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5 毫秒
1.
我园规定,幼儿家长16时15分开始接孩子,可在16时就有家长来园了。家长看离园谈话,等老师放学,不时在窗口张望,甚至还大声谈话,影响了孩子们的情绪。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一天下午,在家长还未来园接孩子前,我在活动室门口挂了几本教育类杂志,并在醒目处写上:“家长朋友  相似文献   

2.
正在幼儿园工作这么多年,总会遇见"孩子早晨不想来幼儿园""到幼儿园老是哭闹"的现象,甚至遇见家长责问老师的尴尬。面对家长的困惑,面对孩子的现状,我也开始反思:为什么老师对孩子那么好,在幼儿园那么开心,总是在早上入园时闹点儿小脾气、带点儿小情绪呢?正在我百思不得其解时,一个孩子的转变启发了我。一天清晨,上早班的我正在擦拭活动区的物品,突然听见一阵孩子的哭声,我快步走到教室门口,看见我们班的一个孩子正扎在妈妈怀里,边哭边讲条件:"给我买个油画棒?下午第一个接我……"看到这情景,我心里那种难受的滋味就像打翻了五味瓶  相似文献   

3.
镜头(1)小学的放学时间到了,孩子们排着队伍由老师带领到校门口,门口围满了来接的家长。过了一会儿一位家长气冲冲地跑到老师面前:“我的孩子呢?”老师说:“我已经送到校门口了。”家长责问:“我怎么没接着?我的孩子还小,如果孩子出了什么事你能负起责任吗?你这个老师是怎么当的?……”老师真是有苦说不出,只好到处地找,最后在学校门口的小店里找到孩子。镜头(2)四年级的小明跑步时不小心跌倒了,头擦破了皮,老师随即带他到校医处进行了处理。第二天家长找上门来,说:“孩子怎么会跌倒?要你班主任干什么用的?怎么不负责孩子的安全呢?如果孩子…  相似文献   

4.
伙食开放日     
不少家长来园接孩子时,总是关切地询问:“今天吃的什么?”可见,家长非常想了解孩子在园一餐两点的情况 为了满足家长的愿望,更为了家长能配合幼儿园的工作,我园定期举办“伙食开放日”活动。  相似文献   

5.
早晨,孩子来幼儿园,有的噘着小嘴,愁容满面;有的眼泪汪汪地说:“妈妈,今天早点来接我。”有的甚至是家长拉着来的,走到园门口还在大哭大闹……然而,这些孩子在未进幼儿园时,往往要大人带他到幼儿园门口悄悄张望,看到园里那么多小朋友在一起有趣地游戏、唱歌、跳舞,露出羡慕的神情,有的还要偷偷地溜进去滑滑梯,骑木马。现在孩子到了入园的年龄,进了幼儿园,照理应该心满意足了,为何还要哭闹呢? 根据我们长期观察,孩子之所以不愿去幼儿园,不外乎三方面原因。其一是源于幼儿园。不要以为幼儿园里的一切都能够吸引孩子并为他们所欢喜。性格外向的幼儿比较好动,如果幼儿园的活动枯燥无味,让他们长  相似文献   

6.
那是一个下午,孩子离园的时候,我和孩子们正玩着有趣的游戏。由于游戏还在进行着,我无暇顾及每一位家长,只是用点头、微笑示意。渐渐地,只剩下几个孩子还没有人来接,我就和他们继续玩游戏。这时,杰杰的妈妈来了,她把杰杰喊走了,边走边和杰杰讲着什么。我刚想走过去,见他母子俩已走远了,只好作罢。我打扫完活动室,关门准备离开时,门口值班的老师急冲冲地走来说:“你班是不是有一个叫杰杰的小朋友,他妈妈刚才在门口发脾气,说老师素质差,连孩子是谁接的都不知道,还教什么孩子。还说老师对他的孩子有偏见,为什么星期五孩子没得到小红花。另外还讲了一些极不礼貌的话。”  相似文献   

7.
周周第一天和妈妈去幼儿园的时候,非常高兴。没想到,第二天周周一听妈妈说还要去幼儿园就开始哭,一直哭到了幼儿园门口。周周的这种表现就是我们常说的“分离焦虑”。那么,家长该怎样帮助刚入园的孩子克服分离焦虑呢?一、让孩子有安全感。刚入园的孩子普遍存在分离焦虑,这是孩子从单一的亲子关系向较复杂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转化时出现的正常现象。克服孩子的分离焦虑,需要家长和幼儿园老师的共同努力。⒈让孩子熟悉环境、认识老师。孩子刚入园,环境的变化让他不知所措,而且所处的环境不再以他一个人为中心,周围的一切不再归他一个人独享,…  相似文献   

8.
每到离园,孩子们总是喜欢把书包扔给家长,即使有自己背着的,家长也会忙着抢过去,唯恐累坏了宝宝。在门口值班时,也常常看到家长急匆匆地跑来,为的是归还孩子忘记的图书……在家长的百  相似文献   

9.
一天,我上早班,我班的一位家长在送孩子入园时,责问我:“老师,我的小孩是不是在幼儿园摔跤了,走路怎么一拐一拐的?”听了家长的话,我察看孩子,走路确实是一拐一拐的。对家长的意见,我一方面虚心听取,另一方面把近几天的活动情况简要地向家长作了解释:“我没看见小孩摔跤,也没看到有别的孩子推他,究竟是什么原因我再仔细  相似文献   

10.
常常有家长跟我提出“孩子挨了别人打,要不要还手?”的问题。有的家长很大度,认为小孩子打架,不要过于较真儿,吃点儿亏就吃点儿亏,没什么了不起的。遇上那好欺负人的孩子,就躲着点儿。  相似文献   

11.
我班最近转来了一位小朋友,他调皮捣蛋,每天都会给我增添不少麻烦。好在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每天主动向我询问孩子在园的表现,我也如实地向家长说了孩子的情况。可是慢慢地我发现孩子也有优点,如爱劳动,有强烈的表现欲。于是,有一天我就表扬了孩子的优点,以此来鼓励他。果然,那一天孩子的表现好多了。到了离园的时候,我当着家长的面把孩子表扬了一番。家长虽然没有说什么,但从表情上可以看出她很高兴。  相似文献   

12.
一日,一位家长来电说自己工作很忙,实在照顾不了孩子,问能否把孩子全托。我问:孩子几岁?答:2岁。某日听到两位家长在议论,其中一个说:我这孩子实在太调皮,管也管不了,烦死了,不如给他找个幼儿园全托,眼不见心不烦。又有一位家长来电询问:你园有全托吗?我问:为什么要全托?她回答说:我这孩子在家里依赖性太强,缺乏独立性,把他送去全托,是想提高他的生活自理能力。…………想把孩子送去全托的家长总有自己的理由。我的答复可能并不能让他们满意,因为我认为全托的利弊都很明显,所以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全托。全托的弊端:幼儿园满足不了孩子的情…  相似文献   

13.
今天,我随爸爸上街,走到金苑大酒店门前时,遇见一个衣着破烂的小孩。他大约十来岁,头发蓬乱,上衣脏兮兮的,裤带耷拉着,裤腿也开了线。只见他满面泪痕,跪在地上,身旁放着一个破碗。这是一个小乞丐。“真可怜!”我不禁感叹道,随后又对爸爸说:“爸爸,这小乞丐真可怜,给他点儿钱吧!”爸爸狠狠地瞪了我一眼,把我拉到一边轻声说:“不是爸爸舍不得钱,实话告诉你,他根本不是乞丐,只是一些家长不知道爱护孩子,利用孩子来赚钱!”“什么?他们居然利用孩子来赚钱?”我简直不敢相信会有这种事。  相似文献   

14.
每天早晨在幼儿园门口,经常可以听到小朋友讲这样一句话:“妈妈(爸爸),今天第一个来接我。”作为家长,你想过孩子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吗?作为老师,你考虑过孩子说这句话的心理感受吗?如果细细品味,这句话可包含了不少内容。交换式【观察】中班小朋友嘟嘟平时都能高高兴兴入园,今天却一反常态,一脸的不高兴,撅着的小嘴还在嘟囔:“今天第一个来接我。”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昨天下午,小朋友们在玩羊角球时,嘟嘟发现自己的球因为漏气而不好使,于是他就抢了明明的球,还把明明推倒在地。小朋友们都批评嘟嘟做得不对,还说不要和他玩。嘟嘟听了心里真…  相似文献   

15.
星期一早晨,惋怡的妈妈送孩子入园时对我说:“这两天惋怡感冒了,正吃着药,午饭后请您帮她服一次药,药放在惋怡那儿。”当时,我满口答应了下来。到了中午,惋怡吃完饭便去午睡了。由于忙这忙那,我把服药的事给忘了。直到下午孩子离园时,惋怡的妈妈来接孩子问及此事,我才想起来。这件事让我反思:诸如此类的事情以前是否也发生过?每天早晨,接待孩子入园时,有的家长会向老师交代些孩子的事情,老师有时工作一忙常给忘了。久而久之,家长会对老师失去信任。怎样才能办好家长交代的事情,让家长放心呢?我想到了做“家长放心卡”。我用…  相似文献   

16.
正快门按下,几十张天真的笑脸在记忆中定格,又到了分手的季节。每逢此时,感怀、难舍、伤感,千丝万缕,内心深处的情愫总是难以言说。面对即将离园以及新入园的幼儿,我们该给予孩子些什么?在教育部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之后,我终于找到了方向。一、在游戏中成长,让欢乐无处不在去年秋季开学前,有一位家长在来园参观时问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孩子都有哪些游戏活动空间",经过介绍后,该家长放心地将孩子交到我手中。而家长的提问引起了新来清洁工的兴趣,他以近乎嘲笑的口吻说:"送孩子到幼儿园,居然先问孩子玩  相似文献   

17.
清晨,孩子们已陆续来园了。我在盥洗室里处理新入园孩子小宇吐的污物时,听到门口一声严厉的训斥:“不许你再抓靖靖了,否则我就不客气了,哼!”当我跑过来时,只看见靖靖妈妈那气呼呼的样子和被吓得瞪大了眼睛的潇潇。昨天离园时,对潇潇抓伤靖靖手的事,我已做了妥善的处理,可靖靖的妈妈今天怎么还会这样呢!这是幼儿园教师经常遇到的难题,有时候被打孩子的家长的情绪难以安抚。我决定下午离园时再找靖靖的妈妈谈一谈。接孩子时,靖靖的妈妈知道我的意思后,说“我只是想吓一吓那个孩子,没想那么多。”“靖靖的手被潇潇抓破了,这是…  相似文献   

18.
小班的张老师把我喊到了班上。只见冬冬小朋友脸胀得通红,满头是汗,蹲了好长时间,就是大不出便来。我准备用肥皂头帮助他时,发现他的肛门已经破裂,鲜血直滴。后来我了解到,这位刚入园两周的小朋友从不在班上大便。家长说,孩子很少吃疏菜,没法,我们只能用水果代替。“只要每天给孩子吃一定数量的水果,孩子少吃或不吃蔬菜也无所谓。”在调查中发现,赞同这种观点的家长还有好几位呢。水果真的能替代蔬菜吗?在下次的板报宣传时,  相似文献   

19.
林秋艳 《家长》2023,(25):29-30
<正>九月秋风送爽,新学期迎来新气象,一批稚嫩的儿童正站在幼儿园门口,拉着家长的手,等待步入成长的新阶段。然而,每当新生入园时,教室门前看到的往往不是和谐愉快的情景,而是一张张因为恐惧、焦虑而泪眼婆娑的小脸——有的孩子在家长身后嚎啕大哭,有的孩子在地上撒泼打滚,更有的孩子不停地拍打着家长……这些情况都反映了孩子对入园的抵触情绪,也指向了家长与老师共同关注的话题——入园焦虑。如何消除入园焦虑,赶走孩子的“情绪小怪兽”呢?家长朋友别着急,家长学校来支招。  相似文献   

20.
一、家长是幼儿教育的第一承载者 家长是幼儿教育的第一承载者,也是幼儿阶段主要的教育者.在"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教育口号的影响下,他们从怀孕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忙活着对孩子教育的准备工作,参加各种准妈妈培训班、亲子教育班;买回大摞的有关宝贝教育的书籍、光碟.孩子慢慢地长大了,要入园了,他们又开始为孩子进哪个幼儿园操心了.孩子终于入园了,他们又忐忑不安:我的孩子在幼儿园怎样呢?他适应吗?他受的是怎样一种教育?这种教育适合他吗?会对他的将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等等.因此,幼儿园有义务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一切情况,并让家长知道,幼儿园教育是开放型的而不是封闭型的,他们可以并有权利参与幼儿园的一切活动,幼儿园是孩子教育的合作者,而不是权威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