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灾情报道,我在1987年第3期《新闻战线》上发表过:《灾情报道的另一面》。主要是阐述如何处理好灾情、原因、责任,善后各个环节上的各方面的关系。一年多来,报刊上的灾情报道已经有了比那时大得多的透明度。像大兴安岭森林火灾那样成功的报道,及以后对于重大火车、飞机事故和旱涝灾情的报道,都丰富了灾情报道的经验。这些报道都在报道正面的抗灾救灾事迹的同时,揭露和批评了那些在灾害面前失职的干部和单位,以及趁火打劫、发灾难财的坏人坏事。就以宁波市去年7月洪涝成灾之后又遭强台风袭击的报道来说,由于及时报道了灾情,并突出  相似文献   

2.
灾情报道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媒体在进行此类报道时往往跳不出传统模式:即"灾情报道=空洞的灾情统计数据+党和政府的关心+灾区人民与灾害作斗争的决心"。本文结合人民网近期灾情报道的实践,从如实公开、宣传技巧、人文视角、纵深分析四个角度出发,论述了传统灾情报道模式的不足及其改进方式。  相似文献   

3.
近日,《1950—2020年四川灾情疫情应急处置概览》一书正式出版。该书由四川省档案馆主编,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发生过的重大灾情、疫情为主线,精选汇编了省档案馆馆藏的99份档案,客观、翔实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应对各类灾情、疫情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  相似文献   

4.
李颖 《新闻窗》2008,(4):90-91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国媒体在第一时间赶赴四川灾区,对灾情进行了全方面的报道。各新闻媒体在短短一段时间里就发布了大量信息和现场报道,从他们及时传递的图片、消息、新闻和现场报道中,我们及时了解到灾区的信息,得知了灾情的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关注新闻、了解最新灾情的强烈愿望,也让我们亲眼目睹了国家领导人亲临现场指挥、人民子弟兵不顾个人安危奋力救人,  相似文献   

5.
九江月圆     
1998年,我国长江及嫩江、松花江流域遭受百年不遇特大洪灾,灾害发生整个过程牵动全国有良知公民的心,一时间,新闻工作者奔赴抗洪一线,用各种媒体传达大洪灾的水情、灾情,抗灾的实况、灾情发生原因,以及有关环境恶化的思考等。灾情最  相似文献   

6.
《新闻窗》2008,(2):11-13
在此次抗击凝冻灾害过程中,贵州电视台迅速反应,在全国最早向中央电视台传送凝冻灾情报道,及时、全面、准确发布灾情信息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应对部署,真实反映贵州抗灾一线中的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迹,适时、适度、适量地报道了贵州省的抗灾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7.
在媒体社会与传播时代,对重大灾情的掩盖和封杀,无疑是愚蠢的。中国媒体对这次四川汶川大地震的迅速、全面和立体报道,所呈现的是人性的善良和本真,真实感人,意义非凡。它不仅彻底改变了旧有的灾情报道的模式和负面形  相似文献   

8.
今年初的冰冻灾害湖南湘潭市是全国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湘潭是伟人故里,而且湘潭的地理位置特殊,京珠高速和107国道两条大动脉贯穿境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湘潭的灾情,1月29日、2月2日温家宝总理先后两次来湘潭视察灾情。  相似文献   

9.
速读     
焦点········胡锦涛赴渝考察灾情7月21日至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赶赴重庆考察灾情,看望受灾群众。在重庆,胡锦涛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以对人民群  相似文献   

10.
滕朋 《新闻大学》2007,(2):36-40
明代是灾害高发的朝代。明前期通过法规、制度确保灾情信息传播的效率与真实。信息渠道的过度集中在明中后期也显现出弊端,皇帝的昏庸导致灾情传播系统几近瘫痪。在灾情信息向政权组织外部传播中,邸报的“民间化”过程体现了不同的政治诉求,官方邸报传播目的在于改善统治,稳固皇权,而民间报房体现的是社会舆论所向以及特定群体的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11.
灾情就是命令、生命就是使命。四川省汶川县"5?12"地震灾害发生后,陕西日报社立即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迅速组织了抗震救灾特别报道团,分四路直赴灾区,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抗灾救灾,一起面对危险,及时传播党和政府声音,及时刊发灾情,零距离表现了陕西广大干部群众抗震救灾的真实场景,  相似文献   

12.
2012年5月10日17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袭击甘肃岷县,一时间,家园被毁,人员伤亡,给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损失。作为定西市内唯一一家手机媒体——《定西手机报》,在灾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及时、准确、全面地将灾情信息、救灾进展以及国家、省、市领导的关怀,和各级党委、政府和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应考虑成立“减灾部”,将有关灾害的部委和局纳入,联网形成中央灾害信息系统,与各省市联网形成国家灾情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应用国家通信、卫星及遥感共用系统,汇集与灾害相关的气象、海洋、水文,地震、遥感、灾情等诸多资料或信息;开展重大灾害的预测评估、辅助决策和紧急救援等工作,形成现代综合减灾系统。  相似文献   

14.
地震发生后,雅安市档案局紧急启动抗震救灾应急预案,成立了雅安市档案局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局长杨力和党组书记张大金担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信息联络情况收集及后勤保障、档案库房安全保卫和应急救援三个小组,负责指挥领导全市档案系统抗灾救灾工作。4月20日11:40市档案局及时收集灾情上报,认真做好灾情动态续报,  相似文献   

15.
林晓鸣 《新闻实践》2004,(10):13-14
重大灾情总是突如其来,它给公众以伤害,给社会以重大损失。肩负舆论引导重任的媒体,必须及时告知公众灾情、党委政府的抗灾救灾工作部署,以尽可能减少灾情造成的损失。媒体在承担这一重任的同时,常常自身也处在紧急抗灾救灾之中。因此,媒体应立有预案,建有一种快速反应机制,才能从容应对,忙而不乱,确保搞好抗灾救灾报道。在今年14号台风的抗灾救灾报道中,我们对此深有体会。  相似文献   

16.
《记者摇篮》2007,(4):24-25
3月4日元宵佳节的时候,我市遭受到历史上罕见的风暴潮袭击,给市民生活和企业生产造成相当大的灾害损失。在这次灾情中,大连电台积极组织抗灾报道,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媒体应有的关键作用。灾情发生后,大连人民广播电  相似文献   

17.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每年,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都会发生一些由非人为因素或自然不可抗力引发的自然灾害和重大事故,如水灾、火灾、雪灾及地震等等,我们姑且称之为“自然性灾情”。由于其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特别是很多表现为负面影响,因此,关于此类灾情报道,国家职能部门有过专门规定。那么,如何在这些可以公开报道的“没有刀光剑影,却一样惊心动魄”的战场上捕捉新闻,把灾害的真相告诉读者,唤起他们的同情心和责任心,调动大家关注灾情,和灾区人们心连心的热情,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一项义不容辞而又十分神圣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新闻导刊》2008,(3):56
汶川地震期间,在通信、交通几近中断的情况下,传统媒体无法深入灾区报道灾情,互联网便成为人们了解灾情的主要媒介之一,并把身处灾区的网民变成记者。央视新闻频道5月14日就播放了一则网民用手机拍摄的视频,展现了距汶川最近的北川受灾情况。  相似文献   

19.
《声屏世界》2013,(6):41
2013年4月23日,在四川雅安地震灾情发生后的第三天,中国扶贫基金在北京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公布了灾情发生至今所有通过中国扶贫基金会进行捐助的情况。其中,作为川企代表,黄老五食品第一时间发起了捐赠产品的号召,黄老五生产线全线生产,优先为灾区同胞供应黄老五酥类产品,推迟对全国市场所有订单的供货,直至灾情解除。如此快速反应,举十分之力援助同胞,感动全国。  相似文献   

20.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内多家知名报纸采用的反映这次骇人灾情的照片,是一位中年男人,从一幢歪斜跨塌的楼房中跑出来的情景:尘烟弥漫,他浑身满布灰土,懵懂、茫然、不知所措的眼神宣泄着对突然而至的大地震的惊恐和无奈,身后废墟一片,地震的伤害清晰可见……当天新华社发布了数十张反映灾情的照片,这幅表现手法平实,注重人物在事件环境中的情感交待、没有渲染哀号、血腥、死亡,渗透着以人为主体反映灾情、让读者知情的图片,被各家媒体采用得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