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对潮州城市现有游憩资源及空间分布状况的梳理,发现潮州市区的休闲游憩空间类别较为丰富,空间分布可划分为点状分布、线状分布和面状分布三种。但存在游憩资源空间及类型分布不均、文化对游憩空间介入性不强、基础设施配套不合理、城市居民游憩交通网络不够完善、居民游憩偏好选择比较单一、家居休闲仍居主导地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优化建议:优化现有游憩资源及空间,组团分片整合;深度开发文化型游憩资源,提升游憩空间品质;完善游憩设施,提升居民满意度;发动社会广泛参与游憩空间建设与治理,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幸福度;完善公共交通体系,优化潮州市区游憩交通格局;提倡健康休闲理念,鼓励开展游憩活动。  相似文献   

2.
峨眉山寺庙园林佛教文化底蕴深厚,景观特色明显,休闲游憩价值独特,游憩功能的发挥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针对景区内寺庙园林建设缺乏佛文化主线串联而导致的园林文化主题不鲜明、商业服务性建筑对园林空间的侵占及解说系统有待优化等问题,综合考虑现代游客的游憩需求,提出提升峨眉山寺庙园林游憩功能应以游山古道的佛教修行境界蕴涵对沿途寺庙园林形象进行主题化设计,以景观功能提升与游憩空间拓展为核心对寺庙园林景观场进行营造,以智慧景区建设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寺庙园林旅游解说系统。  相似文献   

3.
构建城市核心休闲区已成为历史文化名城发展的趋势和热点课题。文章提出了核心休闲区(CLD)的概念内涵,认为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类型、层次和特色的休闲经济单元;是以景区景点为核心,以旅游产业为主导,辅以文化、体育娱乐、特色餐饮、休闲购物、信息咨询、教育等休闲相关产业,市政交通通达的城市功能区;是城市建成区中休闲企业、公共休闲设施、休闲消费、休闲服务等要素间具有发达的内部经济联系,休闲活动高度集中,具有显著休闲功能的城市空间。在历史文化名城中核心休闲区游憩、旅游承载能力强,文化、旅游、休闲等经济活动高度集中,游憩游客和休闲居民接待量大,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和休闲产业高度融合。本文还以开封市这一历史文化名城为案例,探讨了历史文化名城核心休闲区的形成机理,其驱动机制表现为政府调控与城市管治、空间集聚、场所依赖和产业联动;同时具有历史文化协同拉力和休闲引力的推力双重驱动力。  相似文献   

4.
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随着产城融合和全域旅游的发展,需要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城市游憩系统和游憩空间的布局,城市的居住空间、工作空间、交通空间和游憩空间的界限不断被打破,呈现不同程度的融合,形成了城市新型生活休闲游憩空间。本文以临沂市为例研究了临沂市游憩商业区(RBD)、滨水游憩带、环城游憩带(ReBAM)的空间布局融合情况,重点研究了街道、广场、公园、景区景点、建筑空间、滨水河道等游憩空间的构成要素与产业体系布局、工作空间的链接,提出了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游憩空间场所精神挖掘的重要性与提升城市休闲游憩空间体验性等策略,为城市人居环境的社会、居住、人类、自然、支撑五大系统建设提供了研究基础,为更有效的游憩规划和游憩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为进一步拓宽夜间经济的普适性,提升乡镇居民的夜间休闲文化生活品质对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扎根理论为研究工具,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分析司徒镇居民夜间休闲空间结构与行为特征,研究表明:司徒镇居民夜间休闲区位类型主要是由市政基础设施、娱乐商圈和自然风景三种类型构成;夜间休闲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住址2km以内,随后呈现距离衰减规律;大吴塘水库-新河一线已成为司徒镇重要的夜间休闲游憩带;居民的休闲方式以散步、广场舞、球类运动等康体型活动为主,多为家庭结伴步行往返.  相似文献   

6.
休闲已经成为新时代城乡居民的刚性需要,然而已有研究多聚焦城市居民,对乡村居民休闲状况的关注严重不足,对经济欠发达的贵州乡村居民休闲的关注更是匮乏。基于可自由支配收入低、人均可感知的休闲时间偏少,但核心性休闲要素已经具备的贵州乡村休闲现实,居民明知休闲有益却理性地在休闲投资上做出妥协,并根据工作环境的变化适应性地选择"嵌入式"与"二元结构式"休闲。之后,针对休闲方式单一、休闲设施工具性显著、休闲供给政府主导等休闲供需矛盾,从构建独特乡村休闲体系,关注核心性休闲及村落主体内生的休闲诉求,培育积极健康休闲观念,逐步实施全民休闲行动与提升计划,实施跨越式休闲发展战略五大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收入和休闲时间的增加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对游憩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用于游憩的费用和时间在不断增多。对于现代城市的居民来说,游憩几乎是一种日常活动,例如早晨的锻炼、晚饭后的散步、树荫下的下棋、郊游等。游憩地也就成了一种生活必需品,游憩规划也就成了城市规划中“生活、工作、交通”之外的第四大内容。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的休闲度假需求日益提升,出现了环绕城市外围,与中心城市交通联系便捷,具有观光、休闲、度假、娱乐、康体、运动、教育等不同功能的带状游憩地域,即环城游憩带。运用调查的方法,对南阳市环城游憩带游憩资源类型及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就其游憩功能价值给予评价.  相似文献   

9.
从巴赫金狂欢节理论看城市休闲广场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狂欢节"虽本源于中世纪的欧洲,但一直到前苏联思想家巴赫金那里才获得前所未有、非同寻常的文化意义.巴赫金的狂欢节理论,赋予民间文化、狂欢节广场、狂欢节式的笑以深刻的意指,进而在人们的现实世界之外建立起了"第二个世界和第二种生活".如今的狂欢节虽已失去了巴赫金所理解的宗教神圣意味和意识形态颠覆功能,现代城市休闲广场的自觉有序也与当年民间广场的自发随意迥然有异,但巴赫金的狂欢节理论无疑为揭橥现代城市休闲广场的文化意蕴提供了独特的视阈.紧张之余的心灵游憩、禁忌之外的主体自由、参与之中的自我确认,使城市休闲广场成为城市居民诗意栖居的一片审美天地;人与人之间的自由交往,参与者和参与者之间、民间话语和主流话语之间的平等对话,使城市休闲广场成为现代人交往对话的互动型空间;城市休闲广场所包蕴着的独特休闲价值、审美精神、传统底蕴和个性风格,又使其成为城市文化的彰显载体.一方面我们深刻领悟到城市休闲广场对于城市居民和城市形象的巨大文化意义,另一方面也深深感慨着城市休闲广场建设中潜在的文化缺失与精神危机.凸显文化底蕴、强化文化功能、提升文化品位,当是现代城市休闲广场步入未来之境的客观趋势,也是"城市文化"走向"文化城市"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在乡村转型发展背景下,乡村地区的休闲主体表现为多元化,乡村居民休闲空间已经成为新时期地理学研究的新热点.以"乡村居民休闲空间"为主题词,在Elsevier Science Direct、EBSCO ASP、Web of Science等外文数据库及中国知网进行检索,主要从旅游学、地理学及相近学科筛选出近20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所选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表明:国内外乡村居民休闲空间在研究历程、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并形成了不同的研究特色.结合社会及学科发展趋势,对中国乡村居民休闲空间研究进行展望,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龙河是位于河北省廊坊市区西南的一条防洪河道,为保持与“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城市定位一致,进一步开发它的旅游休闲功能,应对其进行功能分区与开发。  相似文献   

12.
都市河流空间的有限性与旅游业发展的功利性是导致居民休闲利益受损的根本与直接原因。鉴于保障居民休闲利益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协调居民休闲利益与游客旅游利益的关系是保障居民休闲利益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不仅仅为公众提供信息共享服务,还记录城市变化发展轨迹、承载城市文明、反映城市文化特征并传承着城市文化.第三空间语境中,图书馆需要提升社会参与能力,体现开放、平等与包容,实现服务范式的转变,发挥城市休闲功能,开发城市休闲价值,培养公众休闲价值行为判断,提升公众休闲素养,构建城市多元文化融合的公共平台和文化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4.
国内休闲空间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工作时间的减少和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休闲产业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使得国内外学术界展开了对城市休闲和城市休闲空间的研究和思考。本文通过回顾大量的国内休闲空间文献,对休闲空间、休闲空间的分布理论及其不同学科对休闲空间的研究内容、方法和热点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以期望能为国内休闲空间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借鉴他人对旅游消费行为的研究,设计了休闲行为研究指标体系,构建了城市女性休闲行为模型.并选取佛山市城市女性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她们休闲消费前、中、后三个阶段的休闲行为特征,旨在揭示佛山市城市女性休闲生活状况和休闲质量,以此为佛山市城市休闲空间规划、休闲产品设计与促销宣传提供理论支撑与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6.
爱情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倩女离魂》与《桃源三访》分属于元明时期两部爱情名剧。试运用比较的方法,对剧本的主题和内容所呈现的爱情观及张倩女与王文举、叶蓁儿与崔护体现的爱情理想作以分析。以便我们深刻理解作品的审美价值以及作家的审美理想,进一步阐释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7.
《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的记载过于简略,引发了聚讼千年的"黑水"难题。以黑水为雍、梁二州的西部边界,反映了先秦时代中原王朝对西南诸河的模糊认识。作为确定梁州范围的一条重要界限,黑水的探寻可谓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即便抛开黑水的真伪不谈,历代学者为此而作的种种努力,也堪称一部激动人心的《禹贡》学术史。昭通政区朔源研究同样与之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无论将《禹贡》黑水定为横断山区诸河中的那一条,均可断定早在先秦时代西南地区就已纳入了中原王朝的视野,那么今昭通市已属《禹贡》梁州境域就是确定无疑的了。  相似文献   

18.
梅州市大部分地区属韩江中上游流域,韩江水系径流量占梅州市水资源总量的90.46%,而梅江又是韩江水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着重分析梅州市水资源的构成和特点,并就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提出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9.
园林舫榭建筑是中国古代休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在苏州网师园“濯缨水阁”这个舫榭建筑的主题案例中,沧浪池水是具体的物象,沧浪之歌和水阁中的两副对联是其文学的意象,游览者及其个人的体悟是喻象,并且这三者与整个舫榭景观形成一个体系,形成了一个有主题、有空间、有内容的休闲空间。  相似文献   

20.
黄河在商丘的迁徙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历史上,黄河曾长期流经商丘。黄河下游河道在商丘的历史变迁,根据河道的主要流向,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黄河河道长期在商丘的迁徙,对商丘的自然地理面貌和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