、改善学生体质有显著效果,具有更强的实效性和科学性,是实现大学生体质最优化的一种有效可行、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符合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等方法对黑龙江省大学与中学体育教学现状进行相应的调查分析,从中发现:当前黑龙江省的中学体育教学与高校体育教学严重脱轨,并且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着诸多毛病,应当加大对大、中学体育教学的管理力度,同时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消除大、中学体育教学在衔接上存在的问题,使黑龙江省的体育教学能够真正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为黑龙江省的的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16.
体育是需要强调人们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并成为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内容。培养人们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育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的习惯就不可能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故学校体育改革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而且应把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强调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这样才能全面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借鉴文艺批评理论和体育接受理论的有关原理与方法 ,结合体育运动发展存在的批评现象 ,通过与体育接受现象的比较 ,探讨体育批评的含义 ,分析体育批评的形态 ;体育接受中的审美批评、主体行为批评、伦理批评、社会批评和对体育批评的批评 (主要分析学术争鸣的意义 ) ,旨在拓宽体育理论研究领域 ,繁荣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A longitudinal framework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hypotheses of (1) whether physical activity predicts changes in physical self-worth or (2) whether physical self-worth predicts changes in physical activity in adolescent girls. Participants (n=272) completed measures of physical self-worth and participation in physical activities at three different points spanning a two-year interval. A cross-lagged panel model us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physical self-worth predicted subsequent physical activity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turn predicted subsequent physical self-worth across time. Findings demonstrated a recipro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self-worth and physical activity during early adolescence. This study supports the use of the reciprocal effects model (REM) in gaining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cross-lagg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physical self-worth and participation in physical activities amongst adolescent girls.  相似文献   

19.
为全面了解四川省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状况,对推进群众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2008年在四川成都、自贡、广元三市采用"入户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32.1%的四川省城乡居民在2007年参加过体育锻炼,且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23.7%(含在校学生).日常生活中,体育锻炼项目以健身走和跑步为主,不同年龄段人群所选择的项目明显不同;同时,省内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有所增强,以"防病治病"为目的的人数比例最多,但有近70%的人在体育锻炼中没有接受过科学指导;而没有时间、缺乏参与体育锻炼的场地是目前省内城乡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阻碍;城镇居民在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参加体育锻炼的消费等调查指标上都高于乡村,城乡差异明显存在。  相似文献   

20.
研究充分考虑到个体差异和不同社会环境对锻炼坚持行为的影响,识别了影响体育锻炼坚持的主要心理和行为因素,构建了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结构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对模型进行分析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体育锻炼承诺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影响重要,学校制度因素对于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具有较大效果,大学生退出体育锻炼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体育锻炼意图不强。提出以下建议:大学阶段体育教学的核心任务应致力于使大学生形成参与体育锻炼的心理倾向并养成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大学体育教育的核心在于改善大学生的体育偏好而不是过多的强调影响体育锻炼的外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