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国"概念的含义包括空间之中国、文化之中国和主体性之中国,因此爱国主义也应包括爱中国之国土、爱中国之文化、爱中华民族三个方面。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对中国国土空间的诗意描绘,对中华文化精神的深入揭示,对中华民族认同的丰富表达,使其成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挖掘中国古代文学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增强对中华国土、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荣誉感,从而实现爱国主义情感从自发到自觉的嬗变。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古代文学指从先秦到明清时期的中国文学。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有按朝代划分进行研究的,如先秦两汉文学史、唐宋文学史、明清文学史等;有按文体分类进行研究的,如中国古代小说史、中国古代散文史、中国古代诗歌史等。中国古代文学与地域文化的联系十分紧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受地域文化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现代中国地域分区基本沿袭元朝行者制,具有历史稳定性,地域环境影响下的中国古代文学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加之中国古代交通条件不便、人口流动性小等条件的限制,中国古代文学所呈现出来的地域文化特征更为鲜明。  相似文献   

3.
文学与地域的关系,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与文学批评的重要课题。不同的地域环境会造就不同的文学思想与文学风格。《庄子》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典范之作,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体现文学与地域的关系。庄子在所处地域文化的熏陶下,文学作品自然显现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内容、风格和地域文化。由此,也可以从《庄子》的地域特色表现来归纳出能够代表中国古代文学地方特色的几点特征。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学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文化软实力的突出代表,它不仅有源远流长的历史,而且具有生生不息的优良传统。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在内涵上具有丰富而巨大的张力,其文学理论对今天的语文教育有较大的影响,同时,中国古代文学教育的方法多样,能够较好地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其学法具有较强的自主性……这些优点对新时期各种层次的语文教学无疑具有极大的启迪价值。鉴于此,王意如教授深入研究了中国古代文学对当下语文教育的巨大价值,编著了《中国古代文学与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5.
文学传播学的创建与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曹萌教授运用这组关系实现了他多年的学术理想。从2002年发表《略论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方式》到2006年出版《中国古代戏剧的传播与影响》、《中国古代经典小说传播研究》和4卷本《中国古代文学传播资料汇编》,可以明  相似文献   

6.
杨晓莉 《考试周刊》2012,(41):12-14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丰富的文华遗产,具有好的教育作用。它所蕴含的思想文化,一直对中国人的成长与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可以利用古代文学的特点和专业地位对大学生进行爱国、挫折、情感等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文学诠释了中国古人忠君忧民、坚守文化的爱国思想内涵,极具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在价值观念日趋多元、意识形态斗争日益加剧的时代背景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融合式教学,是创新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形式的有益尝试.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爱国主义教育应遵循“知人论世”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建构文学史观,倡导主题式研讨学习,以实现升华爱国层次、生成爱国信念之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8.
癸卯学制在清末救亡图存的背景下颁布,确立了"中国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癸卯学制从教育目的、内容和方式方面,对传统文学教育进行了巨大变革。癸卯学制的颁布可以看作古代文学教育转型的标志。随之产生的中西学术思想冲突、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思想的冲突,以及新的不均衡问题,对今天的大学古代文学教育以及中小学文言文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仔细考察这一段历史,对我们解决当前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大众教育形式下,中国古代文学学科面临许多危机。如何改革高校本科古代文学教学,使之与当前教育形式相适应,是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文章在古代文学"德教"与"智教"之外,提出了对"能教"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是具备典型性和民族性的学科研究,从学科体系与古代文学两者双向关系出发,应努力扩展古代文学研究的范畴,努力探索中国古代文学的积极内容,以此获取古代文学在新时代下的研究方法。从社会与文学的关系出发,文学可依托自身固有的内容和形式表达对当代社会发展的见解,而社会对文学发展的影响,则反映出社会价值的取向。本文结合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对当代学术与社会价值的双向思索,探寻中国古代文学对当代价值观的影响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地域研究"与"流派研究"是古代文学研究的两个重要视角,有益于古代文学研究的深入,但必须正确把握两者的关系,以免走向误区。邱昌员的《历代江西词人论稿》较好地处理了"地域研究"与"流派研究"之间的关系,是值得称道的。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地域和流派是十分重要的两个方面的研究。从古至今,也很多人在这两方面做了很多的考察,对待二者,要公正的去看待和考究,会对古代文学的研究起到很好的影响,同时为现代文学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推动佛教文献与中国古代文学的相关研究和学术发展,2006年11月25日至27日,“佛教文献与中国古代文学”学术研讨会在武汉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与黄石东方山弘化禅寺共同举办,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李向农教授到会致辞表示热烈祝贺。海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40余名专家、学者以及佛教界知名人士参加了会议。会议就佛教思想的发展、佛教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佛教文献的整理等方面的问题集中进行了深入研讨:1.对佛教思想的探讨。《中国文化研究》杂志社杜道明教授《顿悟与审美》一文指出,禅宗的“顿悟”使禅宗的…  相似文献   

14.
审美教育不仅是文学类课程的重要教学手段,更是其重要内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与教学实践中的审美教育应以当代化、以人为本为中心,以意境为主要载体,这样才能增加古代文学学科及课程活力,实现古代文学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文学教学中 ,把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精髓挖掘出来 ,教育和影响学生 ,是实现古为今用的重要途径 ,本文拟对这一论题作一探索 ,其目的就是希望古代文学教学更能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作为五千年华夏文明精华积淀的中国古代文学,担负着传承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精华、沟通古今、通古察今的重要使命。而在当前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作为高等院校中文专业的主干课,古代文学的研究与教学则需站在教育之民族化的最前沿。  相似文献   

17.
中南五省教委组织编写师专教材《中国古代文学》,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但据我所接触到的该书第二册,却发现其编写质量不高,存在不少问题,谨提以下意见以就正于方家。 (一) 编写一本有特色的《中国古代文学》,应该站在较高的角度分析各个时期各个流派的文学作品,反映它的发展变迁。而该书第二册“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论”一节,只是罗列了一些史实,并未说明这些史实与文学发展的关系,如玄言诗、山水诗和宫体诗是怎样产生的等  相似文献   

18.
电大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第二学期的考试,赞誉者有之,批评、诋毁者有之。我带着各种各样的反映,特意走访了北京大学古代文学教研室负责人冯仲云教授。据了解,电大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考试,从第一学期起,就是由中央电大责任教师命题,经冯冲云教授审定的。当我向冯教  相似文献   

19.
文章系作者为湖南科技学院翟满桂教授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学科课题选》、《中国古代文学学科论文选》所作的书评,该书由湖南人民出版社于2010年9月出版。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突出特征是富于生命精神,以人之生命为其本质和支撑力量,是古代文学艺术作品历久不衰的根本原因,也是古代文学艺术作品能够打动读者心扉的奥秘所在。古代文学、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各体艺术都以表现主体生命为基本使命,艺术作品实际是主体生命的结晶。表现生命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基本属性,这种基本属性使古人对诗、乐、舞“三者本于心”、“诗画同源”、“书画同体”等理论命题确信不疑,这些理论命题也恰恰揭示了古代各体艺术都源于人之生命,都以人之生命为其本质。由此我们可以说,人之生命是中国艺术之根。所以,只有从生命学角度透视古代文学艺术,才能对其本质特征作准确地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