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Halliday的“现代汉语语法范畴”揭开了阶和范畴语法理论研究的序幕 ,其主要目的是说明语言是什么 ,语言如何工作。该理论一提出 ,就受到当代数位语言大师的批评 ,该文简要回顾了Postal,Matthews等对级阶理论的批评 ;Butler等对类概念的批评 ;Huddle ston ,Palmer等对结构概念的批评和Postal对分类性质的批评。  相似文献   

2.
此处的“性”指的是一种语法范畴。性的概念是人类所共有的,但并不等于每种语言都有性的语法范畴。印欧语系的许多语言都有“性”的语法范畴.汉语一般用词汇手段表示性别,不构成“性”的语法范畴.但是,汉语的“阴…阳”两词同“性”语法范畴还是有一些相似之处的。  相似文献   

3.
本分析汉语语法范畴诸家观点指出,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中,语法形式外延的扩大使语法范畴由综合语推衍到世界其他语言类型,其涵义及分析手段也有很大发展,从而为汉语语法范畴研究打开通道。同时也指出汉语语法范畴研究的“泛化”“散化”倾向,认为需要注意语法范畴系统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语言学纲要》中"语法范畴"概念的偏颇,综述语言学界关于汉语语法范畴的探索,提出用引导法讲授语法范畴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普通语法指通常意义上的传统语法。传统语法对外表化语言进行观察、分析、归纳,描述出词与词、词组与词组、分句与分句的关系及遵循什么样的规则。形式语法的目的是解释,其基本特征在于为科学研究提供认识上的理论模型,从而对科学事实的成因提供理论解释,回答所研究的事实为什么一定是这样而不会是那样,人类语言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某句话为什么只能这样说而不能那样说等问题,其最终目的不在于描写语言事实是什么样子。形式语法学家往往批评普通语法不科学,其说明、假设常常无法检验,概念往往用含糊的词句定义。  相似文献   

6.
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石之一,作为一种新的概念构建模式,它为语言研究和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外语教学构建了新的理论平台。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利用自建的学习者作文语料库,运用原型范畴理论模型建构和解构英语语法教学中呈现的原型效应,在不同的语法认知范畴间建立起关联,从而推动原型范畴理论与语法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以进一步提高语法课堂教学的效度。  相似文献   

7.
隐形语法是俄语、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新理念,也是新一轮外语课程改革的指针。新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其指导思想直接关涉新课改的成败,因而对其可行性进行论证尤为必要。语法显性/隐性属于语言类型学范畴,而显形/隐形属于教学法范畴,在教材编辑和教学实践中,是否可以不顾语言类型而一概使用隐形方法,尚未见诸报道。隐形语法思想缺乏语言学理论支撑和实证性理据,文章从语言理论和教学实践两个方面对隐形语法的可行性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8.
语法隐喻就其实质而言,就是非一致性,这种非一致性是与典型的、无标记的表达方式相对而言的。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出于交际的需要或语用的目的而对语言系统做出非一致的选择,这便使得属于某一范畴的语言表达式边缘化,甚至脱离该范畴而实现非范畴化,非范畴化后的表达式在不断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固化而直至语法化。正是从这点出发,在此对语法隐喻的本质属性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语法隐喻的语法化功能,并发现"非一致的选择"、"非范畴化"和"重新分析"等既是语法隐喻手段又是语法化的机制。因此,语法隐喻具有语法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学生对语法知识的归纳、吸收有利于其目的语系统的构建,运用范畴化理论进行语法教学是帮助学生归纳、吸收语法知识的有效办法。本文对范畴化理论在大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并阐述了应用范畴化进行语法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0.
普遍语法中的论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提出并分析了对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的论证中存在的问题:语言的生物遗传属性问题;普遍语法,生成语法与个别语法的关系的问题;语言获得机制与普遍语法的关系问题。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分析,认为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虽然有合理的成分,但他及他的追随缺乏令人信服的理论论证。正是这些站不住脚的理论论证使他的理论需要修正、改造。  相似文献   

11.
朱洁 《考试周刊》2011,(46):40-42
语法化是语言演变的一个过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它已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语法化的主要机制是重新分析和类推,脱语义化、延伸、脱范畴化和腐蚀,隐喻和转喻。借助语法化理论对现代汉语"门"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探究"门"的涵义及用法的演变。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门"的语法化进行考察,可以得知"门"其实是一个多义范畴。本文对"门"的作为后缀的用法作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批评话语分析旨在揭示语言使用、意识形态和权力三者之间的关系.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法隐喻理论为批评话语分析提供了文本实践的方法论理论基础.奥巴马每周电台演讲是政治话语具有代表性的语篇形式之一,本文分别从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两个角度出发,剖析奥巴马政治演讲的总统话语,来揭示意识形态和权势如何影响总统的语言使用,以及使用的语言又怎样服务于统治阶级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3.
梅丰 《考试周刊》2010,(1):38-39
功能语法突破传统语法的限制.对语法研究采用从形式到意义和从功能到形式相结合的描写方式.它的研究对象是语法单位、语法范畴及其与词汇、上下文和语言系统不同层面的单位相互作用的功能规则。本文采用功能语法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汉语数范畴,证实了汉语数范畴的存在及其语法意义、语法形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14.
贾芝 《教学与管理》2012,(12):137-138
一、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思想认知语言学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美国和欧洲兴起的、由认知心理学和语言学结合而成的边缘学科,处于语言研究的前沿,其研究范围包括范畴化和原型理论、隐喻概念和认知语法等。认知语言学是人们加深了对语言学习和语言应用的认知过程和规律  相似文献   

15.
级范畴是表示事物性质或状态程度的语法范畴。通过对现代汉语语法范畴的分析,得出现代汉语可以通过形容词的重叠形式和虚化程度副词的形式朱表达与传统语言学级范畴相应的语法意义,即“级”概念,但在现代汉语中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级范畴。  相似文献   

16.
批评语言学试图通过对大众语篇和其他非文学语篇进行批评性分析,揭示那些常常不易被人们察觉的语言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以及权力阶层如何运用语言来影响人们的思维意识以维护自身利益和现存的社会结构。批评语言学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提高语言意识和批评性阅读语篇的能力。而在传统语法教学中,教师对于语篇练习的重视不够。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在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运用批评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改进教学是非常必要且关键的。首先针对批评语言学的基本概念与主要目的进行了分析,然后研究了批评语言学在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的体现形式,最后探讨了批评语言学在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与方法,希望能够促进语法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与优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语法范畴因其关涉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两个方面.因而是语法研究的重要部分,而对体现汉语语法民族性的由隐性语法形式构成的隐性语法范畴的研究更是在汉语语法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汉语语义语法范畴的发现和研究是新时期汉语语法范畴研究的新进展,它促进了形式和意义相结合原则的贯彻.带来了汉语语法研究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8.
郑雷 《现代语文》2006,(9):34-35
语法化的研究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一个是历时的角度,将语法化视为语言演变的一部分,考察语法形式的来源、形成和发展的途径;一个是共时的角度,将语法化视为一种句法和语用现象,考察在日常语言使用中决定语法关系的各种手段。语法化理论(Hopper&Traugott)认为,语义相宜性和特定的句法环境是诱发一个词汇语法化的两个必要条件,然而并不是满足这两个条件的词语都一定会语法化。语法化受多种机制的作用会呈现复杂的状态,表现出程度上的不平衡性,因此在共时的平面上往往可以窥探其历时演变的轨迹。本文就试图通过共时的分析来构拟动词“看”的历时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9.
辛长顺 《天中学刊》2001,16(6):58-60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已从三级语法单位扩展到五级语法单位,向下,到语素,向上,到句群。然而句群决不是语言的最大单位。往上延伸,还应当有语团、段、节、章、篇等,由十级语法单位构成一个完整的语法“系统工程”。短语以下是语言的备用单位,即初级单位;句、句群、语团是简单的使用单位,即中级单位;段以上是复杂的使用单位,即高级单位。由初级到高级的结构关系的发展是一个从实现关系的逐渐繁化,到组合关系的逐渐繁化的过程,由越级实现的繁化到越级组合的繁化反映了现代汉语各级语法单位由初级到高级结构形式逐渐繁化的趋势,高级语法单位的研究和学习对于语言运用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语法教学中的双分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语习得研究为基础,选取与语法教学密切相关的双分概念进行分析和阐释。文章认为,双分概念在语法教学中的运用倾向于折衷和整合。解析了学得知识经过实践向习得知识转化;在重视语言功能的理论下,语篇语法教学优于词句语法教学;隐性和显性语法教学视学习者情况和语法难度而适当调整;输入加工模式引入的注重意义形成的语法教学模式显得更加符合认知心理学等理论,阐述了新的语法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