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媒介现实到受众现实是传播学的框架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以国内媒体报道非典型肺炎为个案,对疫情发源地——广州三大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的相关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探讨其新闻框架;同时,根据每一时期流言传播情况、社会人心安定情况,分析受众接受框架,通过二者比较证实预先理论假设:新闻媒体在反映客观现实时,会根据一定标准框选、凸显事件的特殊部分;受众在接受媒体报道时,也会表现出一定选择,从而形成媒介框架与受众框架的趋同、协商或对立。  相似文献   

2.
现代传媒的高速发展使人们生活在三种不同的现实之中。其中,从媒介现实到受众现实是传播学的框架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选择国内有关媒体对非典型肺炎的报道,探讨其新闻框架;同时,根据每一时期的流言传播、社会人心安定情况,分析受众接受框架。通过二者比较,证实预先理论假设:新闻媒体在反映客观现实时,会根据一定标准框选、凸显事件的特殊部分;受众在接受媒体报道时,也会表现出一定选择,从而形成媒介框架与受众框架的趋同、协商或对立,实现三种现实问的转换与互动。  相似文献   

3.
以《西安晚报》为例,本文分析了受众与媒介对调查性报道及其公信力的影响。本文认为,受众的心理接近性与地理接近性是营建媒介公信力的起点,媒体在进行调查性报道时应根据受众的不同分类、社会关系来选择和解释媒介内容;媒介在调查性报道的研究中是公信力营建的支点,媒介组织现存的制度弊端、潜规则现象是削弱媒介公信力的重要因素;媒介从业人员新闻专业主义缺乏、报道独立性弱化和面临重重压力是制约媒介与受众关系的主要原因。最后,针对如何改善调查性报道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典型报道既是一种报道观念,也是一种报道方式,完整的典型报道概念应该是“报道观念一报道方式”两个维度共同作用下的“集合体”。立足于“报道观念一报道方式”双重维度考察,典型报道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报道观念老化与报道方式程式化;结合时代背景、传媒自身发展规律以及受众文化心理特征三个主要维面考量,造成其现实困境的原因则相对清晰。多重维度的组合、叠加与转换构建了对典型报道进行“旧题新做”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大众传播系统中的反馈机制就是大众传播的各种信息通过不同的方式输入受众的大脑后,经过大脑的处理转化,受众就会产生一系列新的观念和意识,并通过反馈机制把它们外化到现实世界中并对之产生影响,从而形成一个互动状态的大众传播系统.为此,大众传播系统若能通过有效的反馈机制使大众传播始终运行在正确的轨道上,就能产生良好的现实效果,促使社会进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现实的选择与选择的现实──兼论共青团宣传工作的艺术张弓一、宣传:是什么不是什么宣传,是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将特定个人、集团、阶级、群体的主张、意图、观点晓喻于受众的一种社会活动。其目的在于说服、鼓动受众,改变受众态度,使之信服并跟着行动,从而为一定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罗忠  黄朝贵 《现代语文》2015,(3):116-119
楼盘广告主为实现其广告意图——劝服广告受众付出实际的购房行为,都有意无意地去顺应楼盘广告受众的心理需求而选择楼盘广告语。根据语用综观论,广告语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因此,楼盘广告语的使用过程实际上就是语言选择的过程。楼盘广告主选择广告语时顺应受众心理有一定的模式,运用它可以研究楼盘广告主在选择广告语时对受众心理顺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当前一些弱势群体的在利益表达受阻的情况下,选择用极端方式或暴力手段来进行维权。而许多媒体在报道类似的暴力维权事件过程中,由于报道方式不当,不仅对事件的后续处理造成了干扰,还对整个社会环境的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研究者以"冀中星事件"为例,通过对媒体报道该事件的新闻框架分析发现,媒体的新闻报道框架表现出明显的煽情化倾向,媒体的报道方式与态度明显地影响了受众对事件的认知。当前媒体对弱势群体的新闻报道框架对社会的弱势群体的维权行为造成了一定的误导,而且也增加了社会的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9.
本论文首先概述了关于大学入学的个体选择的概率模型,并基于这一模型,根据收入阶层其实效成本的不同,对教育机会均等的概念重新定义。通过这一模型进行的运算表明,当整体升学率上升到一定水准时,阶层间的升学率差异将扩大,而非缩小。因此“大众化”的高等教育未必意味着更大的均等。就教育机会均等问题而言,从学生生活调查这一标准数据源中得出的学生分布的假设的信赖性亦存有疑问。  相似文献   

10.
新闻信息传播的基本目的是引导受众正确地选择各种信息,改变受众的一些理念和认知.然而由于受众认知结构是随个体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所以在接受信息时不可千篇一律.其主动性和选择性之特点,反过来会促使新闻传播的变化.从这个角度看,新闻信息传播与受众认知结构的改变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新闻价值的实现是新闻传播的最终目的,而新闻价值的实现是由新闻价值评价标准来决定的。由于新闻价值评价存在初级新闻价值评价和终极价值评价的二级评价模式,所以新闻评价标准新闻价值标准首先应包括在这两级评价模式中出现的新闻价值标准,新闻的价值标准,新闻传播者和受众的主体特征标准三种评价标准。同时,考虑到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的因素,社会规章制度和新闻价值观念也应当成为新闻价值评价标准的一部分。在现实的新闻传播活动中.这五个因素互相渗透,共同决定着新闻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新闻的整体真实,也称之为总体真实、全局真实、宏观真实,在新闻实践中是一个比较难把握也比较难实现的目标.从理论和实践出发,此命题主要包括新闻整体真实的含义、特点和困境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会议新闻的界定入手,对会议新闻的价值进行了定位,结合会议新闻现状,构建以"三贴近"为核心理念的会议新闻价值观,并探析在"三贴近"价值观引导下的会议新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市场化年代的文学远离了人的生命自由,并以种种伪装的自由形式来标榜自我,突出的表现是一种伪个人化的形式。市场叙事以个人化和多元化的名义来表明自己的生命自由和文学自我,将个人化写作放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在文学叙事的多元自由和复调叙事生态中暗藏了个人化写作的唯一性,于是这种个人化在很大程度上开始变得可疑:它可能仅仅是一种招摇过市的旗号,一种伪个人化。人们拥有了更多的写作自由,但个人化写作是否真正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想象自由、生命自由、历史自由和人性自由,却难下断语。写作姿态也许已经获得了自由,但姿态的自由并不意味着创造了文学风格的自由和现实的自由。人们可以用各种方式去写作,不一定只能以个人化写作或者身体写作(身体写作是个人化写作的延伸)的方式去写作.也不一定只能表现个人化的现实.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现实的个人”这一概念,“现实的个人”存在于一定的现实社会中,面临着一定的现实的问题。“现实的个人”与人的现实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全面正确理解二者,对于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对于深入领会和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并在社会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现代叙事学的相关理论,以我国史传叙事传统为参照系,对《世说新语》的叙事特征进行了剖析,勾勒出《世说新语》“变史家为说家”的大致脉络,并进一步揭示其现代意义上的小说特质.  相似文献   

17.
《受活》:艺术真实的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连科的《受活》对传统的艺术真实进行了革命性的变革,由表层的真实转换为内在的真实,由大众的真实上升为独特的真实,从而达到了更深刻更本质的真实,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功。  相似文献   

18.
要正确把握“本质真实论”的理论内涵,应着重搞清三个问题:第一,“本质真实论”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第二,“本质真实论”的真实内涵是事实真实与本质真实相统一;第三,用“本质真实论”衡量具体的新闻作品应以事实真实为前提,同时要从同一视角看问题。  相似文献   

19.
政治本体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政治本体”进行追根溯源的探寻熏并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政治本体究竟是什么”作出了初步的回答。  相似文献   

20.
随着审计事业的不断发展,作为众多审计种类中的企业真实性审计已逐渐显示出其重要作用。本文就真实性审计的意义、内容、方法及怎样实施真实性审计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