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强烈需求的共同驱动下,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国家战略和发展趋势。人工智能引发的产业变革与技术进步必然会影响人才需求取向,与经济社会密切相关的职业教育必须回应和引领这种取向。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将高移化,人才培养原则将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将互动化,人才培养方式将智慧化。面对这些升级表征,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路径是:解放思想,树立"开放"的人才培养理念;因时而动,调整办学方向和专业设置;引领发展,深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指导实践,强化人才培养理论与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随着广东高质量推进制造强省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技术、新业态快速涌现,而传统院校人才培养对产业升级发展的适应性不强、匹配度不高,培养出来的青年人普遍不掌握新技术、新技能,新经济新技术企业招不到可以胜任岗位需求的技能人才,出现“产业缺青年、青年缺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广东不断深化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改革,  相似文献   

3.
现代科技快速发展,推动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知识、新技术产生与应用的速度高于高等院校工科专业的大学课程体系和专业课程内容的系统性修订和更新的周期,传统工程教育的模式和内容很难适应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产业的发展,高等工程教育必须进行深刻变革和全面创新。结合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分析了新工科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回顾新工科建设的发展历程,指出应尽快建立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理论体系以及工科教育模式,不断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产教融合、教研学融合、国内外教育和人才培养合作,发挥体制优势,全面深化新工科教育的发展和变革,引领世界高等工程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4.
示范性软件学院近20年的发展,通过校企合作快速培养了大批工程型、复合型软件工程人才,突出了与产业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成为软件大国作出了显著贡献,也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先驱和典范.在教育部提出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的新形势下,要求软件学院能培养解决"卡脖子"问题的人才,需要探索将产业"跟踪式"人才培养目标转变为技术"引领式"人才培养目标,为实现我国软件产业由大到强的跨越作出新的贡献.结合国内一流高校特色化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情况,围绕引领式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如何建立特色化软件工程人才目标定位、培养模式、培养体系、发展生态和质量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传统的电类专业设置与相应的课程体系,相对于当前快速发展的新产业、新技术、新岗位的人才需求显得严重滞后。文章以产业发展为背景,以培养掌握新技术、具有新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设置电类新专业、新方向以及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专业调整、课程优化的基本原则、思路和框架,旨在探索高职高专电类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人才培养作为高校四大职能之首,引领并作用于其他三项职能的发挥。随着区域产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及与产业发展适应性的要求日益提高,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就业选择、学科专业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及校企合作等亟需进行改革。课题组在对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人才培养及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产业发展状况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下,我国经济增长动能发生深刻转换,涌现出一大批以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等为发展载体的新经济。新经济的发展对工程技术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提出了新要求,亟需大量具有复合素养和跨学科能力的"新工科"人才作为支撑。高职院校作为"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要切实面向未来加强"新工科"建设,深化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支适应和引领"新经济"发展需求的新型工科技术人才。在建设路径上,高职院校要以回归工程实践为主线,构建"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新范式;以"新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构建完善的"新工科"专业结构;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领,建立健全"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以卓越人才标准为依归,构建全过程、多层次的"新工科"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化学工业面临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机遇与挑战,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成为发展必然.在此背景下,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无法满足新技术背景下化学工业对多元化贯通式人才的需求.为了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四川大学化工学院融合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提出了基于“信息+”的新工科改革...  相似文献   

9.
浙江大学新工科项目"多学科交叉复合的智能机器人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始于2016年设立的工科试验班(竺可桢学院交叉创新平台)。此项教学改革推动了浙江大学机器人工程新专业的建设,构建了智能机器人拔尖人才培养的新体系,探索了依托荣誉学院建设新工科的新模式,是浙江大学作为工科优势高校,发挥学科综合优势,主动作为,以引领未来新技术和新产业发展为己任,率先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跨界整合,培育新工科领域拔尖人才的创新之举。  相似文献   

10.
新加坡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困境同我国职业教育"后示范"面临的产能过剩、经济L型新常态处境相似。因此,新加坡职教引领经济转型升级中,宏观和微观上呈现的拔尖技能人才培养特色,对我们示范大国工匠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借鉴价值。我国在进入中等发达国家后,为应对产业转型升级和制造业智能化新常态,作为世界经济大国,急需培养大批具有创新力的世界一流工匠,以"中国创造"新技术,铸造"中国制造"新品牌,从引领地方经济发展到驱动世界经济发展。为此,就需要我国职教发展对接地方经济的产业学院,通过推行新加坡的"双轨制度",实施"工厂教学"模式,培养出大批大国工匠。  相似文献   

11.
邱金林 《高教论坛》2015,(1):98-100,109
高职院校承担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发展需求,通过构建差异化发展战略、合理定位引领改革实践、突出创新发展与特色发展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围绕农村现代流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这一核心办学指导思想,深化改革实践,把人才培养深度融入农村现代流通产业发展,呈现出"服务需求、定位引领、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激发活力、创建一流"的办学新局面,实现了创新发展与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农网改造升级和供配电一体化服务管理改革的深入,电力生产一线尤其是偏远地区技术技能人才紧缺,迫切要求大量电力生产一线员工到偏远地区一线生产岗位工作。现场工程师培养的电力技术技能人员在企业运行、运维等岗位起到关键作用,通过开展需求调研和可行性论证,构建了“双主体、五共同”电力类现场工程师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水平,增强职业教育产业的适应性,加速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化发展,赋能职业教育产、科、教融合质量升级,实施成效显著。基于此,介绍了“双主体、五共同”电力类专业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双主体、五共同”电力类专业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获得一定的实践成效。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应基于人才需求调研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情况,准确定位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探索与实施"订单引领、交替顶岗"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能力核心、岗证课赛融合"课程体系,创新"岗证课赛"教学模式。据此不断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使其符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升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聚焦一流本科专业战略,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分析了宁波工程学院建环专业的发展定位和内涵式发展思路,提出了以本为本、认证引领、对接产业、师资支撑、质量监控等战略路径,实现了专业建设上台阶、教学质量上高度、科研服务上水平、人才培养上层次等阶段性成绩,为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东华大学瞄准国家战略需要,立足新科技革命,着眼破除研教间资源、项目和知识供给不足的障碍,充分发挥大平台、大项目和大团队在突破“卡脖子”技术过程中的育人作用。既着眼“时长”,更培养“专长”,加强“导师引领”和“自主训练”,打通“研、用、转、产”的科研人才训练路径,开创了引领纺织产业发展的“三大一长”科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培育了支撑与引领纺织产业发展与国家战略需要的人才,探索了突破“卡脖子”技术的“高精尖”人才培养模式,也深化了对服务国家战略和立足特色行业布局与建强学科群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从工业化社会到数字化社会,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创新活动加速演进,赋予职业内容和发展趋向更多不确定性,发展高阶能力增强知识迁移性和获得技术创新的变革能力,将成为未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体现。以通识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以“导师+项目+团队”为支撑,以产业学院、校地合作产业研究院为依托,在始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中持续性引导、在实训实践实习环节中深入推进、在继续教育和培训中提升迭代、在创业教育中引领系统性变革以培养高阶能力,成为高职教育应对不确定性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7.
应用型本科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策略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不断发展,新技术、新产业与新业态层出不穷,急需增加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数量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产教融合是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战略,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产教融合的主要阵地和主体,文中分析总结了新时代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基本策略与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8.
伴随新经济产业的崛起,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业态和新产品,教育装备市场对产品提出新型化、个性化、专业化的要求,教育装备行业已经进入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新时期。教育装备产业的创新发展离不开高校人才培养的大力支持。文中基于教育装备产业发展现状,以五邑大学教育装备产业学院为例,研究教育装备产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教育装备产业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根据计算机和软件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为更好地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本文探究"协同创新"引领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文章以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校企合作项目为研究基础,通过对校企合作模式与课程体系的研究,分析在协同创新引领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及内容,探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措施,培养"重基础、重实践、突显领域特色"的协同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传统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高科技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发展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新技术、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迫切需要更多更优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本文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对产学研合作模式做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