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屏世界》2012,(11):213
2012年9月20日,在由员工敬业度管理专家和泰恒信和中国领先的人力资源服务供应商太合顾问联合举办的颁奖典礼上,中视金桥获得"员工最满意企业综合奖"。本次活动共设每个行业综合奖和员工最信任企业单项奖、员工最认可文化企业单项奖和员工最佳职业发展平台单项奖。其中,行业综合奖包括:房地产、高科技、制造、消费品、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房地产广告已存在较为普遍的炫富现象,其产生与中国的炫富思想根源有关,而导致房地产广告炫富现象泛滥的直接原因是广告目标受众定位的高端化。此类房地产广告助长了"炫富"消费观,使炫富的心理需求得到强化,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和资源分配问题。对此应完善相关法规,相关行政部门共同监管,加强行业自律,并引导正确的消费意识。  相似文献   

3.
几年过去了,也许很少有人还记得“仟村百货去赶集!”这句广告顺口溜,记得曾经有过的辉煌,仟村百货的倒闭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同时一个全国最大的房地产交易市场——“北京诚开房地产交易市场”诞生了。基于其改造对象的特殊性,记者采访了承接智能化改造项目的北京铱星世纪数字应用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爱民先生,对其经营理念感触颇深。分析市场找准定位,利用优势发挥特长仟村的破产对所有经营者部是一个教训,对自己定位不准确,找不准相应的细分市场,任何行业、企业都很难成功。张总谈到铱星公司一直注重自己的市场定位,根据自身优势,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张小平 《报林求索》2012,(6):148-148
<正>中国首富所处行业,开始逐渐由传统行业向高科技行业过渡,这本身也能反映出中国经济发展格局正在与国际接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诞生了像刘永好、刘永行、黄光裕等第一批财富探梦者。他们准确把握市场由卖方主导,向买方主导过渡期的先发优势,通过在农业、家电零售、快消品以及房地产领域对生  相似文献   

5.
李天兵 《新闻世界》2013,(10):344-345
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一个重要载体,工会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有着得天独厚的群众基础和纽织优势。在新的市场经济形势下,工会组织应如何定位自己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角色以及如何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是本文探讨的重点内容。本文分别从立足点(行业和企业实际)、贯穿线(维权工作)弄口抓手(思想政治工作)三个角度对工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定位进行了论述,并从工会推动企业经济技术创新、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三方面探析了实现上述定位的路径方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外资和热钱大举进入中国房地产行业,而国内一些集团企业的强势扩张,房地产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加上国家在房地产方面的调控以及银行放贷的收缩,造成房地产行业资金使用成本增加,利润锐减。在此情形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愈加重视房地产开发的成本控制,微利时代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追求真实、揭示真相,这是新闻传播内在的、规律性的要求,也是档案行业报副刊最吸引读者眼球的所在。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档案的历史真实优势,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满足读者的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广告进入快速发展期。在主体产业的依托与支持下,中国房地产广告产业呈现出大投入、高频度与经典创意频出的繁荣局面.但同时也出现了创意趋同、缺乏品牌意识、广告代理机制不完善、消费者层次定位不明确、广告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这些问题又造成了当今中国房地产广告业的一系列现象。本文结合中国房地产业现状与参考资料,对中国房地产广告的未来发展趋向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何卷新 《东南传播》2011,(10):129-131
当下一有重要新闻事件发生,网络媒体即刻出现大量相关的信息,综合性日报、晚报、早报等纸质媒体囿于载体介质固有的特性,在报道时效上显得格外滞后,更遑论报道范围定位于行业内新闻题材,受众面窄,记者、通讯员队伍力量薄弱的行业报。在生存环境愈加艰难的情况下,深度报道作为行业报唯一的优势,无疑是行业报增强竞争力的最根本手段。  相似文献   

10.
数字中国和文化数字化战略为数字出版内容的升级传播带来时代机遇。本文结合当下主题出版数字化发展的特征与趋势,从选题内容视角探索主题类数字出版精品的研发路径,认为精品选题研发需要做好主题定位、内容定位和形式定位,整合挖掘适配数字化的内容资源,将出版内容优势转化为数字精品生产优势。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广告业务的拓展与外资广告公司的强势进入激化了中国民营广告公司竞争环境的强度和复杂程度,本文运用行业竞争分析五力模型探索适合中国民营广告公司发展之路,通过分析公司环境、竞争优势等问题,提出专业化定位、多元化发展的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12.
杨小凤 《传媒》2019,(11):73-75
新时代,人民网英文版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加快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建设,提高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成果,发挥中国文化在提升良好的国家形象、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人民网英文版以其独特的优势地位不断丰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形式,提升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质量,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对外传播中国文化过程中,人民网英文版充分加强内容原创性,重点建设专题栏目,明确传播定位,强化传播意识和传播理念,建设优质的语言学习栏目,打造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国际品牌。  相似文献   

13.
姜波 《东南传播》2016,(7):31-33
电影作为较易被跨文化受众接受的文化产品之一,在中国对外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中国电影对外传播效果一直不理想。文章从中国电影对外传播的文化意义和现实意义出发,提出转变传统对外传播观念、开创中国电影教育新路径、引入市场机制、发挥新媒体优势、重新定位政府角色以提高中国电影对外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社会语境视角下的房地产炫富广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告信息铺天盖地的现代社会,我们每天都能接触到无数的广告信息,其中。尤以房地产广告为盛。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力是如此强大,而房地产广告中的炫富广告更是成为整个中国社会共同诟病的社会文化问题。诚然,房地产炫富广告触动了社会贫富的敏感话题,致使人们对其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且这种逆反心理在社会大众中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据此,本文基于社会语境的视角,从消费主义的意识渗透、社会扶贫与炫富等方面来反思炫富广告产生的社会语境.并探索性地提出了房地产炫富广告转型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期探寻房地产炫富广告产生的社会语境根源和发展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5.
钟勤 《报刊之友》2012,(11):15-16
媒体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核心部分,是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子类。作为大众传播工具,其无可比拟的影响力可以波及社会各个行业。媒体既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载体,又是整合泛文化创意产业资源的最佳平台,处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前端,其覆盖面广、渗透性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6.
杨琪 《出版广角》2012,(12):39-40
以品质赢得尊重,以专业获得认同,中国图书在国际市场的活跃度和知名度还将进一步提高,走出国门,融入世界,中国文化会让世界为之喝彩。和家电行业、房地产行业、汽车行业等支柱性产业相比,出版行业显然算不上国家的中坚产业,力量还有待壮大,但就日常文化生活和海外文化推广而言,这个行业的地位却举足轻重。虽然我们承认在图书的输送和引进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是通过一年中各种国际性图书展的参展和BIBF的举办以及各种外向型交流活动,我们还是欣喜地看到,在这个"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走出去"的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而工作成绩更是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17.
在广告信息铺天盖地的现代社会,我们每天都能接触到无数的广告信息,其中,尤以房地产广告为盛.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力是如此强大,而房地产广告中的炫富广告更是成为整个中国社会共同诟病的社会文化问题.诚然,房地产炫富广告触动了社会贫富的敏感话题,致使人们对其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且这种逆反心理在社会大众中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据此,本文基于社会语境的视角,从消费主义的意识渗透、社会扶贫与炫富等方面来反思炫富广告产生的社会语境,并探索性地提出了房地产炫富广告转型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期探寻房地产炫富广告产生的社会语境根源和发展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分析中国男性杂志的文化整合入手,对中国男性杂志的文化定位进行了四个分期:1997-1999年,中国男性杂志文化定位的全盘模仿期;2000-2003年,中国男性杂志文化定位的本土化探索期;2004-2007年,中国男性杂志文化定位的文化调整期;2008年至今,中国男性杂志文化定位的文化“和合”期.  相似文献   

19.
新论摘编     
党刊如何借优势寻发展作为中国重要的主流媒体,党刊在适应当前文化体制和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前提下,保持其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最直接、最有效手段就是充分发挥其先天优势。强化权威性。党刊的权威源自办刊人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伴随着资本市场对房地产业的关注,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行业。这种竞争很大程度体现在广告投放上。而在各类媒体中,平面媒体由于在表达房地产的诉求点上更具优势,因此很受房地产业的青睐。本文从长春几家房地产类平面媒体入手,分析长春房地产类报纸同质化竞争状况,并寻找房地产类报纸的发展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