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要把被分析的物体隔离出来,只分析它“所受的力”,一不分析它“所施的力”,然后—一拨出该物体所受各个力。在分析物体受力时,常出现的错误往往在两个字上,即“多”和“少”。为了不‘“少”分析物体所受的每一个力,应当按以下顺序考虑:①考虑重力。②考虑弹力。从物体是否拉紧或压向别的物体出发,确定它是否受到拉力、压力、支持力等弹力;分析时应从物体的一端开始,顺次找它周围的接触物,从一而确定物体所受到的弹力作用。③考虑摩擦力。从物体与周围的接触物之间是否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出发,确…  相似文献   

2.
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和过程分析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两个最基本的要求,受力情况决定物体的运动情况,运动情况反映物体的受力情况.受力分析要注意按顺序分析,一重力(电场力、磁场力、分子力等),二弹力,三摩擦力,四其他力,避免  相似文献   

3.
正确分析物体所受的力,是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关键,因此在分析物体受力时要做到准确无误。具体步骤如下:一、确定研究对象,即分析哪些物体受力。二、了解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即分析受力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等状态。三、找出作用在研究对象上的全部力,不遗漏、不重复。通常按下列顺序分析。(1)重力。作用于物体的重心,方向总是垂直向下,与物体的运动情况无关。因为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要受到地球的吸引,因此在研究地面物体受力时,首先应把物体重力考虑进去。(2)弹力。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且发生形变的物体之间,一般分两种:一种…  相似文献   

4.
力、力和运动两章知识是力学的基础,对同学们学习后面各章内容至关重要.力的概念、力的种类、二力合成、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二力平衡条件、摩擦力是中考中常见的考点.现从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中选出几道有一定难度的试题,帮大家分析解题思路和突破难点的关键.一、受力分析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1)确定研究对象;(2)按次序分析受力;(3)画出受力图或示意图.在通常情况下,首先,分析物体受到的重力作用.除题中已特别指明某物体是“轻质”、“轻小”时可以忽略重力不计以外,其他情况均应考虑重力的作用.其次,分析有无摩擦作用.…  相似文献   

5.
力学的任务是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机械运动的规律,因而关于物体受力及其分析就成为力学的关键。在众多的力学教科书中,都是在介绍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特性的基础上采用“隔离物体法”受力分析。本文就这种传统方法在解决动力学问题时的不足提出建议,指出就力的产生和效应将其分类,然后按分类法分析物体受力。期望同广大力学工作者一同探讨。  相似文献   

6.
物体受力分析是高中物理力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不少学生在解较复杂的力学习题时,往往感到“老虎吃天,无处下爪”.究其原因,是不能正确地对物体进行受力情况分析,不是漏掉某一个或几个力,就是重复或多加了某一个或几个力,因此无法按题意要求解答.不能正确进行受力分析的原因,是对力的本质和各种不同形式的力的产生条件模糊不清.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力的本质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只要物体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物体就受到了力;  相似文献   

7.
用“物体受力分析”法并作出物体受力图,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而分析物体受力情况要知道“要领”,即:1郾明确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可以是物体,可以是质点,也可以是物体系(如机械整体),对于具体问题要进行具体分析.2郾弄清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是静止或运动).3郾一般问题中应首先找出与受力物体相关联的所有其他物体,然后按照重力、摩擦力……的顺序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现举简单机械系统中有关力学问题为例,用受力分析法来解答有关问题.例1向车上装重物,常用木板搭成斜面,把重物推上去(如图1)(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这样就比较省力,…  相似文献   

8.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常见的弹力有细绳拉力、接触面压力、支持力等.涉及弹力的各类问题是考试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要正确分析弹力,往往需要对物体的其他受力情况、平衡情况、运动状态等有全面了解,进行综合考虑.当影响弹力的一些因素发生“突变”时,弹力也可能随之“突变”.对这类“突变”问题的剖析有助于暴露学生受力分析中的思维弱点,  相似文献   

9.
正确分析物体受力情况,作出力的示意图,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那么,如何正确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呢?一、明确研究对象分析物体受力情况,首先要确定被研究的对象,这个对象就是受力体.如图1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要分析物体A受力的情况,A是研究对象;若要分析物体B受力的情况,B就是研究对象.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只需考虑该物体受到的力,而不必考虑该物体对其他物体的施力情况. 二、弄清有几个物体对研究对象施加力的作用,并依次分析各力这一过程要做到两个“防止”.其一是谨防“漏力”.初中学习阶段分析物体受力情况…  相似文献   

10.
学习力学时,必须正确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对“梯子”这一类问题的解剖,有助于初学者学会正确地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在受力分析时,常用到三种力,即万有引力(主要是重力)、弹性力(主要指正压力和张力)、摩擦力。要熟悉这几个力的特性,分析时,要正确画出所受的力。不能无根据地随意加上一个力;也不能粗心大意而漏掉一个力;更不能把作用在别的物体上的力拉过来。  相似文献   

11.
一、平衡物体的受力分析物体受力分析就是把选定的物体(即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情景中所受到的力找出来,并画出受力图.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并且受力分析思想还贯穿在整个高中物理学习中.受力分析的基本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确定受力物体;2.隔离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将研究对象隔离出来,进而分析周围的物体对它施加了哪些力;3.画出受力图示——一边分析,一边在受力图上准确地标示出各力的方向;4.分析受力顺序——一是场力(如重力),二是弹力,三是摩擦力,最后把其他力(题目中给出的附加力)标出.例1如图1所示,竖…  相似文献   

12.
<正>在物理问题中,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是运用力学规律列方程的前提。下面就正确进行受力分析需要掌握的三种方法逐一分析。1.基本概念法:从"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一概念着手,搞清楚研究对象与哪些物体之间有相互作用,分析时可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的顺序逐步进行。例1如图1所示,光滑小球处于平衡状态,试分析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学生往往对“惯性”这一概念存在很模糊的认识、当让他们解释课本第67页图3—7车上木块倾倒的原因时,这种模糊认识可归纳为下述几个方面。一、认为力是使物体产生运动的原因,因而把物体的惯性看作是驱使物体运动的一种“力”即“惯力”,运动物体本身就具有这种力。所以他们说:“因为小车遇到障碍物,阻止了它向前的运动力,而与车一起运动的木块还有向前的力,所以它向前倒下。”而实际上恰恰相反,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向后的,它并没有受到向前的力。二、把惯性和惯性定律混淆,认为只有物体不受力时物体才具有惯性。所以他们说:“因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时,都具有  相似文献   

14.
力学研究的中心课题是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力和能是力学的两条主线。本文对高中物理(必修本)力学部分的重点、难点扼要归纳和举例分析。 1 物体受力情况分析 分析某个物体的受力情况时,通常要把这个物体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分析周围有哪些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并把这些力一一画在受力图上,这种方法叫做隔离法。用隔离法分析受力,既不能漏掉实际存在的力,也不能添出无中生有的力。一般可按下述顺序来考虑:首先考虑重力,其次着周围跟哪些物体相接触并有无弹性形变来判定有无弹力,再根据与它相互挤压的粗糙接触面之间有无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来判定有无摩擦力。  相似文献   

15.
如何分析平衡力呢?这里要解决两个问题:(1)对物体的受力要正确分析;(2)理解平衡力存在的条件。首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即要准确无误地分析出一个物体所受的全部力,不能多也不能少。介绍一个分析力顺序的顺口溜:“重力一定有,弹力看四周,分析摩擦力,不忘液气浮。”在这里,“弹力”指支持力和压力,“液气浮”指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浮力。如果  相似文献   

16.
受力分析不仅是研究物体运动和平衡的前提,亦是检查我们对力学基本概念及公理掌握和运用的熟练程度的有效途径。本文就静力学平衡问题中的受力分析,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谈谈个人的认识。知识是先导学习受力分析或作受力图必须以一些基础知识作先导。静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公理、约束等知识是静力学受力分析的基础,深刻理解这些知识对学好受力分析和受力图极为重要。首先要掌握好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个概念看似简单却内涵丰富,它不单阐明了力是什么,也表明了力和物体不可分的关系。由于“力”是“相互”的,所以物体之间的…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力”的问题我们知道日常生活中的推、拉、提、压、挤等都是力的作用,要产生力的这种作用,必须有相互作用的物体存在,从实际例子我们可以分析得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而且当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两个以上的物体存在。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前者是施力物体,后者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相互依存、同时存在。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物体直接(接触)作用,如手提水桶、马拉车等;另一种是物体之间的间接(不接触)作用,如磁铁对铁钉的吸引力、空中飞行的飞机受重…  相似文献   

18.
“隔离法”和“整体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教材中虽然没有介绍和要求。但如果在实际学习中作适当的了解 ,对培养思维能力 ,掌握力学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隔离法”和“整体法”优化 ,解“连接体”竞赛题 ,更能体现它的魅力。1 方法简介 :在解力学问题时 ,若有几个物体一起运动 ,或一个物体同时有几个力作用 ,为了便于分析物体受力情况 ,求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往往把需要的那个物体 ,从整体中抽出来 ,单独分析周围物体对它的作用 ,用力的图示法把作用在物体上的几个力形象地表示出来。这种分析物体受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受力分析是研究力学问题的重要步骤,也是正确分析和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之一.但是学生对受力分析问题却不知如何下手,因此有必要谈谈受力分析的有关问题.对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程序为:第一步:确定研究对象,把要研究的对象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第二步:严格按“先重力,后弹力,再摩擦力”的顺序分析.  相似文献   

20.
所谓“受力分析”,不外乎是:分析物体(指刚体,以下皆同)的受力的个数、力的性质和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在中学物理和普通物理教材中,进行受力分析时,一般除了分析物体的受力个数、(?)的性质外,仅仅对力的大小和方向进行分析,而对力的作用点并没有作深入的分析。也就是,研究的“物体”受力分析,其对象通常是指“质点”。正因为研究受力分析的主要对象是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