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物通讯采写中,人格美是确定采访对象是否值得报道的首要因素:真实美是人物通讯采写中美学特质的核心.这是选择确定人物通讯采访对象的两个必备的美学特质。但是,在某种意义上人格美与真实美的契合就是要求记去真实地写一个好人.显而易见,在这个层次上很难写出能产生广泛、强烈共鸣的人物报道.因为人格美和真实美在现实中很容易达到,也是采访的基本要求,人物报道应该具有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人物报道是受众较为关注和感兴趣的新闻体裁,办好人物报道栏目对媒体来说甚为重要。人物采访是做好人物报道的重要环节,在融媒体时代,如何做好人物采访工作?笔者结合近年来人物采访工作的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朱瑛  任玲 《视听纵横》2009,(1):109-110
人物专题片要想打动人,关键在于要赋于人物思想和感情。而这就给记者的采访带来了很高的要求,必须深入到采访对象的内心世界,用心去感受采访对象,并与采访对象产生心与心的交流,这样才能使采访对象吐露心声、流露真情,才能使刻划出来的人物血肉丰满、真实感人。那么如何才能与采访对象产生心与心的交流呢?  相似文献   

4.
张婴 《视听纵横》2002,(5):83-84
我是浙江电视台社教部《帮助》栏目的一名编导,从《帮助》栏目开播之日起就一直和社会上处于弱势的困难群众打交道,以前曾做过农村栏目——《田野的风》,主要也是侧重于人物类的节目。我觉得在这类节目中,人物采访是节目成败的关键。其实在一般的电视节目中,都离不开人物采访,尤其是以人物命运为主线的节目中,更要进行大量的人物采访。因为从知情人物或新闻人物那里获取的新闻材料最直接,最具体。但是我们平时也会发现有些人物采访空洞、套话,缺乏深度,似乎说不说都没什么太大关系。这样的人物采访不可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那到底怎么样的人物采访才能吸引人呢?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来看,我觉得能揭示人物内心真实情感和想法的采访,以及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采访是最有魅力的。在形式上,电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七分采访三分写作",说的就是采访的重要性。成功的采访离不开技巧,尤其是人物采访更是如此。记者要想挖掘出生动鲜活的感人细节、采访出富有深度的稿件,采访前准备工作十分必要,笔者在多年的采访实践中深深体味到:细节决定成败!一个没有经验的记者做人物报道,一般会花很长时间  相似文献   

6.
人物专访是指对采访对象进行专题性访问的纪实性的一种报道,是读者比较喜欢也容易接受的报道形式。现在各地市级报纸都有专栏来刊发人物专访稿件,其目的是为了增强报纸的可读性,吸引读者的眼球,提升报纸的魅力,也是为了突出人物专访在报纸组成中的重要地位。这就要求我们采写记者要提高自身能力,提升业务水平。本文通过四方面来分析如何进行人物专访。  相似文献   

7.
与采访对象交流,倾听其发自内心的讲述,对人物刻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人物采访能否成功的关键。尤其是面对“市井小人物”时,更应讲究采访技巧,想方设法让他们说出心里话,只有这样,报道才会变得鲜活、生动而有亲和力。  相似文献   

8.
在涉及人物采访的专题片创作中,笔者认为要想把人物采访好,一定要抓住"准"字。一是选择采访对象要准。要找到与新闻事件有直接关系的当事人:事件的参与者与目击者,以及其他最了解事件情况的人。只有他们才能反映最详细、最生动的信息,也只有他们说话才有权威。如果是重点人物,则应重点诱导,把相关事件用某种提示性提问反映到画面上。此外,应选择那些容易与记者  相似文献   

9.
人物专访是一种以交谈和问答的方式同采访对象进行交流。人物专访与其他报道类文体不同之处在于一个“专”字上。它是记者事先带着一个比较明确的、专门的目的,对有关人物进行的专门采访,对采访对象的谈话加以实录,穿插一些现场实况和背景材料写成的。那么怎样写好人物专访?第一、明确目的选好专题。专访是对某一个人物或几个人物的专门访问,所以人们通常习惯又将它称为人物专访。它与人物通讯不同。人物通讯的报道对象是新闻人物,而人物专访虽然是对人物的访问,但它并非专门报道人物本身。一般来说,它是通过对人物的专访,或报道某一人物,或…  相似文献   

10.
崔云 《传媒》2015,(4):53-54
在采访过程中,对人物的专访常常是“重头戏”.让采访对象放松、自如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是关乎采访真实性及可读性的一个必要条件.因此,笔者认为,在采访过程中,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多方位考虑问题,才能保证人物采访的成功. 做好访前准备 “每一次采访之前都要像学生准备大考一样.”意大利著名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如是说.因此,人物专访之前,要做足准备工作,包括对被采访者从事工作的专业知识进行了解,避免采访时问一些外行话.  相似文献   

11.
相对于日常新闻事件对人的采访而言,人物报道,是就某个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本身展开的专题报道。如何利用记者这份“特权”,最大限度地制作出更为真实、更为引人、更加具有启迪人心和社会意义的报道作品?采访、构思及行文等重要环节的准备和把握,将直接影响人物报道的质量和力度。  相似文献   

12.
人物报道是每个记者都要面对的。相对于日常新闻事件的采访而言,人物报道,是就某个新闻事件中新闻人物本身展开的专题报道。如何能采写出既精彩又感人的人物通讯来,有典型地选材、有挖掘性地采访、有深度地写作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3.
人物新闻是媒体上常见的重要报道形式。在10多年的新闻采访中,我采写过的一些人物专访,至今仍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如何做好人物专访,我觉得应注意熟悉采访对象、表现人物个性、掌握报道分寸、展示个体风格等几个方面,下面笔者就这几方面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人物报道在传播现代意识、先进观念方面的强势作用尤为明显.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就人物报道中如何把新闻眼的镜头聚焦到人物身上、如何采访、如何写作,在写人的原则、方法与技巧上有何通则和注意点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正"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观书有感》。岂止是读书需要"源头活水",在常见的人物专访报道中,记者的采访提问同样也需要"源头活水"。人物专访比常见的新闻报道要详细生动,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记者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在人物专访中获取更多、更有价值的新闻线索,需要掌握一定的采访技巧。提前制作采访预案,围绕主题设计问题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常见的人物专访报道,记者要围绕主题精心设计问题,拟订采访提纲,制作采访预案。对于采访一些知名的公众人物,记者在事先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对  相似文献   

16.
贺伟  张洪 《新闻知识》2000,(4):34-34
为了把报道搞得 精彩,很多时候需要 亲自体验采访对象的 生活世界,尤其是做 人物采访。事先的准 备,预设的目的,在具 体操作运行当中,会 遇到与想像不尽一 致,甚至大相径庭的 情况。这时候,如何协 调自我与外界的关 系,用事实说话,不让 泛滥的感情和个人见 解的局限歪曲了事情 的本来面目,便显得 尤为重要。 我们采访过一位 八旬老作家单复,巴 金在40年代曾亲自 提携他,为他出版了 散文集。50年代被错 划成右派,22年没法 动笔。等到第二本作 品问世时,已是80年 代了。老人刚刚自费 出版了上下两大册《文坛师友情》,…  相似文献   

17.
人物报道是纸媒的重点稿,如何能让重点稿成为吸引读者眼球的好稿,本人在多年采访实践中感悟到,人物稿件的写作要用细节说话,抓住人物个性,才能成就一篇好稿。  相似文献   

18.
人物通讯是新闻报道形式的一种。它是稿件作者在深入采访了解人物事迹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写作手法精心构思而成。这种报道形式不同于消息等体裁,它具有细腻的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先进事迹等,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很容易吸引读者把稿件读下去,让人读后往往被稿件中的人物事迹所深深感动,从而激发出一种学习先模人物、积极向上的心态。  相似文献   

19.
符刚 《记者摇篮》2009,(3):25-25
在传统的人物通讯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作品背后往往反映出采访者在采访中处于主动位置,而被采访对象处于被动位置。如何使人物通讯改变履历加事迹的平面式报道手法,从而使通讯人物有血有肉较为立体地展示给读者呢?笔者以为。首先应该在采访中实现互动。  相似文献   

20.
我喜欢做电视人物专访,更喜欢将自己情感与人物采访融为一体的感觉,要完美地将传媒意图和观众视觉有机结合,需注意六个问题。1、介入要提前重要采访往往由制片人牵头,围绕主题准备采访提纲,遇到临时性人物采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