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家庭教育是以亲子关系为中心展开的教育。夫妻之间的情感是否真挚,关系是否平等,关系到家庭的氛围和亲子之间的沟通,而亲子沟通的好坏又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效果。在家庭生活中,许多夫妻教育孩子的意见不一致。专制的家长相信“不打不成才,棒打出孝子”;溺爱孩子的家长认为“不能让孩子受自己曾经受过的苦”、“树大自然直”。夫妻间意见不一致,又没有平等发表意见的家庭氛围,甚至当着孩子的面暴露出夫妻间的矛盾,孩子会更加不好管教。此时,最需要夫妻间坦诚地沟通。平等的夫妻关系就是相互沟通的前提。前不久,看到著名歌唱艺人李玲玉说她教…  相似文献   

2.
常听到有的家长说:“如果让我再有一个孩子,我就知道怎么做家长了。”这说明家长在通过比较的方式学习家庭教育方法,常与自己以往的教育经验相比较,也常与别人的教育经验相比较,其实这都是从家庭生命周期的角度学习做家长。但不适宜的比较妨碍家长获得家庭教育的真谛。有个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他妈妈就给他安排了从周一到周日的翔实的课外学习计划。问她为什么要把自己和孩子都搞得这么累,她说同事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女儿,现在北京一所著名的高中读书,是被保送进去的。这个孩子每天都学到深夜,没见过她出来疯跑,家里静得跟没有孩子似的。她得…  相似文献   

3.
做教师的经常能听到家长这样的抱怨:“我的孩子一点儿也不爱学习,不认真做作业,我一点儿办法也没有”“老师,孩子根本不听我的,您帮我多管管”。显然家长对教育的认识陷入了一个误区:学校就是管学习的地方,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任务。其实,教育是需要全社会共同来关注的,特别是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教育中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4.
我家上小学的儿子聪明,智商也高,就是学习成绩差,还有许多坏毛病,如说谎、顶嘴等.我们夫妻经常为孩子的问题发生矛盾.孩子的父亲很严厉,孩子一有问题他就爱发脾气,而且马上为孩子制定出多条规矩来.即便是这样,孩子仍然没有什么变化.我很无奈,也很沮丧,不知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5.
编前语:在许多家长看来,家庭教育是件极困难的事情,必须时刻对孩子提高警惕,一旦发现问题便重火力进攻。可是您是否了解,真正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家庭教育也要举重若轻(一)文\王晓春在一次家教研讨会上,我认识了齐女士。她是一位职员,并不是专门研究教育的,但是我听了她的发言,觉得她在教育孩子方面,比许多教育工作者都要高明。她的孩子叫小阳,上小学二年级。会后,我写了下面这篇文章,供广大家长参考。文中的按语是我加的。鼓励孩子在老师面前表达自己齐女士对小阳说:“你有什么要求,要直率地向老师说。你说了,至少有50%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家长教育孩子,彼此之间会发生矛盾。这种矛盾,有时发生在孩子的父母之间,有时发生在孩子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之间,有时也发生在孩子的父母与祖辈之间。我在家庭教育咨询中,经常遇到这样的事例。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家庭一向信奉“丈夫唱白脸,妻子唱红脸”的教育策略。但是,这一“红”一“白”往往并未使家庭和睦,孩子健康成长,反而还经常引发家庭战争。夫妻们为什么南辕北辙呢?笔者曾经深入几个熟悉的家庭,了解其内幕。请听一听下面两对夫妻的自述吧,也许您会了解夫妻对抗的症结所在。我父母就是这么教育我的 张海红(丈夫为公司职员,妻子为幼儿园教师,口述者为妻子张海红):我是一个10岁孩子的母亲。在我小的时候,我爸爸妈妈就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来教育我们的。我记得很清楚,有一次,我考试没有考好,我爸手里拿着大扫帚疙瘩…  相似文献   

8.
经常听到一些结了婚的先生抱怨:自从有了孩子,妻子的眼中就只看得见孩子,自己在她的眼中和心中越来越没有位置。每听到这些的时候,我就想起日本青少年研究所所长千石保先生讲的一个精彩典故:中国的父母和孩子睡在一张床上的时候,往往会睡成一个“川”字形,就是父母睡在两边,孩子睡在中间。他要说的不是一个简单的睡觉习惯问题,而是这一习惯里蕴含的观念。一对夫妻有了孩子,这个孩子好像就插在了这对夫妻的中间,夫妻关系让位于亲子关系。表面看来这是我们重视孩子,疼爱孩子。但是看完了这期的话题,也许您对这个问题会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减少离婚对子女的伤害@主持人—赵忠心赵老师:我有一件左右为难的事,想听听您的意见。我们夫妻结婚10年,有一个儿子正在上小学。由于我们夫妻感情不合,经常闹矛盾、吵架,我们一吵架,孩子就吓得宜哭。为了孩子,我也曾做过一些让步,但我丈夫却更变本加厉地吵闹。...  相似文献   

10.
我家的外甥女辰辰是个伶牙俐齿的孩子,她说话直来直去的,专爱挑别人的毛病,全然不顾别人的感受。我经常被她气得说不上话。有时想想竟然常被6岁的孩子“将军”,真是有些不甘心。苦思冥想了很久,我终于想到了一个对付她的“锦囊妙计”。以前我和她对话时,经常让着她,觉得孩子还小也就不去计较。但我发现这样做只会让她愈演愈烈、更加肆无忌惮地说别人。所以我觉得,不应该觉得孩子小,就可以让她“为所欲为”,而应该适时地让孩子也接受这种“礼遇”,让她做换位思考,体验别人当时的处境和感受。所以后来我也经常挑她的毛病了,如:…  相似文献   

11.
有一个学前班儿童,漂亮聪明,嘴巴乖甜,乐于助人,逗人喜爱。一天晚上,我请她到屋子里搬一张小凳子,她说:“我不搬。妈妈说我傻,经常给别人做事,没有得到一角钱。”毋庸置疑,孩子的妈妈给其上了“教育课”。父母给孩子类似的教育,表面是心疼儿女,实际却把孩子往自私自利的邪道上拉。长此以往,孩子就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私心膨胀,什么学雷锋做好事,学龙梅、玉荣热爱集体,学戴碧蓉舍己救人,学岳飞酷爱祖国,全部与他(她)无关,造成“心里唯有自己”的心态。这样,势必出现与同学不合群,与邻居不和睦,与同事不同心的违众现象。甚至为一己之利铤而走险…  相似文献   

12.
以导为主     
教育孩子一定要导管结合,并且要以导为主,以管为辅。那种偏面强调管的做法是不足取的。第一,以导为主,要舍得花时间。我对孩子教育舍得花时间,有时间就陪孩子一起游戏、学习、去亲友家串门或到大自然中去观赏、游览,使孩子体验到我不仅是她的母亲,而且是她的朋友。我还常常抽出时间来学习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书刊,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我还为孩子开辟了“小天地”,给孩子添置必要的学习操作材料和图书。当我确实无暇顾及她时,她也  相似文献   

13.
问:我有一个10岁的女儿,各方面表现都还可以,就是特别爱生气。比如和同学有点小矛盾,人家一会儿就忘了,她能记好长时间,这样和同学的关系不好不说,她自己也不愉快。我想这可能与她从小由老人带,被娇惯有关。我应该怎样让她改正呢?答:老人带的孩子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因为老人的生活圈子比较小,发生一点小事就会没完没了地谈论,这些对孩子心理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可能,最好让孩子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这样生活的范围也就扩大了。如果条件不允许,父母就要经常带孩子外出,见识更多的人和事。孩子的眼界开阔了,也就不容易总…  相似文献   

14.
我儿子新宇从小各方面都比较出色,今年上小学四年级,在班级里学习成绩一直是第一。上次考试考了个第5名,他就承受不了了,回家又哭又闹,竟然说不想上学了。我回想起他小时候学下象棋的情景,只几个月的工夫,就把下了几十年象棋的爷爷给赢了,大家都夸他聪明。从此以后,儿子就“只能赢不能输”,一输棋就哭,闹情绪对谁都不理不睬,爷爷只好哄着他每次都让他赢。我该怎么教育他呢?江苏淮安杜龙辉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类似的事情经常会出现,有些家长会认为“输不起”也是一种有“上进心”的表现,因此采取了迁就、放纵的态度;还有的家长会认为孩子这种…  相似文献   

15.
《少年儿童研究》2007,(7):103-103
问:我的孩子已经11岁了,上小学五年级,学习成绩一直就不太好,学校里教过的知识我经常要重复给她讲好几次,她也未必能掌握牢固。我也就慢慢接受了现实——我的孩子是个智力一般的孩子,不是天才。但是最近我发现她在有些方面的反应非常迅速,根本就不是我印象里的反应比较迟钝的孩子。我总结了一下,觉得孩子的智力正常,  相似文献   

16.
在半多世纪的教育生涯中,袁“走自己的路”,用实际行动实践自己“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信念;她热爱学生,真正做到了“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她创新实验,使她的名字和实验小学一起成了“金字招牌”;她执着探索语教育规律,形成了“细、实、活、深、严”的独特教学风格。她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学生,也从某种意义上影响和引领着整个中国小学语言教育界。  相似文献   

17.
Q杭州家长李云来电问:“我的孩子有自私、小气的毛病,有什么好的东西她先要,有什么好吃的她先尝。可是在集体生活里,大家应该互相谦让,互相帮助才行。我们劝说过她,但效果不大。请问,怎样才能有效地帮孩子改正自私、小气的毛病呢?”A主持:独生子女家庭,孩子承受着太多的宠爱,时间一久,幼稚的孩子就会在长辈的这种关爱中滋生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以为什么都应该是“我”的。要想纠正孩子这种坏毛病,关键在于家长智慧地引导和教育。我们看看杭州市学军小学的部分家长是怎么说的。观点1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最重要。我的孩子是由他的外婆带…  相似文献   

18.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听到他们说“妈妈,我不会”“爸爸,我不会”……每每遇到孩子这样的情况是时,考验的不仅仅是家庭教育的智慧,更是家庭教育的态度和情怀。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会经历一个从“我不会”到“我能行”“我会做”的过程,为人父母的我们,在孩子遇到这样的成长烦恼或困惑时,需要更多的教育情怀与教育态度,善待孩子的“不会”。  相似文献   

19.
李镇西 《湖南教育》2014,(12):55-55
真理总是有着具体的针对性。教育更是如此。对张三有用的方法,对李四未必奏效。但我们不少人偏偏相信教育有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我读到过一位北大新生母亲写的育儿经验的文章。她说她的经验是“不要给孩子施加任何压力”,说“要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由自在地生长”。因此,从孩子小时候,她就没有责骂过孩子一次,更别说体罚了;在学习上,她的做法是“顺其自然”。最后的结果,至少从应试的角度看,她的家庭教育的确成功了。  相似文献   

20.
良好的夫妻关系是家庭幸福的关键,也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孩子的天空是夫妻共同支撑的,夫妻之间的爱与和谐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会让孩子的心理健康阳光。可是现实生活不是童话世界,爸爸妈妈会因为各种问题争吵起来。爸爸妈妈的争吵会给小朋友带来些什么样的影响呢?让我们来听听小朋友怎么说——1.小朋友们平时看到过或间接知道父母争吵闹矛盾吗?小朋友们齐刷刷地说:“看到过!”“爸爸妈妈昨天还吵架了。”“经常看见的。”“我是偷偷看见的。”……(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场面热烈得像炸开了锅。)画外音:爸爸妈妈都在人间烟火中生活,所以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