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我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中得知:编故事识字的方法很受学生喜爱,并且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编故事识字的方法多用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富于想象,许多字他们都会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来识记。小学生是非常喜欢听故事的,许多有趣的故事,他们听一遍就能讲下来,若是让他们编故事,他们也是有一套的。如我在教“梅”字时,就有学生这样编故事识字“:我家有一棵树‘木’,它开花了,我‘每’天都去看花,奶奶告诉我那花是‘梅’花,我记住了‘梅’字。”而“杨”字学生这样编故事“:小明端一碗汤不小心碰到树‘木’上,‘汤’洒了,我…  相似文献   

2.
借东风     
一天.儿子从幼儿园回家,一进门就乐得躺在地上直打滚,不停地说:“妈妈,可笑死我啦…!”“为什么?”儿子说:“太有意思了.我的‘白龙马’飞跃‘黄河’了!”“什么白龙马、黑龙马的,你爸爸呢?”话音刚落,只见苦丈夫脸色苍白、气瑞吁吁地进来了,吹胡子瞪眼地要打儿子。我急忙栏着问怎么回事,丈夫说:“可气死我了。没等我停下车子,他就跳下去乱跑,差点掉进河里。”  相似文献   

3.
“细”爸爸     
要说我的爸爸,真得从“细”说起。我爸爸鹅蛋形的脸上有一双细长的眼睛,高高的鼻梁,中等身材,细长的四肢,身体十分消瘦。他的性格也离不开一个“细”字:工作上精益求精,生活中细致入微。要说生活中爸爸的“细”劲儿,那可真是不胜枚举。就以我家各类东西为例吧,你看,所有物件都分门别类各就各位。傍晚,邻居王大娘一走进我家的门,就打抱不平地对妈妈说:“小曹,我可要警告你啦,最近你家商先生又‘苗条’了许多。”随后,她又凑近妈妈的耳边,压低声音说:“你可要小心,他会控告你虐待罪呀!”妈妈耸耸肩膀,无可奈何地说…  相似文献   

4.
早上刚下过一场雨,南国的仲夏配置难耐,而此时热气顿消,清风徐来,窗外绿树青葱,窗台上的三角梅显得更加红艳。我在办公室里改完作业正捧着安意如的《陌上花开缓缓归》阅读着,就听到刚下课回来的李老师的训斥学生:“你怎么又写错了,老师不是教过三遍了吗?‘冒’字上面不是‘曰’,里面和下面这一横不封口。把这个字再写十遍!”[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鲁愚 《现代语文》2002,(3):12-12
杨昱华先生《画虎类犬=画虎类狗?》一文(见2001.11《现代语文》)主体部分力图辨析将“画虎类犬”与“画虎类狗”划等号,原本不正确。该文标题也显示着这一观点。杨文具体阐释说:这一成语出自汉代马援的故事,详见《后汉书·马援列传》,本作“画虎类狗”,“为何后人(将其中的‘狗’)改为‘犬’呢?原来,后世文人想当然地认为狗就是犬,那么画虎类狗中的狗当然也可以用犬来代替。于是为了避俗就雅,就将画虎类狗改为画虎类犬,自以为以犬代狗很文雅。”杨文断言:“产生歧义的关键在于对‘狗’字的不确理解”,因为,“在上…  相似文献   

6.
“吃 愁”     
张丽钧 《河北教育》2013,(11):47-47
一个习练书法的朋友向大家现场秀书法,每人获赠的均是其最拿手的"吃茶"二字.轮到我时,我说:"我不要‘吃茶’,我要‘吃愁’."他愣了,问:"你确定要‘吃愁’?——‘愁苦’的‘愁’?"我点头.他冲我愣了两秒钟,然后,笔尖蘸饱了墨汁,开写.他似乎不曾练过那个"愁"字,拧着眉头跟它较劲.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围观者七嘴八舌:只听说过"吃茶"、"吃苦"、"吃亏",咋又弄出个"吃愁"来?写到第N遍的时候,"吃愁"终于写得颇像样了.我舒口气说:"好了,就这张了!"不想,书法家竟叫起来:"等等,这张我得留着!我再写一张送你吧."  相似文献   

7.
歇后语比赛     
今天晚饭后,我们家玩了"歇后语比赛"的游戏。我抢着出题:"‘骑驴看唱本’的后半句是什么?"话音刚落,一向喜欢出风头的弟弟就大声说:"‘走着瞧’!这种题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孔夫子教《三字经》——大材小用’,太小儿科了嘛!"最后一句话把我们大家都逗乐了。妈妈好不容易才忍住笑,争着说:"我也来出一题,‘唱戏不拉胡琴’——"爸爸见我们姐弟俩不出声,便得意洋洋地说:"这个我知道,‘干嚎’!""没错!"妈妈高兴地说。弟弟见爸爸那得意劲儿,很不服气:"我也会啊,只不过没想到  相似文献   

8.
当我下班回来的时候,孩子会特别高兴地叫着妈妈,扑到我的怀里。如果我说:“儿子别闹,我很累!”他就很懂事地说:“妈妈快坐下。”然后,用两个小拳头给我捶背,还不停地说:“妈妈太累了,太辛苦了!”这时,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姜博文的妈妈)晚上,陪孩子玩...  相似文献   

9.
妈妈教我写“相”字,我总是写不好。我总是把“木”字旁的一点写成一捺。妈妈跟我说:‘木’字和‘目’字是好朋友,他们住在一起,要友好相处。你写字的时候,要想着‘木’字的邻居,不能总把‘木’字的脚伸到‘目’字的家里。这样不好,目’字会不高兴的。我们平时要为好朋友着想,不能给别人添麻烦。写字的时候也一样,这样就能把字写好了。你再试一试。”于是,我按照妈妈的话写字,终于把字写好了。妈妈教会我许多汉字,也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指导老师:李文芬评语这篇小文章写得真有意思!这位小作者的妈妈也真有水平!你看看,她教孩子写字教得…  相似文献   

10.
我的女儿是成都一所小学3年级的学生。她活泼快乐,特别是在体育方面出类拔萃,经常和男孩子一道踢足球、打乒乓球。最近她被同校的一个5年级的男孩子喜欢上了。开始我都没有在意,她连着几天都回来告诉我说:“妈妈,有一个5年级的男孩子叫××的,他说他喜欢我”。我说:“喜欢你,你就跟他玩嘛”。她又说:“妈妈,不是那种喜欢……”为了把事情淡化,我故意不理解她的意思,跟她说:“你们每次出去玩,不是就缺男孩子吗?我们下次把他叫上(我们也组织了类似‘星星河’的活动)。”这下她急了:“妈妈,你怎么听不懂嘛。”然后她就告…  相似文献   

11.
这天,“巳”、“已”、“己”三兄弟碰巧遇到一起,真是难得,于是拉起手聊个没完。只听老三“己”说:“两位兄长,小弟我在外多年,如今本领高强了许多,光用我来组的词就有‘自己’、‘己方’、‘舍己为人’等等,大哥,你能行吗?”大哥“巳”一听,气就不打一处来。好呀,刚出去混了几年,翅膀还没硬呢,就想飞。刚要发作,转念一想:哎呀!自己虽然是大哥,在地支中也居第六位,但若用来组词也只有“巳时”一个,怎么能比得过三弟呢?不行,得想个办法。于是,他眼珠一转,比组字!对,用我做偏旁所组的字可多了,三弟保准比不过。于…  相似文献   

12.
人们的议论     
《高中生》2009,(5):64-64
在法国,国家研究院院士是有着崇高地位的,因此不少人都劝哲学家马伯利去竞争院士,马伯利说:“我不想争。如果我当上了,人家会说‘他怎么当上了’;如果我不当,很多人就会说‘他怎么没当上’。我认为还是后一种议论好呀!”  相似文献   

13.
龙龙说:“由‘三’构成的成语有许多。我发现这个‘三’字在不同的成语里,意思大不相同。今天我们就来讨论成语中的‘三’,怎么样?”  相似文献   

14.
正"我的孩子四岁多了,最近老是问‘什么是死亡’‘妈妈会不会离开我’之类的问题,这么让人忌讳的问题,该怎么回答他呢?""朋友的老公不幸去世了,最近她三岁多的孩子老是问爸爸去哪儿了,开始的时候,朋友就告诉孩子说爸爸出差去了,可是孩子似乎对这个答案越来越不满意,这让妈妈非常为难:到底该不该告诉孩子事实呢?""乐乐六岁生日那天,我应她的要求送给  相似文献   

15.
一、审题要认真 作正确切入点的选择来自对题意的科学分析和对材料中心的准确把握,因此,审题一定要“瞄准”切入点,击中关键。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要求,在作题目没有读懂以前,一定不要匆忙地先动笔,在没有真正理解题意之前就去做题,那肯定是不成功的。读懂,重在理解命题人的意图,要认真读题,要认真地揣摩题中的每一个字,从而明确题目要求,把握住写作重点、章中心、取材范围及体要求。如果是给材料的作题,还要认真读好材料以及题目对使用材料的提示和要求。对材料阅读分析一遍,没有理解,就来第二遍,甚至第三遍都可以,直到真正把握题意为止。例如:“一个富人去请教一位哲学家:为什么他有钱以后很多人不喜欢他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说:‘向外看,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外面有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白银。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  相似文献   

16.
开心一刻     
什么做的两岁的小女孩沙沙学识字,妈妈指着树木的“木”字问:“这个字还记得吗?”沙沙摇摇头。“再想想!”妈妈拿过一个小木板凳问:“嗯,你看这个小板凳是什么做的?”沙沙大叫道:“屁股坐的!”先见之明小约翰对皮特的同学说:“我妈真是有先见之明呀!她说今天会下雨,叫我带上伞,你瞧,果然下雨了!”皮特说:“我妈更有先见!她说:‘反正小约翰会带伞的,你就同他共用一把伞吧!’”着邮局的服务员称了一下小明的信后说:“小朋友,你的信超重了,请再贴一张邮票。”“岂不是更重了吗?”小明问。数学课上,教师对一位学生说:“你怎么连减法都不会。例如…  相似文献   

17.
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栏目,是我喜欢的节目之一。6岁的女儿王戈为了讨好我,也跟着叶公好龙起来。有一次,我正看得入神,王戈冷不丁地说:“妈妈,既然你那么喜欢这个节目,干脆我们家也办个‘焦点访谈’吧。”我说:“好啊,咱们就来个家庭‘焦点访谈’!”  相似文献   

18.
佳佳8岁了,上小学二年级。他的妈妈说:“佳佳从小就很聪明,特别善解人意,有一次我起晚了,就干脆请了病假,也没送佳佳去幼儿园。结果,我的一个同事因此来看我,聊天时,那个同事开玩笑说,‘妈妈病了,佳佳没去幼儿园,有没有影响妈妈休息呀?’我真怕孩子说出实话来,结果,佳佳说,‘我才不会,妈妈病了,佳佳给妈妈倒水,拿药,老师说这才是好孩子。’我后来问他,为什么说我病了给我倒水,他说,妈妈病了才不会被扣钱。我后来和亲戚一说,他们都说这孩子聪明,将来一定有出息。”  相似文献   

19.
你能想象一个5岁孩童眼里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吗?现在已是成年人的我,正渐渐淡忘孩提时代的记忆。印象中,幼小的我早早被父母送去少年宫的舞蹈班,所以我的5岁基本上是在每天重复无数遍同样的基本动作中度过的,但那时候我却并不觉得枯燥,印象较深的竟然是:少年宫的课间点心特别好吃。小杰是在电视剧《最后的子弹》中扮演我"儿子"的小演员,他只有5岁,是个干净漂亮的孩子。初次见到他,是在摄影机旁的空场上。阳光下,由妈妈领着的小杰梳着小分头,表情略显严肃,看到我就怯怯地笑,露出晶莹剔透的小虎牙,格外好看。于是,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孩子。由于小杰妈妈怕小孩吃多了糖影响换牙,常常控制他吃糖的数量。于是在片场,小杰经常会眨巴着大眼睛求我说:"‘妈妈’,你就说是你要吃,再让我妈妈多给我  相似文献   

20.
<正>我和姐姐共同的小伙伴明明下周要过生日,妈妈问我们要给他准备什么生日礼物。我说:“买他最喜爱的曲奇饼干吧!明明喜欢吃甜点。”姐姐说:“花钱买的多没诚意,不如我们一起给他做一份手工曲奇饼干吧!”“这个主意不错!可是怎么做呢?”我用求救的目光望向妈妈。妈妈立刻拿出手机打开网页搜索曲奇饼干制作视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