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父母总是把孩子放在自己的掌心,孩子却渴望得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关怀”别人,一直被认为是好的行为,家长爱孩子,才会去关心孩子,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这还有错吗?对孩子所有的关心与爱护,有一个根本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幸福。你要爱孩子,就要让他将来生活得好。你要让他将来生活得好,就要让他有生活的能力,有足够的经验。要让他有足够的经验,你现在就不能剥夺他获得经验的机会。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关心。有个17岁男孩的家长说:“我的孩子特别傻,什么都不懂,所以我必须替他干。”孩子要是出去,不仅回来后必须汇报干了什么,而且家长还会跟…  相似文献   

2.
孩子的成长需要爱,好比是植物需要土壤一样,爱就是儿童成长的土壤。每个父母必须通过学习并付出努力才会懂得“爱”。如果仅凭着本能来爱孩子,父母很容易走入各种爱的误区,出现令人痛心的后果。在我们的周围,在爱的名义下,每天都在发生着太多爱不得法的失败案例。什么才是父母对孩子的真正的“爱”呢?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说:“真正的爱,其本质在于关心孩子的成长,这也就意味着母亲和孩子的分离。”为人父母者要想成为合格的家长,首先要从学习正确的爱孩子开始,不断提高自己爱的能力,爱得科学,爱得理性,才能在爱的氛圈中培养起孩子独立健全的精神生命。本期“特别关注”编发牛琳同志的文章《做合格父母要科学、理智的爱孩子》,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希望能对广大家长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3.
人们给教师的称号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自己是这千千万万中的一名“建造”学生灵魂的人。面对学生时,我常常这样想“:假如是你自己的孩子,你会怎样教呢?作为班主任,就要像母亲那样关心、爱护,把孩子培养成有用的人。”因此,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总是把所有学生当作自己的儿女一样疼爱、教育,注意关心他们  相似文献   

4.
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是每位做父母的天性使然。父母的这种爱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的感情基础,没有这种爱,就谈不上家庭教育,更别说要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如果父母只懂得爱,却不懂得用爱来教育孩子,管理孩子,自然也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注意把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做到爱而不溺,严而不厉。[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爱在每一天     
爱自己、爱父母、爱伙伴、爱学习、爱生活,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质的基础。让孩子——要在孩子心中播入爱的种子,这是每位父母都希望的。那么,如何有效地呵护、支持、培养孩子的“爱心”呢?最重要的是将爱的音符融入每一天的生活细节之中,让孩子从本身做起,爱自己、爱父母……1.爱自己。孩子怎样“爱自己”,需要父母关心吗?如果父母过早地、苛刻地要求孩子“让梨”,却没有细心指导“把关心留给自己”,孩子甚至会误认为“爱自己”是不光彩的、自私的。其实,爱自己是人的天性与真本,也是爱他人、爱人民所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之一。父母…  相似文献   

6.
家教博览     
家教信息给孩子关爱父母的机会孩子在父母眼里是弱者,需要照顾。但不要忘了,父母也是要被关心、被爱护的。给孩子关爱父母的机会吧。细微见真情。日常生活中,可让孩子做一些关心父母的小事情。比如,妈妈做家务累了,帮妈妈捶捶背;爸爸下班回来,给他递上拖鞋;妈妈病了,给妈妈倒水递  相似文献   

7.
家是什么?这个问题把我问住了,家到底是什么?哦!我知道了,家就是我生活在“爱”中,就是我的每个亲人都幸福的生活着,就是学校中老师的爱护和同学的关心,就是……总而言之,家是由每一个人组合起来的幸福的大家庭。家中,有父母陪伴着我,我忧他们忧,我喜他们喜,父母担心我的学习,我担心父母的身体,怕他们吃不消。妈妈在外,  相似文献   

8.
有这样一篇文章《要会向孩子“推销”自己》:有位做母亲的老是抱怨:说自己的女儿不能体贴父母,理解父母。父母每天白天工作很紧,晚上回家后还得操持家务,特别是对女儿照顾无微不至。可女儿呢,好像是得了“感情淡漠症”,对父母的这份爱心并不“领情”,不管父母多么忙和累,她都跟无事人似地看她的电视或玩她的游戏机,甚至连句关心问候的话都没有。因此,这位母亲时常一生气就爱骂女儿:“你不知道我有多累。”  相似文献   

9.
爱应怎么说?     
上月母亲节,我给母亲送了一束康乃馨。对十五、六岁的我们来说,要了解自己的母亲是难做到的。我身边的有些同学,就把母爱喻为管制,把关心喻为多事。我母亲曾感叹:“母亲对儿女爱的形式,是很难被儿女接受的。”可是我,却被母爱融化了。这  相似文献   

10.
有位做母亲的老是抱怨,说自己的女儿不会体贴父母、理解父母。父母每天白天工作很紧,晚上回家还得操持家务,特别是对女儿照顾得无微不至。可女儿呢?好像是患了“感情淡漠症”,对父母这份爱心并不“领情”,不管父母多忙多累,她都跟无事人似地在一旁看她的电视或玩她的游戏机,甚至连句关心问候的话都没有。无独有偶,有一位做父亲的也心情非常沉重地谈过这样一件事:他感冒发高烧,三天未能上班,已经上初中的女儿却不闻不问,就跟没这码事一样。他平时对女儿非常关心,对孩子的方方面面都照顾得无微不至。可自己生了病女儿却无动于衷,为此他很伤心…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个老师。一个班主任老师。 17年的教学生涯,面对一批批从陌生到熟悉的学生,面对课本,面对三尺讲台,我的心常常被一种特殊的幸福感占据着。为了孩子,我一边工作一边完成了三年的大学业余学习,为了孩子我不顾身体、不顾家庭,可是我一点不觉得亏得慌,因为我爱孩子,怎么爱都爱不够。记得十几年前我第一次当班主任,我对自己说,什么是班主任呀?班主任就是“家长”,一家之长,全班学生都是我的孩子,我要照顾好他们、保证他们每人都能学习好,有好身体、好性格和一颗善良懂事的心。其实那时侯我还没有成家,还没有作母亲,我完全是用理性来给自己规定一个作“家长”的内容。那会儿我天天泡在班里,开小干部会与学生谈心,一起和孩子们爬到高高的窗台上擦玻璃,先用湿  相似文献   

12.
我相信,父母于孩子的爱是最为无私的。尤其在孩子的幼童时期,为父母的,往往只怕爱得不够,照顾得不周全,是很少会去考虑孩子对父母也该有反哺式的爱与孝敬。比如玥玥,生下来时才2900克,红嫩嫩一团,非常非常弱小。从产院到家时,一个自己还是小不点大的三岁娃,见了玥玥居然惊呼:“呀,这么点点小的毛娃!”有个已是人高马大的男孩也瞪大眼睛,不相信似地问自己的母亲:“哇,我也是从那么点点小长大的?”他妈  相似文献   

13.
要使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获得真正的幸福,使他们以最大的热情为祖国的建设作出贡献,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以爱为主线,串起高尚的人格。就是要培养学生有一颗纯正的爱心。 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起就接受父母、长辈、亲朋的关心与爱护,因此意识到“我”之重要,从而  相似文献   

14.
天津市希望之星儿童心理研究中心在4次心理学讲座和咨询中,从千余名学生问卷调查统计得出结论:98%的母亲被孩子指责为唠叨。怎么会有如此之多的孩子认为自己的父母爱唠叨呢? 父母是孩子生命的缔造者,从孩子出生到进入小学、中学,乃至长大成人,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永远都是孩子。父母常常以一种发自内心的关心和爱护,对孩子的衣食住行与学习生活进行关照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是母鸡也会做的事情,关键是懂得怎样去爱。在几年的工作实践中,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尊重孩子,欣赏孩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需要关心和爱护,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志和个性。理解幼儿就是需要我们在一切活动中带着一颗“童心”,设身处地对待幼儿的行为、需要、兴趣和表现。尊重幼儿就是要求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从幼儿的需要和特点出发来爱护他们。在对事物的接受程度上有的幼儿接受得快、有的幼儿接受得慢。教师不能因为有的孩子接受得快就视他为“优生”,有的孩子…  相似文献   

16.
《同学少年》2011,(2):27
五岁,认为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照顾是天底下最伟大的爱,并单纯地以为爱仅仅如此。十岁,认为邻家小女孩儿忍着口水却还把唯一的那颗糖塞到我手心就是最纯洁的爱,爱不过如此。  相似文献   

17.
养孩子的艰辛,只有在真正做了母亲后才能体会到。如今女儿两岁了,两年的劳累已被女儿成长的喜悦所代替了。我是幼儿园老师,平时的工作态度自然而然地带到了家庭教育中。从孩子开始用眼睛看世界、学说第一句话时,我就把品德教育引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教她爱护小玩具,喜欢小朋友,对大人有礼貌。尽管孩子对我的要求似懂非懂,但总会答应。可是,独生子女,关心爱护他的人太多,除了爸爸、妈妈,还  相似文献   

18.
2002年8月25日,《中国教育报》在《98%的母亲爱唠叨,“好心”未必有报》一文中报道:天津希望之星儿童心理学研究中心在4次心理学讲座和咨询中,从千余份学生调查问卷中得出的统计数据显示,98%的母亲被孩子指责为唠叨。我们一方面诧异于98%这一数据的庞大,震惊于让孩子“最近比较烦”的唠叨现象已经成为家庭生活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基本事实。另一方面,也使我们把视角投射到唠叨现象中,对其进行反思、剖析、并解读在父母眼中,对子女日常生活的特殊关心和爱护,对子女成长教育的指导和劝告的“唠叨现象”又何以变得“好心未必有报”?  相似文献   

19.
在瑞典,尊重孩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需要爱护、关心和培养, 还在于他们从出生起就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父母还是老师,都没有特权去支配或限制他们的行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师长  相似文献   

20.
我校曾作过一次调查,有22%的孩子几乎从不和家长沟通,有19%的孩子觉得父母不辛苦,只有5%的孩子自己洗袜子,有近两成的孩子没考虑回报帮助过自己的人,有41%的孩子从来不对父母说感激的话,只有19%的孩子知道父母的生日。这表明,当今的孩子缺乏感恩意识,只知道关心自己、爱护自己,缺乏“关心他人”应有的热情和责任。对此,我校把“感恩教育”作为学生行为素质教育的基点,以活动让学生的心热起来、积极行动起来,做关心他人的阳光小天使。一、引导感悟教育的真谛在于能启发自觉。我校在开展感恩教育时首先让学生收集一些与感恩教育有关的传统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