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8 毫秒
1.
家长会是家校联系的一种常见的方式。传统的家长会总是教师们在上面慷慨激昂地讲,家长在下面毕恭毕敬地听。家长会成了教师们的“一言堂”。这种“居高临下”式的家长会注定了家长和学校、家长和老师之间很难有真正的、平等的交流和沟通。因此,改变家长会的外在组织形式,促进真正的对话和沟通就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2.
家长会是家校联系的一种常见的方式.传统的家长会总是教师们在上面慷慨激昂地讲,家长在下面毕恭毕敬地听.家长会成了教师们的"一言堂".这种"居高临下"式的家长会注定了家长和学校、家长和老师之间很难有真正的、平等的交流和沟通.因此,改变家长会的外在组织形式,促进真正的对话和沟通就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3.
改变传统家长会“一言堂”的模式,实现家长、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与交流、理解与对话,使家长体谅学生,学生理解家长。总结前一阶段班级工作的经验与不足,发挥家长的主观能动性,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为班级发展出谋划策,同时改进教育孩子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家长会是家校联系的一种常见方式。传统的家长会总是老师们在上面慷慨激昂地讲,家长在下面毕恭毕敬地听。家长会成了老师们的"一言堂"。这种"居高临下"式的家长会模式注定了家长和学校、家长和老师之间很难有真正的、平等的交流和沟通。因此,改变家长会的外在组织形式,促进真正的对话和沟通就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5.
张华 《教师》2013,(4):33-33
何谓“沟通”?“沟通”从字面上理解,“沟”即是水沟、沟渠,“通”就是疏通、通达,合起来就是把沟渠疏通,其目的是让水流畅通,使水能灌溉原野或汇人大海;把它寓于老师和家长的交流之中,是老师和家长就孩子在教育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对话、讨论、交流.以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法,其最终目的是“一切为了孩子的明天”!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呢?  相似文献   

6.
李娟 《班主任》2007,(3):23-23
每次开家长会前,我都认真准备;每次开家长会时,我都热情洋溢,激情四射。然而,每当我请家长交流感受或介绍教育孩子的成功方法时,会场便立刻鸦雀无声,家长会成了“一言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为了让家庭之间能更好地沟通,我与学生经过再三准备,召开了这样一次家长会——每个学生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向同学和家长介绍父  相似文献   

7.
我们知道新的课程标准引入“对话理论”之后,对话便成了当今课堂教学的时尚。引入对话理论打破了教师的“一言堂”,赋予了学生演说权,标志着课堂教学的进步。实践对话理论也就成了教师的自觉追求。对话的形式不能狭义地理解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言语层面的交流。而是指对话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精神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与沟通,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与碰撞。  相似文献   

8.
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障碍的成因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曾与部分幼儿教师、家长就“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问题进行了访谈。下面是部分访谈记录:教师A:“沟通问题重在老师,重在老师的观念。家长一般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家长比较主动,但不多;另一种是家长本身很内向、很忙的。因此,教师主动与家长沟通尤为重要。”“早晨,家长送幼儿入园时,一般没时间进行长谈,因此下午家长接幼儿离园时,教师让家长等半小时后进行长谈,或是电话家访,或教师与家长约好时间交流。”“家长比较欢迎面谈和电话谈两种方式。”教师B:“幼儿园的家长工作比较难做,教师本身教育技能和与人交往的方…  相似文献   

9.
家园合作是幼儿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如何做好家长工作,做到家长资源的“最优开发”,是很多幼儿园不断探索的。新教师缺乏教学经验,缺少教学权威,尽管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水平,也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锻炼,但毕竟对幼儿教育实践了解不多,缺乏教育实践经验,所以必定会对教学有影响。这样就影响学生、家长对新配教师的支持、信任。与孩子交流是一门学问,与家长沟通更是一门学问,每位家长从事的职业不同、文化修养、政治素质不同,因此在与家长互动与沟通时要抓住时机,自然的捕捉到家长的心声,有技巧的向家长宣传指导保教知识,就要从沟通的方式≮沟通的途径以及沟通的技巧来进行。  相似文献   

10.
黄崇飞 《班主任》2011,(10):51-52
家长会是教师与家长交流沟通、解决问题、共同探讨教育孩子有效方法的平台。家长会应该做到"两短三长",这样能解开家长困惑,给家长指明方向,消除教师和家长之间的障壁,为和谐交流打下基础,使家长对学校、教师充满信心,对孩子充满理解。一短:汇报时间要短。家长会前,班级要召开一个预备会,收集各科任教师的意见并进行筛选,  相似文献   

11.
最近,市中小学校都在推行“家校路路通”,学校信息中心通过校园内网发给每个教师各自的注册账号和原始密码,老师与家长可以通过短信平台进行对话沟通,这样,学校与家长能更好沟通,以巩固学生的教育教学效果。这是一种新的教育手段尝试,有的老师觉得太难了,有的老师觉得太烦了,我  相似文献   

12.
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说过,学校必须与家长取得联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学生生活的一致,是完美教育的首要和不可少的条件。因此,教师要非常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与合作,以取得教育的最佳效果。那么在和家长沟通交流时,究竟该如何去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呢?总结出三个沟通过程,即"倾听、解释和对话"。  相似文献   

13.
汤毛琴 《动漫界》2022,(8):61-62
家园共育的关键在于沟通.家园双方应该交流彼此的观点、情感,寻求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很多时候,尽管教师和家长都本着良好的沟通意图,可是沟通障碍依旧丛生,甚至产生较大的矛盾和摩擦.相信每一位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都出现过类似的情况.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畅通有效...  相似文献   

14.
现实的课堂教学中,绝大多数老师已摒弃了“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更多地采用对话的方式,促进师生交流、加强师生双边活动。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对教学对话理解不够,流于层面——采用的是“满堂问”和“随便说”,其间充斥着大量的“虚假对话”、“无效对话”……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成绩有百害而无一利。  相似文献   

15.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站在人与人平等的立场上,教师和学生显然应该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但长期的师道尊严使得学生之于教师总是“仰视方可见”。新的教育理念将笑颜绽放在教师的脸上。站在尊严的台阶上,学生们可以和教师平等对话。于是就有了学生对教师的“斗胆”指责;有了老师对师生交流方式的改变。教育的“空山”经历“新雨”,让人觉得清新、自然。  相似文献   

16.
沟通     
晨间接待幼儿来园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窗口”。教师通过这个“窗口”,可以向家长介绍、了解幼儿的情况,增进与家长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可以有针对性地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念,帮助他们改变不当的教育方法。教师在与家长面对面进行交流时,教师的微笑、肯定的眼神、鼓励的语言会缩小家长与教师的距离,使家长感受到教师的坦诚,更能接纳教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于是,在与家长交接物品时,在与他们共同  相似文献   

17.
一、天平的失衡  教育教学活动总是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进行的 ,师生在一种共同的教育情境中处于不断的对话与交流状态 ,借用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所作的一句比喻 :应成为一种“理想社会中理想的说话人和听话人”。[1] 在这种对话与交流状态中 ,师生之间相互传达着信息 ,不断地沟通 ,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然而长期以来 ,师生之间的这种对话与交流却处于一种不平衡的、单向的状态 :教师高居“权威者”的位置 ,始终处于“说话人”的状态。社会和教师本人对教师职责的要求也仅仅限于成为一名“理想的说话者” ,即按照社会的要求向学生传授知识…  相似文献   

18.
教育需要沟通,以往家校沟通的方式有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常受时间和空间条件制约。现在信息时代,“家校通”为学校与家长们之间构建了及时沟通信息的网络平台,成为老师、家长、学生相互交流的好助手。一、巧用“家校通”搭建学生成长阶梯因为成年人也需要肯定与鼓励,所以在与家长的联系中,我们要多肯定孩子的长处与进步,“赞美”家长在育子方面的优点。发现家长教育方法欠妥时,应以“建议”方式提出,千万不要“指责”。教师与家长关系融洽,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把家长当成服务对象。平时,我多方面、多角度地去了…  相似文献   

19.
教育需要对话,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教育。在平时的学校、家庭教育中,学生往往因腼腆、胆怯或没有合适的场合和时间而失去了与老师、家长对话的机会,学校和家庭间因缺少必要的平台而缺少深层次的沟通。这时对话的一种形式——书面交流的优越性便显现出来。"成长日记"就是一种书面交流形式,它是教师、学生、家长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之一。伴  相似文献   

20.
沟通是教师在德育过程中最常用的教育手段之一。它通常是教师、学生和家长中的任意两方之间的互动式的交流过程,一般有“教师——学生”,“教师——家长”,“学生——家长”之间沟通交流的三种方式。沟通对于三方的相互了解、相互理解和问题的解决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教育实践中,上述三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