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南 《新闻窗》2011,(1):114-115
一、手机短信广告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992年12月3日.全球第一条手机短信在英国诞生。而我国则于1998年开通短信业务,从此,短信在中国成为最受欢迎的业务之一。在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中国,中国移动2001年的短信数量达159亿条,2002年达到500多亿条,2007年中国手机短信发送量达5921亿条。  相似文献   

2.
据统计,到2005年底,我国手机用户超过3.93亿户,居全球首位,平均每天有9亿条短信在中国用户的拇指间传送。2004年全球的手机短信发送总量是5100亿条,中国就占了三分之一,而美国1.5亿手机用户一年的短信发送总量还不到中国人一个星期的发送量。为什么中美两国在短信使用量上有如此巨大的差异呢?  相似文献   

3.
手机短信业务的出现晚于互联网。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手机短信在英国由沃达丰公司通过GSM网络成功发送。短信引进中国已有五六年的时间。近两年短信的发展尤为迅速,聚集了巨大的“拇指一族”,促生了蓬勃红火的短信经济。很多学将继互联网之后出现的手机短信称为“第五媒体”。  相似文献   

4.
就全世界范围而言,中国手机短信使用者的总体数量和人均短信发送总量均显著高出欧美国家,手机短信在中国人群体中的高使用率、短信人际传播在中国人际交往中显示出的强渗透力和持久热度表明,跨文化心理是研究中国人手机短信人际传播的有效路径。本文以此为视角,从中西方面子观的比较入手,透过中国人面子文化的解读,对手机短信人际传播及构建的人际关系特点进行分析。面子在中国人际交往中起到的主要作用在手机短信人际传播中有着特定的表现,本文就较为突出的两点作相应阐述:一、短信人际交往的纯文本优势——说话"绕圈子";二、"面子"与短信人际交往。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04,(2):83-83
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已达到2.5亿,平均每天有超过3亿条短信在用户的拇指之间传送。来自世界GSP协会的统计,2003年世界范围内手机短信总量为5100亿条,其中中国达到1700亿条,占全世界短信量的1/3。手机短信除了聊天、问候外,还有订制新闻、收看天气预报、参与答题游戏等多项增值业务,而其构成的产业和市场被人称为“拇指经济”。在年轻人中间,“短信聊天”成为一种时尚,逢年过节,短信息更成了传递感情的新媒介。羊年春节之后,股市中短信概念也应声而起,相关个股曾时盘中的亮点。有统计数字表明,猴年春节发送手机短信超过70亿条…  相似文献   

6.
郝晓云 《今传媒》2007,(5):60-61
手机短信是一种新兴的以人际传播为主的传播媒介,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手机短信在英国沃达丰的GSM网络上通过PC向移动电话发送成功后,短信便迅速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个人通讯工具.2005年底,我国发送短信总量为3046.5亿条,平均每天有9亿条短信在用户的拇指间传送,而2000年短信发送量为十亿余条,六年间增长了300倍.(1)生活中随时随处可见的短信聊天已经成为继谈话、书信、电话、E-mail、网上聊天之后的一种新的重要的人际传播手段.  相似文献   

7.
《传媒》2010,(12):38-40
2000年~2003年 2000年5月17日.中国移动公司正式开通短信(SMS)服务,第一条短信的发出,宣告了手机媒体化的开始. 2002年春节,中国手机短信拜年火爆.2002年,手机短信发送量达到900亿条.  相似文献   

8.
手机短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手机短信用户的普遍性及短信服务的特点,提出了将手机短信用于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具体形式及服务的内容,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手机短信迅成大众传媒“第五媒体”监管应入视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统计,刚刚过去的春节,短短7天全国短信发送量达到98亿条!而去年春节期间是70亿条。今年除夕,广州移动的短信流量达到5217.1万条,广州联通的短信流量达到4100万条,也就是说,广州市除夕之夜手机短信流量合计近1忆条。春节8天,广东人发送的手机短信超过10亿条。 来自权威部门的统计显示,中国手机短信近5年增长速度惊人,1999年只有1亿条,2000年增  相似文献   

10.
手机短信息服务简称手机短信即Short Message Service(SMS),目前在我国很流行。2001年我国内地手机短信发送量156亿条,其中31亿条是由服务提供商即Service Provider。(SP)发送的内容服务信息。2002年我国手机短信发送量预计超过300亿条,实际发送约900亿条,呈爆炸式增长。全球手机短信发送量将超过3600亿条。手机短信息服务的内容种类很多,但是其中娱乐类和新闻类信息的贡献最大。新闻短信的数量占服务提供商短信发送量约40%。目前全国城镇地区18岁至60岁的手机用户中有近40%的用户收  相似文献   

11.
王薇 《新闻传播》2009,(6):44-44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由于除夕之夜手机短信发送量暴涨导致信道拥堵。据移动和联通的统计显示,在2009年的春节8天里,全国用户发送了126亿条手机短信,手机用户数快速增长是短信发送量增长的直接原因。截至2008年底.全国手机用户数达到6.41亿,比上年末新增9392.4万户.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手机网络及其软硬件的发展,手机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和多样化。其中短信服务的出现,迅速催生了一系列基于手机短信的信息服务项目,如:手机报、天气预报等。笔者认为,作为传统信息服务机构的档案馆,利用手机短信这个新的信息平台来延伸自己的服务,为用户提供更实时更方便的信息服务,也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手机短信服务的优点实时性:通过手机获取信息的及时性是其他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用户定制的短信服务信息,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  相似文献   

13.
德国:商家发短信,机主得先同意记者在德国生活多年,几乎没收到过垃圾短信。为更充分了解情况,记者采访了德国政府数据保护事务专家沙尔。据他介绍,德国2003年就通过了《联邦反垃圾邮件法案》(包括短信)。法案规定,任何机构向用户发送推销商品和服务的手机短信,都得经过用户的书面同意,而从21时至次日8时发送的广告需再次征得用户同意。即使用户同意了,商家短信也得注明是"广告"字样。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中国,与手机普及最直接相关的文化事象,就是手机短信的风行,在手机短信中又以短信诗最具有中国特色。其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艺术手法上都与具有数千年传统的民歌一脉相承,与《诗经》六艺相关联,  相似文献   

15.
基于Web Services的个性化短信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满足用户对信息实效性的需求,图书馆开始使用手机短信为用户提供即时信息服务。文章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为例,通过用户需求分析,提出了基于Web Services的个性化短信服务系统模型,并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设计方案与实现步骤。  相似文献   

16.
怎样当好短信编辑,在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前提下,满足各层面不同用户的需求,是新媒体从业者需思考的问题. 手机短信的报道内容,出自对已发布或即将发布的新闻稿件的挑选、编写,是将其他媒体新闻转化为手机新闻的"二次加工",换言之,手机短信内容全靠"编".  相似文献   

17.
文化社会学视角下的短信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短信息成功发送以来,短信传播的发展势头之快令人目不暇接。2000年中国的短信传播发送量只有10亿多条,到2007年则达到了5921亿条,2008年仅在春节假期,全国手机短信发送量就超过了180亿条。如今,短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被不同领域、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的人广泛地认同和接纳,  相似文献   

18.
赵志刚  高霞 《新闻前哨》2003,(11):34-34
统计显示,2002年中国手机短信发送量接近1000亿条,15至25岁年轻人是主要使用群体,每天平均要发送短信近10条。人们用手指疾速拨弄手机键盘的同时。也在随时随地传送着各种信息和情感。在拥有近两亿手机用户的中国,手机短信衍生出的“拇指文化”成了一种时尚。  相似文献   

19.
王萌 《新闻界》2005,(6):140-140,145
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沃达丰的网络上通过电脑向手机发送成功,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条手机短信的诞生。2000年5月17日,中国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开通了(SMS)服务.发出了中国第一条短信。直到今天,手机短信已经走过了五年的历程。在这五年中,它迅速被国人认可并接受,成为一种新的沟通交流和娱乐工具。短信传播给传统传播学理论带来了新的冲击,拓宽了传播的广度,形成“点——点”、“一点——多点”的交互立体传播模式;对传统“把关人”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短信传播中信息的流通处于真空状态,特别是随着短信息转发速度的提高,信息会以几何级数迅速传播。  相似文献   

20.
关金 《记者摇篮》2008,(10):29-30
最近,国家广电总局对手机短信参与的广播电视节目做出新的规定.除了要求各地禁止开办竞猜类、答题类、游戏类等广播电视互动节目之外.其他手机短信参与的节目.一律不得涉及政治性、敏感性话题。如何正确理解国家广电总局的规定,更好地发挥手机短信在广播节目中的作用,是摆在广播人面前必须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仅就短信介入广播的作用,短信介入广播的失当,短信介入广播中的管理等问题做一点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