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新闻界》2021,(2):26-33
本文以美国主流新闻媒体在2016和2020年两次大选期间的表现为切入口,深入探讨以"客观性"为核心的传统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在数字时代发生的变化,并尝试从新闻学规范理论建设的意图出发,想象数字新闻专业主义的可能内涵。研究认为,"客观性"在美国新闻业的日常生产实践中已实质消亡,而"介入性"具备成为数字新闻专业主义概念内核的潜能。文章进而阐述数字新闻学的发展必须以数字新闻业的种种事实为知识生产的依据,并主张在终结"客观性"神话的同时,积极探索新闻业在数字时代服务于信息民主和社会进步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孙藜 《当代传播》2013,(1):19-22
作为美国新闻业对互联网技术变革的回应,“透明性”要求新闻从业者将新闻生产过程以及自身的“偏见”公开呈现并接受公众检验.在理念和实践两个层面上,“透明性”既延续着新闻客观性的基本职业规范,又以更具反思和更为开放的态度试图克服客观性的难题,尤其体现于对“事实与价值”关系的重新认定.其实践使新闻作为“公共知识”的特征更为明显,从而有可能为变动中的新闻业与公众及民主的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靳赫  高皓亮 《新闻世界》2010,(9):125-126
本文立足于新闻业的现实状况,分析了记者与新闻客观性的关系。现实要求媒体及记者在自身定位和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兼顾新闻客观性的外在和内涵,追求新闻专业主义。  相似文献   

4.
客观性是新闻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新闻客观性已经受到广泛关注,但依旧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追求新闻客观性依然是当前新闻从业者所面临的一大课题.本文首先论述了当前新闻客观性所面临的挑战,之后站在一个新闻从业者的角度对新闻客观性进行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5.
新闻客观性的基本思想是对事实进行准确的报道,然而这一备受新闻工作者推崇并奉为职业理念的原则自产生起就一直备受质疑。本文从新闻客观性的起源、质疑、发展及局限等方面进行探讨和论证,证明客观性的价值及其作为一种新闻理念和手法而存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新闻客观性原则被西方新闻学者称为"只可无限接近却永远无法达到"的目标。在新闻实践中,客观性原则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即分析了新闻客观性原则的三点局限性:商业利益的驱动、政治因素的影响和个人局限性的影响。但是,我认为现今新闻客观性原则仍具有现实意义:一方面,它作为一种新闻理想,像一面旗帜一样引领着新闻学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它作为新闻职业道德可以约束新闻从业人员,是新闻从业人员的良知。  相似文献   

7.
王辉 《东南传播》2012,(6):83-84
从媒介社会学视角研究新闻客观性的生产机制,能够深刻揭示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结构对新闻业和传播理念的建构过程。媒介在整个社会中实际上处于非核心地位,而在社会中起主导地位的政治和商业力量对新闻客观性产生深刻影响。媒介的政治经济依赖性不可避免地削弱媒介的内部自主性。尽管如此,客观性仍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理想和专业准则。  相似文献   

8.
王辉 《东南传播》2012,(7):15-16
从媒介社会学视角研究新闻客观性的生产机制,能够深刻揭示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结构对新闻业和传播理念的建构过程。媒介在整个社会中实际上处于非核心地位,而在社会中起主导地位的政治和商业力量对新闻客观性产生深刻影响。媒介的政治经济依赖性不可避免地削弱媒介的内部自主性。尽管如此,客观性仍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理想和专业准则。  相似文献   

9.
许燕 《新闻知识》2006,(1):25-27
新闻的客观性原理是美国为主的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市场发展时期的一种新闻报道策略,后来逐渐演变为西方新闻业界的职业规范和报道规则。客观性的发生与发展,对新闻机构、新闻记以及整个社会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全球化的今天,“客观性原理”几乎成为国际新闻业的共同标准,是记必须遵守的常规做法。究竟客观性原则具有怎样的功能和作用?概括一个世纪以来新闻理论学们的研究,可以从机构角度、个人角度以及社会角度等三个方面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10.
孙健 《新闻记者》2014,(8):86-90
民国时期的新闻学理论研究伴随着新闻业的蓬勃发展而兴起。客观性作为西方媒介专业化的重要标志,亦为民国时期的新闻学研究者所关注。本文认为,民国时期的研究从新闻业的社会地位、新闻报道的方式与职能、新闻从业人员培养等多个视角对新闻客观性进行了学理上的探讨,并对当时的报业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基于用户生成内容的压力型新闻报道是对客观性的新冲击。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受眼球经济的刺激,由于对自身相对优势的认识不足,传统媒体与用户自由生成内容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网络媒体的传播逻辑不断挟持、绑架着传统媒体的传播逻辑,损害了新闻客观性原则,最终影响到受众发现真相的行为。本文认为,基于用户生成内容压力下形成的新闻报道之所以偏离了客观性,并非网络技术的问题,而在于传统媒体在新闻采写过程中的执行力问题,因此,加强高质量的新闻采编队伍、增加基于自身媒介可能性前提下的‘新尺度’是重塑客观性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事实客观性与新闻真实性的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鹏  成英玲 《新闻界》2008,(3):92-93
本文从事实客观性与新闻真实性的密切关联角度,通过对已有新闻真实性的若干论述剖析,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现实新闻事例,阐释了"新闻真实性是对事实客观性的反映"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broad overview of how American journalism historians have treated the concept of objectivity in the latter part of the 20th century. In following the narrative of objectivity's history, the author finds that historians’ narratives have shifted as intellectual attitudes toward objectivity have changed. Now that objectivity no longer plays as central a role in journalism as it once did, histories of the concept may shift once again.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