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给予孩子积极的注意每一个孩子都有需要父母给予爱抚的积极注意的天性。但是,如果他从父母那儿能获得的唯一的注意是训斥的消极注意,他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了,因为他以为消极注意总比没有注意要好。一般家长更多地是当孩子行为出轨时才给予注意。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孩子做出更多的不良行为表现,因为这是他们能获得热望中的父母对自己注意的有效方法。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孩子不良行为的心理和行为的习惯动势,不良行为也就会随之而不断出现。  相似文献   

2.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很多父母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对于独生子女的教育,父母们感到越来越难以掌握尺度。就像某心理学家所说:“父母不愿意重复他们成长过程中接受的专制教育方法,结果在教育自己的子女时无法确定界限。”不少父母在对待他们与子女关系的问题上处理不当,使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陷入了种种误区。 给孩子过多的表扬 很多父母认为对孩子应以正面教育为主,所以他们给予孩子过多的表扬,而很少让他遭到拒绝,受到挫折。其实,这是父母与子女关系中一个最大的误区。在父母的呵护下,孩子的各种愿望都能得到满足,他们不知…  相似文献   

3.
有的孩子把洗澡当做一天中的一件乐事,而对另一些孩子来说,洗澡简直就是一种灾难。一两岁的小不点儿不愿意洗澡,有的是因为他们害怕肥皂沫流进眼睛或担心自己被水冲垮,而大孩子不愿意洗澡则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用不着洗澡或者不想让洗澡打扰自己的活动。不管是什么原因,当家长的都应该帮助孩子享受到洗澡的乐趣,至少可以做到不必大吼大叫就能让孩子去洗澡。 1使洗澡成为有趣的活动 首先要让孩子感到安全舒适。父母的手冰凉或动作鲁莽,都会使孩子感到不安全。要尽量做到恰到好处。同时,洗澡时要和他玩耍、说笑,喊他的名字,千万别像…  相似文献   

4.
如果问孩子为什么对父母不满和对父母有什么要求时,常听到的回答是:父母不理解孩子的心愿,致使孩子不听话,不用心学习。如有的父母吩咐孩子做什么事情时,只顾自己方便,不管孩子是否愿意。常常是孩子刚坐下来学习,  相似文献   

5.
张锦贻 《家庭教育》2009,(12):14-14
常常听见父母们叮嘱孩子:放学以后,好好地写作业哦!尽管孩子们都答应着,实际情况却并不一样。父母们都很忙碌,不可能每时每刻都伴随在孩子身边。孩子放学回家,是否按时、认真地完成作业,主要在孩子自己。那么,为什么有的孩子会不把父母的话记在心上?难道他们不想让自己当个好学生?做个好孩子?  相似文献   

6.
当父母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各种比较时,他们可能不知道,不恰当的比较带给孩子的并不是向上的动力,常常会让孩子抵触、反感甚至  相似文献   

7.
不管多大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意愿和喜好,因此,当您向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时,孩子如果不愿意接受就有可能产生抵触情绪,而如果您变换一种表述方式,使孩子感觉到自己被尊重时,他往往会很听话的。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的小干部都是以老师指定为主,同学选举为辅,小干部的任期也往往很长,一般只做小的调整,不做大的变更,居然也像成人社会中的职务官街一样。虽然,现在有许多学校实行小干部轮换制,但是,有的孩子会在整个学生时代都当干部,我了解到212名小学生的真实想法。你是学生干部吗?你愿意当干部吗?从上表我们看出,有许多同学愿意当干部,主要原因是:为同学服务,受到老师夸奖;帮助老师,锻炼管理能力;当选为干部也就看出自己在同学心中的地位;有权威,比别人地位高,可以管别人;当班干部是一种荣誉;可以受到很多…  相似文献   

9.
考试是每个上学的孩子都会遇到的事情,学校里大大小小的考试检验着学生们每一个阶段的学习。孩子们难免有考不好的时候,即便是一些学习很不错的学生,他们也不是“常胜将军”。当孩子考试出现失误时,他们的父母是什么态度?孩子们对父母的态度有什么样的想法?我们在北京海淀区万寿寺小学和北京东城区的东四九条小学,对20余名五、六年级的孩子进行了采访。可以说,这20余名孩子所表达的话语代表了很多学生的心声。孩子的想法肯定有不成熟的地方,需要父母、老师的引导,但我们成年人也需要检讨自己的行为。希望这些孩子的心里话会对父母有所触动。由于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愿意留下自己的姓名,所以,我们只是把这些孩子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话进行了归纳,但足以让大家了解他们对父母的期望了。  相似文献   

10.
因为在工作中经常接触心理学方面的内容,所以在生活中我也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这些.特别是当我看到家长和他们的孩子在一起时每每会有一些不太适当的话语和行为,我总想告诉他们这样不好.我知道大部分的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这部分父母中的一部分还会通过多种方式学习家庭教育的方法.但教育是无形的,是有迹可循,也是藏于生活细节不被觉察的.家长也许不知道,那些不经意的小事可能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当看到孩子玩的玩具坏了时,有的家长急忙去帮他修理,可他却不高兴了;当看到孩子玩无聊的游戏时,有的家长立刻让他玩家长设计的游戏,可他却不愿意配合;当孩子正专注于某个游戏时,有的家长给他递过去一杯饮料,可他却不领情……有时候,家长认为自己非常认真地陪孩子玩游戏,可孩子却不快乐,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年轻的父母为此烦恼不已!  相似文献   

12.
当看到孩子玩的玩具坏了时,有的家长急忙去帮他修理,可他却不高兴了;当看到孩子玩"无聊"的游戏时,有的家长立刻让他玩家长设计的游戏,可他却不愿意配合;当孩子正专注于某个游戏时,有的家长给他递过去一杯饮料,可他却不领情……有时候,家长认为自己非常认真地陪孩子玩游戏,可孩子却不快乐,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年轻的父母为此烦恼不已!  相似文献   

13.
任性是独生子女的通病,主要表现为固执、抗拒、不服从管教,或者表面上答应,内心不服,父母不在旁边时,就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孩子不听话,父母的要求和愿望肯定难以实现,他们就会对孩子产生不满情绪,出现不理智的表现:有的会采用打骂的方式对孩子严加管教,有的对孩子放任自流,有的则对孩子采取妥协的方式,助长了孩子的任性行为。  相似文献   

14.
1998年,18岁的成都女孩刘亦婷,同时收到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威尔斯利学院和蒙特豪里尤克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并获得全额奖学金。2000年,其父母张欣武、刘卫华在作家出版社出版《哈佛女孩刘亦婷——素质培养纪实》。该书一出版,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已发行200万册。2004年初,他们又出版了堪称续集的《哈佛女孩刘亦婷之二——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刘亦婷,已成为许多家长心目中的偶像、教育的偶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学错榜样的代价也是无穷的。经验毕竟不是规律,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孩子。哲人说,…  相似文献   

15.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嗓门高、声音大,动辄训斥,特别是当发现孩子犯了错误时,更是大发雷霆,以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家长的威严,才能使孩子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殊不知,这样做不但收效甚微,还会使孩子对父母产生对立情绪,造成亲子关系的裂痕,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如果能按照孩子的心理,用和蔼的态度、低声调进行教育,就会像春风细雨滋润万物一样,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孩子得到荣誉后,父母感到高兴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要注意避免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要想让荣誉真正成为激励孩子的有效手段,使孩子有一颗正确对待荣誉的平常心,父母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从小鼓励孩子注重努力的过程,而不是把获奖作为终结目的。当孩子取得成绩后,父母不要因此提出更苛刻的要求,尤其不要和孩子说这样的话:“你要是不这样做,叫我多没面子。”或者是:“你要和别人比一比,你永远是最优秀的。”2.不要把获得荣誉和一些功利的因素相联系,比如获得三好生或者某种证书就能有什么好处之类的。3.孩子在客人面前…  相似文献   

17.
关于该不该设计孩子的未来,就我们家而言,我料想父母的态度并不相同。像我爸爸,是开放式的,提倡个性,鼓励创新,愿意让孩子去经受各种锻炼,甚至于必要的“受苦受难”,他不会给我画什么条条框框;但我妈妈就不一样,她对我就像培育一朵温室的花一样,精心呵护得没话说。家长有家长的看法,但从孩子的角度来看我们也会有自己的看法。家长愿意设计未来,但孩子不一定愿意接受啊,要是他只是表面接受、暂时接受或者根本不肯接受,家长白费心机又有什么用呢?如果家长有百分百的把握,而且又能够让孩子接受,设计设计还说得过去,可事实上…  相似文献   

18.
正当宝宝带着极大的好奇心,反复不停地问父母各种问题时,父母的应答及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自信与情绪。如果回应不当,甚至会令孩子产生羞愧感,恨不得自己从来没问过。不要试图劝阻孩子提问作为父母,对孩子每天的所有提问一一回答,似乎很难。但是,只要大部分时候,鼓励孩子提问,即便稍后回答,也完全合理。因为孩子们会渐渐明白,爸爸妈妈很忙,或者累了,但并不代表不在乎自己。如果父母反复劝阻孩子提问,对他们的成长发展则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因为如此变相阻止孩子正常的人际互动,  相似文献   

19.
父母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或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给别人玩。很多父母为此发愁:孩子不愿意跟别人分享,以后会不会成为自私的人?其实,孩子之间的分享并不仅仅是把玩具借给伙伴那么简单,如果孩子不愿意借出玩具,也并不代表他是一个自私的孩子。在孩子的交往中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情,孩子的心里在想些什么?还是让我们走进观察室,细细体验一回吧。  相似文献   

20.
赵翔 《家长》2013,(6):35-35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有的孩子对父母的批评不以为意,对表扬也毫不在意,父母的话似乎起不到一点作用。造成这种恶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用大吼大叫的方式来训服孩子。 如果你也经常对孩子大吼大叫,那么,请认真阅读《不凶不吼教出好孩子》,该书将告诉你,用冷静的方式对孩子进行管教,会让孩子感觉到你的教导是客观公正的,并愿意服从,而大吼大叫的教育方式并不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并且声调和结果往往成反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