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信体小说从一诞生,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理查森的《帕梅拉》作为现代意义上的第一本书信体小说,促进了小说的发展,理查森也被誉为"英国小说的奠基人"之一。陀思妥耶夫斯基(后文称陀氏)的《穷人》也运用书信体来塑造俄国经典的"小人物"形象,使其一举成名。《帕梅拉》和《穷人》的书信体写作,揭示书信体小说不断产生流变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艾里斯·沃克是当代美国文学界最杰出的黑人作家之一,其小说作品《紫色》使她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的黑人女作家。在其小说和文学评论中提出的"妇女主义"概念受到美国黑人权力运动和妇女运动的深刻影响。以爱与赎罪为灵魂的妇女主义思想始终贯穿于沃克的艺术创作,作品《紫色》为杰出代表。妇女主义是解读沃克不可或缺的金钥匙,妇女主义批评也成为当代美国文学文化批评中不可忽视的少数话语。  相似文献   

3.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批评流派提出的重要概念。本文以该理论为切入点,分析托尼·莫里森代表作小说《宠儿》中情节安排、叙事视角的陌生化策略的运用,使作品具有了独特的审美效果,同时探照了黑人的精神世界和被戕害折磨的心灵。  相似文献   

4.
侯佳希 《林区教学》2014,(11):37-38
什克洛夫斯基是俄国著名的形式主义理论家兼文学作家。他于20世纪20年代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理论文集和散文小说。其中,书信体小说《动物园,或不谈爱情的信札,或第三个爱洛伊丝》脱离了传统的书信体小说的形式框架,在内容上兼具了文学性与理论性,极具创造性地将书信、文评、政论等多种形式体裁杂糅于一体。  相似文献   

5.
艾丽斯·沃克获得普利策文学大奖的小说《紫色》以书信体的小说文体形式生动地刻画出主人公与黑人内部的性别意识抗争以及自我认识的历程。从文体学的视角出发去审视《紫色》,其书信当中出现了寄信人地址和时间的空白、写信人签名空白、结束语阿门的空白以及人物姓名的空白。主人公茜莉笔下的这些空白与其内心变化之间建立了互动关系。因此,探究小说书信格式当中的空白与隐现的转换艺术,有助于更轻松地直观人物形象,体会《紫色》的深刻主题。  相似文献   

6.
爱丽斯·沃克是20世纪中后期一位出色的黑人女作家,她的小说《紫色》是一部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经典作品。本文介绍了小说的创作背景和梗概,主人公女性意识觉醒及其身份认同并最终获得经济和精神的独立是小说的主题;小说采用书信体的艺术手法,运用南方黑人的语言,乡土气息浓郁。  相似文献   

7.
"陌生化"理论是俄国形式主义批评最重要的理论之一.而余华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突破了传统的情节逻辑和语言规则,运用陌生化叙事手法,使故事显得荒诞、离奇.文章以形式主义批评的视角来探析余华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中的"陌生化",感受小说中情节、语言和叙事时间的陌生化,体会余华小说的叙事风格,增添对余华小说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8.
《紫色》的叙述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紫色》是一部长篇书信体小说,沃克运用了双重聚集、复调技巧和自由直接引语的独特叙述模式揭示了黑人的精神世界及白人与黑人的异同,充分体现了她强烈的黑人民族思想和对民族团结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9.
《大都会》(Cosmopolis,2003)是当代美国小说家唐·德里罗的第13部小说,因复杂的内容、独特新颖的创作手法和丰富的思想内涵成为近年美国小说家所创造的最优秀的作品之一。用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对《大都会》进行解读,唐·德里罗对小说的语言进行了"陌生化"处理,从而使得作品的审美难度和审美价值增加,此法的运用是该作品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本雅明的“救赎批评”理论将作品分为实在内涵和真理内涵,实在内涵相当于我们可以从中观察、分析出的作品的形式、结构、象征、主题等外观,真理内涵相当于使作品历经久远仍散发光辉的深层内蕴。评论所探寻的是作品的实在内涵,批评所揭示的是其真理内涵。在对歌德的《亲合力》详尽分析后,发现作品的实在内涵表现为“神话式的东西”,包括“魔力”与“断念”、死亡意象、暗喻与预示。在对小说的实在内涵做了剖析与剥落之后,本雅明得出《亲合力》的真理内容为“救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