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微型诗是白话诗中小诗的一个分支,是中国诗歌新时期对古典诗歌"尚短"传统的承继.考察微型诗发展的整个过程,可以发现微型诗的产生从接受外国影响,到回归中国古典诗歌中汲取营养,进而形成本土化风格,最终达到平民化的发展高潮.  相似文献   

2.
微型诗是白话诗中小诗的一个分支,是中国诗歌新时期对古典诗歌“尚短”传统的承继。微型诗在90年代中期以来,从原来偏重于抒情和哲理发展到微型儿童诗、寓言诗、讽刺诗等等。对于创作和欣赏而言。各种题材的探索创新,使微型诗成为色彩缤纷的百花园,实现了从内容到形式的新拓展。  相似文献   

3.
微型诗属于近代白话诗的范畴,因其特殊的行数限定,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当中的"尚短"传统。微型诗发展至今,其诗歌形式也日渐成熟,俨然已跻身经典现代汉诗的行列。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诗教"是其间的重要内容之一,微型童诗的教学无疑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在新课改背景下,应当选择怎样的微型童诗进行解读与分析,以及如何指导学生学以致用进行创作,是小学语文教师所应斟酌考虑的。  相似文献   

4.
诗语·诗味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数千年的文化传统中.中国古典诗歌积淀形成了特有的言说方式和审美特质——诗语与诗味。从文章体式的角度讲。诗语与诗味充分体现了古典诗歌的独特性。我们以阅读常规文体的方式阅读古典诗歌,读不懂诗;以鉴赏常规语言的方式鉴赏古典诗歌。  相似文献   

5.
<正>【专题解释】诗骚传统影响深远,联读本单元中国古典诗歌,从体式、风格两个角度,简要梳理诗骚传统影响下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脉络。通过诗歌诵读、讨论探究、诗歌改写等活动自主探究,感受诗歌体式的演变,品味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风格,初步体会诗骚传统影响下中国古典诗歌独有的审美特征。【预习任务】1.自主诵读本单元诗歌,感受中国古典诗歌的音韵美。2.结合书下注释,理解本单元中国古典诗歌的内涵,简要概括每首诗的思想内容(50字左右)。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是炎黄子孙寄托思想情感的艺术形式之一。中国的古典诗歌在几千年的发展传承中,创造了一些具有特殊含义的意象,研究这些意象的文化内涵,对于阅读鉴赏古典诗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打开诗歌大门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浩如烟海。因此要想欣赏中国的古典诗歌,就必须了解诗歌中所描绘的意境。因为诗歌是离不开意境的,它必须借助意境来描绘画面,传情达意。中国古典诗歌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诗歌作为我们宝贵而独特的文化遗产。无论“五四”以来的今人如何对其贬低,其在中国文化史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在不同时期和时代,古典诗歌的发展有其不同的形态与状貌,不同时期的诗歌在一个大的发展趋势下还有其个自不同的时代特征。我们在这里着重想要探讨的是唐诗和宋诗的区别之所在。唐朝作为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和唐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诗国高潮”已成为无庸置疑的事实而得到人们的公认,唐代社会是属于诗的,诗的鲜活的生命力也是在唐代社会才得到充分的体现的,是唐诗最明显的以区别于宋诗的显著特征。诗歌的发展的高峰出现在唐代。究其原因,首先便有其诗歌自然进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诗歌是美国“深层意象”派领袖罗伯特·勃莱的创作源泉之一。他非常喜爱中国古典诗歌,并在创作时有意识地借鉴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结构、意象、意境、典故以及诗书画结合的多元整体艺术观等。勃莱的仿中国诗极富中国色彩,但是,由于中美文化的隔膜,这些诗歌并不真正具有中国古典诗歌的神韵。  相似文献   

10.
沈曾植是晚清著名的学者,他的诗歌是典型的学人之诗,诗中不仅有深奥的学术思想,而且僻典奥语,层见叠出。可以说,他的诗歌达到了中国古典诗歌以学问为诗的巅峰状态,造"学人之诗"之极,此前此后都没有人引学问入诗如此之深、之繁、之僻。沈曾植的诗歌表明古典诗歌发展到近代后期,基本丧失了清新朴实的天然之风,学问化长期潜在的问题使它的生息气脉已折耗殆尽。  相似文献   

11.
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小品心领神会,故其《地铁车站》能突破英美意象派的局限,成为英美意象派诗歌的压卷之作;而卞之琳既深谙英美意象派的玄奥,又精通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文化,故其《断章》能成为中国意象诗的翘楚之作。揭示二者成功的来龙去脉以及英美意象派与中国古典诗歌、中国意象诗与英美意象派、中国意象诗与中国古典诗歌之间的微妙关系,可窥见造成英美意象派局限性以及意象派在中国未能形成流派的原因,为促进中西文化的交融互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中都流动着诗性。但是,通过对现阶段初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情况的分析,我们发现大部分教师并未掌握古典诗歌教学的有效方法,教育思想以及教育理念也有待更新,而传统“诗教”思想的引入,恰好可以改善当前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现状,解决古典诗歌教学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诗美"的衍生性、传承性与沉积性特征是汉语诗歌的审美构成因素。在汉语诗歌发展演变过程中,决定历代汉语"诗美"结构变化。汉语"诗美"之衍生性、传承性与沉积性,不但是中国古代诗人诗歌审美经验形成的基本途径及其诗歌创作之根基,也是中国古典诗歌递嬗演变之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茶诗的产生和发展与佛教哲理有着不解之缘。由于佛学境界与诗歌意境有许多相通之处,热衷于佛教的古典茶诗作者巧妙地将佛教哲理融化在形象创造之中,将荼诗作为表现禅性和禅趣的一种主要形式,从而大大拓展了古典茶诗的意境,推动了古典茶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异体诗漫谈     
中国古典诗歌浩如烟海。在中国古典诗歌的百花园中,异体诗是一枝夺目的奇葩。它有别于其它四言、五言、七言诗的所谓“正体”诗,以其独特的形式与内容,赢得人们的青睐与赞誉,尤其为历代文人所喜爱。  相似文献   

16.
贺敬之《西去列车的窗口》诗是继承中国古典诗歌“借窗观景”创作方法而推陈出新的佳作,是古典诗美与现代诗美的融合。  相似文献   

17.
跨文化的意象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世纪初,中国古典诗歌漂洋过海,对美国的意象派诗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然而,中国古典诗歌和美国的意象诗明显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对比中西意象理论、汉英语言文字的句法特点及汉英诗歌,揭示出中国古典诗歌与意象派诗歌之差异  相似文献   

18.
魏家慧 《学语文》2013,(3):73-74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收录现代诗歌4首,收录古典诗歌22首。由此可见古典诗歌的教学地位。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一支奇葩。学习古典诗歌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对诗教的作用曾给与高度评价:“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相似文献   

19.
埃兹拉·庞德是美国现代派诗歌的先驱,意象派运动的发起者。庞德具有“中国文化情结”,他的诗歌翻译与创作曾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而中国“五四”运动后诞生的中国新诗又深受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启迪。庞德的意象主义诗歌曾得益于中国古典诗,反过来又对中国的新诗运动起到了推动作用;在借鉴与转换中,传承与创新兼备的诗学理念影响了现当代东西方诗坛。  相似文献   

20.
《柳州师专学报》2017,(1):43-47
鲁西是"相思湖诗群"代表人物,他在中国古典意象诗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诗歌理论创作现代诗歌。鲁西诗歌创作善于运用古典意象,并把古典意象与现代诗艺相联结,在时空探索中走向语言本体与生命哲理的双重观照,对汉语诗歌写作极具探索意义,也为"相思湖诗群"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