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自主性。作为教师,如果能创设出一种和谐的课堂氖围,就能让学生“苦于学”变成“乐中学”。和谐的课堂氛围离不开心理环境的构成。这种心理环境是由学生学习的心理环境和教师教的心理环境形成的互动.课堂心理环境融洽还是冷漠,活跃还是沉闷,  相似文献   

2.
正课堂是学生直接获取知识的平台,其核心就是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必须依托有效的课堂调控,创设和维持一个良好的课堂生态。我有意识地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关注学生心理,进行了大胆的研究与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学习情绪的调控,注活力课堂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是学习的主人。那学生的学习情绪自然而然会直接影响语  相似文献   

3.
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围绕教学工作而形成的精神环境或课堂气氛,它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学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以及教学任务的完成.课堂教学中良好的心理气氛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态度体验上所形成的民主气氛,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法,合理调动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诸建芳 《教师》2011,(13):59-60
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课堂只片面地重视知识的传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的只是知识信息的交流,而忽略了情感的熏陶,这就造成了学生学习热情低下。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准确地把握自己的角色,提高教学中的“导演”能力,优化学生的课堂心理环境.缩小师生差距,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5.
刘军 《教师》2012,(33):99-99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中指出:“教师关于有效教学的知识,很大程度上是属于心理学的。教和学是心理过程,而懂得这种过程的教师便能更好地发展有效学习的程序、技术与效力。”在提倡各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今天,如何重视和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每一个历史教师必须面对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结合近年来的实践和经验,谈谈笔者的做法与认识。  相似文献   

6.
当前课堂教学普遍存在“六多六少”问题。教师关注的认知目标多,关注学生多方面发展少;关注知识点多,关注知识结构少;教师占有课堂教学时间多,每个学生主动学习时间少;师生一问一答活动多,生生积极有效互动少;教师关注预设教案执行多,关注课堂上动态生成少;教师关注学生知识掌握多,关注学生探究发现少。  相似文献   

7.
学生在学校的大多数时间都在课堂中学习。但是,课堂中的学习真的发生了吗?冷静审视之后不难发现,当前数学课堂中的如下现象仍然屡见不鲜——教师“一统天下”,学生被动执行教师的“指令”,缺乏实质性的参与;关注了“生活味”,忽视了学科特性;关注了教学形式,忽视了实际收获;自主学习因教师指导的缺失带来的低效与异化;探究学习的泛化所...  相似文献   

8.
物理难教难学.在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讲得多,学生想得少;知识传授多,例题示范少;就题论题多,指导方法少”等情况.学生中普通存在着“听听道道懂,做做道道错”的情况,其结果是学生不仅基本概念、规律无法掌握,更谈不上提高思维能力.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概念、规律,把提高学生  相似文献   

9.
学习热情是指对学习活动所表现的一种比较热烈、稳定而深厚的情感状态。学习热情是在学习兴趣基础上产生的。但它是一种比学习兴趣更为稳固、更为持久的情感。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新知时,要采取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优化课堂心理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变“厌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以精湛的教学技艺吸引学生,使学生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的研究范式,对专科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状态与学习效果的相关关系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学生的注意品质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而不断优化,专科学生的课堂注意状态与教师的学识和教学能力、教学环境、学生的学习心理等综合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1.
形成良好的课堂风气,是创设最佳学习情境的关键。为此,我对课堂风气调控作了一些尝试。 一、因时因课而异首先,教师耍注意时机性,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适时引导学生,注意新课导入的“引趣”,调整课堂风气向积极活跃型发展。其次,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师对课堂风气的调控也是不同的。如在教学“利息”时,我问学生:“钱能不能生钱?你们想不想让钱生钱?”  相似文献   

12.
陈明  庄洁 《中国教师》2008,(2):39-39
<正>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围绕教学工作而形成的精神环境或课堂气氛。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促进师生之间积极而愉快地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反之则会影响学习效率,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是摆在每一个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 ,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不同的教学理念 ,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活动、不同的学习效果。课堂教学的本质是组织学生学习 ,学习是一种经历 ,一种体验 ,一种感悟 ,同时也是一种创造。笔者认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心理环境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是由学生学的心理环境和教师教的心理环境构成的。课堂心理环境融洽还是冷漠 ,活跃还是沉闷 ,将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 ,教师就要投…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强调领会教学大纲、驾驭教材较多,因此教师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学生思维活动较少.因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也少。实践证明忽视了“学”,“教”就失去了针对性。教学成绩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学生。教师一定要注重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因为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浅.并多以教师教为主,学生所需要的学习方法简单,往往也就忽略了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样容易导致学生的依赖性强,自主能力差。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学生“撞击”的场所.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良好的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让学生把学习活动变成自己的精神需要.正像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对于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就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工作,从心理策略的角度来谈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上更好地创设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强调领会教学大纲、驾驭教材较多.因此教师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学生思维活动较少.因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也少。实践证明忽视了“学”.“教”就失去了针对性。教学程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学生,一定要注重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因为在小学阶段学习科同少、知识内容浅,并多以教师教为主,学生所需要的学习方法简单。往往也就忽略了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样容易导致学生的依赖性强,自主能力差。  相似文献   

17.
费宏 《物理教师》2005,26(12):4-6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学有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率很低,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课堂教学严重浪费,浪费的根源在教师.追其原因是我们没有摆脱应试教育而片面追求平均分,旧的教学理念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这个问题的解决涉及许多方面,有来自传统的惯性,有来自高考的压力,有来自制度层面的评价.这里只谈教师能涉及的方面: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能指导学生有效学习,使课堂的情况发生变化,从而达到最有效地教学.怎样才能有效的教学?笔者认为: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研究学生学习的规律;关注老师怎样引导、怎样帮助学生的学习;教学是一种为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服务,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从人文关怀看良好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创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敏 《生物学教学》2003,28(11):31-32
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是体现并实施人文关怀的有效途径。心理环境是课堂教学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 ,它作为学习心理活动与学习的个性特征之间的中介因素 ,是通过影响课堂活动中学生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情感体验以及评价效应 ,进而制约学生课堂学习效益。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 ,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设计。本文拟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1 创设“自由安全”的心理空间罗杰斯认为 ,“心理自由”或曰“心理安全”是有利于创造性活动的基本构件。一个学生如果感到课堂心理气氛是自由和安全的 ,他就会心情舒畅 ,而不必花时间来保护自己 …  相似文献   

19.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融洽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主动探讨的教学氛围.对学生尤其是对有与众看法不同的学生应该尊重、宽容,而不是压制,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空间.真正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要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中.并主动地投入进去,  相似文献   

20.
由于时代久远,社会环境和人们审美心理的变化.中学文言文教学一直是困扰教师和学生的拦路虎。如何拉近古代作者与今之“学者”之间的距离,消除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厌倦、恐惧心理,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已成为当前中学语文教学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对此,笔者想谈谈自己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