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峰筠  高东越 《体育科研》2011,32(3):40-42,59
体育赞助的相关法律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体育赞助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文献资料、对比分析的方法,从多个角度对体育赞助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和探讨,对我国体育赞助法律规范保护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体育赞助发展的阻碍因素及应对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咨询法,对我国体育赞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目前我国体育赞助中尚存在以下问题:法律制度限制体育赞助的发展;人力资源极度匮乏;企业对于体育赞助效果评估不乐观;赞助商的合法权益受到忽视;强有力的体育中介机构尚未形成。对此提出以下对策:广开言路,活跃体育赞助的学术研究;健全法制,立法上为体育赞助重新定位;加大体育经纪人的教育培养力度;提高体育赞助的品质。  相似文献   

3.
体育赞助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经济来源,对体育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在体育赞助中存在排他性交易协议、滥用市场优势地位以及损害消费者权益等反竞争行为,这些行为必然与我国近年颁布并逐步实施的《反垄断法》产生冲突。如何化解这些冲突,如何协调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对体育赞助的反垄断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为我国《反垄断法》进一步实施以及与体育赞助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体育赞助合同的若干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献资料等研究方法,阐述了体育赞助的商业性、公益性及其意义。从法学角度分析了体育赞助合同与赠与、买卖合同的区别,论述了《合同法》对体育赞助的法律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完善《合同法》对体育赞助的法律保护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5.
体育赞助冠名合同的法律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赞助冠名合同是商业赞助合同中的一种,是用以约束体育赞助领域赞助方与被赞助方之间相关权利义务的基本法律工具,它具有赞助冠名合同的一般法律特质,但在合同主体和合同内容方面也有自己的一些特点。作为一种非典型合同,体育赞助冠名合同近似于广告传播合同,应当参照其相关规则加以调整。此外,还应当注意该类合同的管理机关、冠名商的权益保障、冠名权的排他性等方面的一些特殊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体育赞助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45,自引:4,他引:41  
胡利军 《体育科学》1999,19(6):9-12
对体育赞助的概念和作用,我国体育赞助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我国目前体育赞助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赞助工作总体状况一般,赞助规模相对较低,赞助对象单一,地区差异大等。对如何发展和规范体育赞助业提出对策建议:健全有关体育赞助的规章制度、加强对体育赞助的宏观规划和调控、加强体育赞助的市场化运作以及教学与科研工作等。  相似文献   

7.
以管理学中的矩阵分析法和体育学相关理论为研究基础,运用文献资料、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针对如何改进我国企业体育赞助策略展开研究.首先简要介绍了矩阵分析法,并指出我国企业体育赞助存在的突出问题,然后针对问题,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阐述了基于矩阵分析法的企业体育赞助改进策略,以使企业体育赞助运作更为科学和规范,帮助企业实现赞助目标.  相似文献   

8.
关于我国体育赞助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调查研究、数据统计分析及查阅大量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国际体育赞助的发展、我国体育赞助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以为我国体育赞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更好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并从中国体育资讯网数据库搜集相关数据,对我国的体育赞助现状及对策进行了探讨。首先阐述了体育赞助的基本内涵、特征、功能;然后总结了我国体育赞助成功与不足,针对我国现阶段体育赞助工作中存在的总体水平低,市场疲软,发展不稳定等问题,本文提出要依靠体育赞助的市场导向,加强政策支持,提高体育单位自身功能,来推动我国体育赞助工作的成熟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体育赞助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企业如何抓住机遇,利用体育赞助树立自己企业的品牌形象,各大体育赛事和体育俱乐部如何利用体育赞助把体育产业搞得更为成功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目前我国的体育赞助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通过分析我国体育赞助的现状及赞助市场、定位、国家的税收及体育法规等存在的七大问题,提出相应的目标定位、赞助策略、利用明星效应、吸引外资、完善中介机构和培养体育经纪人等对策,为我国体育赞助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体育赞助法律关系同时涉及合同与侵权问题。基于关涉法域的多元性等因素,《体育法》并未专门规定“体育赞助合同”类型,故只能通过解释论寻求规范依归。考量体育赞助协议的典型合同目的等因素,可以发现“赠与合同说”等传统解释路径存在逻辑错误或规制不足问题。对此,根据体育赞助的营利性、对价性和“品牌传播”目的,将之认定为商业标识许可使用合同的特殊类型,并以《民法典》第993条及《体育法》第52条第2款作为规范框架,既符合合同层面的规范现实,又能够实现侵权层面的逻辑自洽;同时,应考虑以体育商业标识保护为重点,通过明确使用权流转规则、标识瑕疵担保义务法定化等措施,从合同及侵权两个层面共同为体育赞助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12.
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法律规制的视角对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在开放方面所呈现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应进一步完善和配套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和文化道德修养,建立高校体育场馆全面开放的运行管理机制和法律监督机制,确保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在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框架下依法规范进行,这是促进高校体育场馆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我国体育赞助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赞助作为体育经济活动中最活跃的部分,已经成为繁荣体育市场和促进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制约我国体育赞助发展因素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促进我国体育赞助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体育赞助效果评估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研究在我国开展体育赞助效果评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唤起专家学者对体育赞助效果评估方法研究的重视,推动体育赞助效果评估在实际工作中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大型体育赛事赞助合同排他性权利的法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赛事的商业化离不开赞助商的赞助,为吸引赞助商则需要保护赞助商的利益.在大型体育赛事赞助合同中约定适用排他性原则,可保障赞助商在赛事市场开发中享有排他性的独占权利.在对大型体育赛事、体育赛事赞助、体育赛事赞助合同进行分析之后,对大型体育赛事赞助合同中排他性进行解释,继而对大型体育赛事赞助合同中排他性权利的含义和特点进行研究.按照权利的构成要素,对体育赛事赞助排他性权利的构成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进行分析.最后,在研究排他性权利的法源、排他性权利状态和排他性权利效力的基础上,提出排他性权利的保护策略,以保护赞助商权益,推进体育赞助和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体育赞助工作起步较晚,目前存在短期行为较多,市场开发过多、过乱等问题。赞助企业和体育行政机构、体育赛事组织机构要积极协调、沟通,通过建立赞助目标、诚信市场体系、多维评价体系等方式,将体育赛事的人文理念与赞助商的企业品牌融合在一起,积极有效地实施并实现赞助合作,保障赞助商的合法权益,使体育部门与赞助商的共同利益得到协调有序的发展。更快的使我国体育赞助市场走向一条良性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7.
Theorists have emphasized brand differentiation in achieving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rough sponsorship, and managers of sports sponsorships have recognized product category exclusivity as among the most valued rights afforded sponsoring firms. Yet the proliferation of sponsorships in the sports marketplace poses a challenge to sponsors attempting to establish a unique brand position apart from the clutter.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corporate rivals for sponsorship exclusivity in the world's highest profile sporting arenas has begun to spill into the courtroom.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review the cases of MasterCard versus FIFA, and AT&T versus NASCAR, and discuss the relevance of these contract disputes to sponsorship scholars and practitioners. Specifically, the courts’ finding of irreparable harm faced by the excluded sponsor offers an intriguing legal recognition of the theorized goodwill and inimitability of corporate affiliation with a specific sponsored enterprise. The cases also contribute an opposing view of best practices, where legal ramifications arise from treating sponsorship as a property-based resource and neglecting the relational dimensions of collaborative communication, trust, and commitment emphasized by contemporary sponsorship theory.  相似文献   

18.
朱爱民  孙辉 《湖北体育科技》2009,28(3):265-266,268
俱乐部作为现代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在职业体育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随着改革的深入,体育俱乐部越来越多地涉及到法律问题,由于法律意识的淡漠和缺乏监督机制.体育俱乐部存在着权责不明、关系不顺、管理混乱以及无形资产缺乏保护等问题。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要健康的发展下去,必须走法制化之路。结合我国体育俱乐部自身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部分法律缺失,阐述我国体育俱乐部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产权、责权、以及无形资产的保护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