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标内容】 “我与他人的关系”中“权利与义务”部分中的3.7:“知道法律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五课“隐私受保护”第一目“隐私和隐私权”。 【课标分析】本目内容对应的课标要求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的品德”和“权利与义务”部分:“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五课隐私受保护第一目隐私和隐私权。【课标分析】本目内容对应的课标要求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的品德和权利与义务部分: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教材分析】1.学情分析(1)针对学生对个人隐私认识上的偏差。长久以来,由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整体社会环境缺乏个人隐  相似文献   

4.
该课题是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中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中的一部分内容。该单元突出“权利”二字,目的是唤醒中学生的权利意识,培养其对法律的亲切感和热爱之情。该节内容从理论阐述到活动设计均有助于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人格权是法律确认的公民与生俱来的权利,使学生能够热爱法律,积极地运用法律为权利而斗争,在维权的同时履行义务。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我与他人关系”的第三部分“权利与义务”中3.4:“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一、教学…  相似文献   

5.
<正>【教材分析】“法律是什么”是统编《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一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中第一板块的内容。这个板块是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法治观念”中的“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观念”及“了解未成年人的权利,树立用法律保护个人生命财产安全的意识”等目标编写的。教材以感受日常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了解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认识以法律为代表的社会规则的逻辑编排,  相似文献   

6.
回归课程标准 增强权利义务观念,是法制教育的重要目标。《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分类目标中把“尊重权利,尊重法律”明确规定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之一。在内容标准“我与他人的关系”部分提出了“权利与义务”的总体目标:“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其中,既包括认知目标即了解法律规定,又包括情感和能力目标即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相似文献   

7.
一、学习内容分析【课标要求】选择性必修课程之模块2《法律与生活》2.1熟知监护、抚养、扶养、赡养、继承等民事关系,培育家庭责任意识。【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思想政治选修5《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专题5“家庭与婚姻”第一框内容,分为两目。第一目“父母与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介绍了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抚养和教育的义务、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赡养扶助和保护父母的义务以及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正>一、【教材解读】本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依法履行义务”的教学内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权利意识与义务意识是公民意识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追求。本课旨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养成和增强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懂得正确行使权利,积极履行义务,为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强调,法治教育"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以权利义务教育为本位""将权利义务教育贯穿始终",并明确规定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观念是初中阶段的重要目标之一。在现行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我与他人和集体"部分,有专门的"权利与义务"板块,承担着实现上述目标的使命。现行教材基本上是按照先总后分的形式安排教学内容的,即先设课或框介绍权利与义务的概念、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行使  相似文献   

10.
权利与义务对等关系,是维护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关系乃至其他种种社会关系的法则。因此,宣传和树立权利与义务对等意识,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现实的和深远的积极意义。 一 权利,是存在于某一关系体中的权力与利益的总和。它包括享有某种权利的人,有权在该关系范围内: 一、处分自己的利益。比如,在分配关系中有权谦让或不谦让自己的奖金份额。 二、要求他人作为或不作为。比如,在债的关系中有权要求债务人按约偿还债务;在知识产权中有权要求他人停止抄袭、模仿等侵权行为。 三、要求第三人强制负有义务的人作为或不作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中指出:“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这种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的领域,是全体公民共同生活的准则。就广大青年学生来说,未来的事业  相似文献   

12.
权利义务相一致原理的宪法释义——以社会基本权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利义务相一致原理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对于个体而言,一个人主张某一权利意味着负有一定的义务;对于他人而言,某一个体的权利须伴随着他人的义务。作为法律关系的具体化,调整公民与国家关系的宪法关系在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体系中也体现了这一原理,表现为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伴随着国家的消极不作为义务和积极作为义务。中国宪法公民基本权利的立法方式既蕴涵着国家义务,也包含着处理权利义务关系的规范,并辅以第51条作为解决权利义务冲突的基本原则。其中社会权条款完整地体现了权利义务相一致原理,其独特性决定了该类权利的实现既需要国家履行积极作为义务,也需要社会的作为义务,还表现为某些条款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相似文献   

13.
“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法律篇章的最终落脚点,是培育“知行合一”法治素养的关键。开展“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专题教学研究,对明确法律权利和义务地位、养成学生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行为模式、应对大学生权利义务观念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等方面都具有其必要性。应把握法律权利与义务内容和行使两条主线,围绕讲清两个概念、理解两个关系、形成两个意识进行教学内容体系设计,注重教材内容科学转化和实践性教学探索,积极回应学生现实问题关切,切实推动专题教学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德育课,在香港特区称为“公民与道德教育课”,其内容大体上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公民教育,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重点放在个人与政府、社会和国家的关系上;二是政治教育,旨在对学生进行政治知识、政治观点、政治意识及参政议政能力的教育;三是道德教育,着重点在于个人良好品德的培育。  相似文献   

15.
王建峰 《现代语文》2005,(3):101-103
教育部2001年7月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阅读和阅读教学的新理念:2003年4月制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分别简称“义务课标”和“高中课标”)进一步明确了阅读和阅读教学的一些理论问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关于个性化阅读的阐述。义务课标提到“个性”、  相似文献   

16.
“文学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课程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点,可以从《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包括《义务课标》与《高中课标》)中清楚地看出来。遗憾的是,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应该如何有效实施,《课标》的表述较多的是“凌空蹈虚”。鲜有实质性的指引。倒是有教师“不能”怎样做的郑重叮嘱,让人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17.
●回归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稿)》在内容标准“权利与义务”部分明确提出“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的目标。具体阐述为“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要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在“法律与秩序”部分提出“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一切国家机关、...  相似文献   

18.
从内容建构思路及标准、主题轴以及建构理论依据三方面对我国中学《历史与社会》课程内容建构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课标在课程内容建构的思路及标准上明显不同;不同课标主题轴数量和内容有很大差异;从建构理论上看,“课标(一)”内容建构遵循了空间的顺序;“课标(二)”在空间基础上增加了时间维度;“上海课标”体现出以学科综合为中心的特点;而“2011版课标”围绕社会问题为中心构建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19.
<正> 近几年来,关于公民权利义务的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比如有关“权利本位”与“义务本位”的学术争论使得人们从民主法治的角度去认识有关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问题。但这其中有一个问题即公民义务的相对性问题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说一下看法,仅当引玉之砖。 一、公民义务相对性的涵义 我们都知道在法学理论之中,有这样一个被经常强调的观点,即公民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这种观点重点强调公民权利的相对性。这种相对性包含三个内容即:(一)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不是无限的,而是  相似文献   

20.
一、课标、教材、学情分析 【课标要求】“课标”的“选修课程”板块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品味语言,“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此外,“课标”还要求学生在学习方法上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