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文言文选文在语文教材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历次教材改革中,教材编写者也都会特别注重对文言文选文的选编。2016年秋季入学之初,部编本语文教材取代原来的人教版,成为全国统编教材并投入使用,教材中文言文选文有大幅度调整。本文将就部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选编进行研究,以探讨其新变化,并针对选编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编排最能体现教材的民族性,统编语文教材进行了新的探索.选文系统在文言文影响下,单元组合强化开放性、动态性,小学文言文编排进一步低龄化.知识系统突出文体知识,新增文化常识,呈现方式以暗悟为主.练习系统体现综合性、感悟性特点,强化诵读引导,深化文本解读,凸显文化内涵.文言文编排的民族性与科学性相互依存,教学中需探讨兼顾民族性与科学性的原则与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全国广泛使用的统编本语文教科书中,初中古诗文选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初中阶段主要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要求学生能够自行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选文的基本内容。但是由于目前广大教师对文言文教学目的不明晰,导致实际上文言文教学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有所出入。以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文言文选文为例,结合当前语文课程标准以及吕叔湘先生关于文言文教学问题的观点,分析现行初中文言文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4.
<正>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在选文内容上,有“题材广泛,体裁多样”的特征,多为融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优秀传统文化代表作;在编排上,呈“先单篇再单元,先分散再集中”的层层推进的特点。这些文言文单元主题鲜明突出,以人文主题为主元素,有利于有效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常态教学中,不少教师还习惯于单篇教学的文言文教学方式,对文言文的单元主题编排内容思考不足,  相似文献   

5.
统编版语文教材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在小学中年级就编排了文言文。文言文生涩难懂,学生初次接触,有畏难情绪。教师需要大胆改革、精准定位、巧妙设计、化难为易。基于“初识”的定位,本文梳理了统编版语文中年级文言文教学的几种教学策略:一是激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二是以读悟为本,让学生诵读、悟读、练读、熟读;三是借助插图、注释、白话文等。最终实现为学生学习文言文助力目的。  相似文献   

6.
时至今日 ,高中语文全国统编本的前几册已一一同我们见面了 ,其择文标准、编排体例、选文篇目 ,已再无什么秘密可言 ,关于其文言文选文之多、所占比例之重一类的话题 ,人们也鲜有提及了。但这套教材毕竟是新教材 ,文言文毕竟选了那么多篇目 ,占了那么大比例 ,究竟取怎样的教学法才能不违编辑的心衷 ,才能实现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 ,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选文作用之类问题 ,却到了该提出来并予以探索开去的时候了。纵观 1— 4册教材中的文言文部分 ,我们不难发现它有如下两大特点 :①选文既重思想性 ,又重艺术性 ,篇篇课文都堪称纯粹意义的文质…  相似文献   

7.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加强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选编进教材的文言文篇目明显增加。文章介绍了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编排特点,并以《司马光》一课为例,从文言文的编排特点、教学价值进行分析,探讨如何落实文言文在新时代的教学价值,提出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言文是语文教科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上海教育出版社和台湾翰林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文言文选文编排进行分析,比较两套教科书的文言文数量和比重、文言文的编排方式、文言文必读课文与选读课文的量等,以期为优化语文教科书中文言文的编排提供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刘素琴  魏军辉 《教师》2019,(18):39-39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已上升为国家意识,统编小学教材中文言文比例大幅上升。基于此,文章梳理了开发文言文启蒙课程需要研究的诸如起步学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编排体例等问题,期待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投入研究,以提高文言文启蒙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虽然课程改革进行了多次,但是《孟子》选文依旧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比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和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分析《孟子》选文编排变化及编排特点,抓住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助读系统和练习系统,解读《孟子》选文的编排意图。由此得出,教师教学《孟子》选文时应引导学生在多样诵读中建构语言,在创设的历史情境中把握文章思想,在思辨读写中发展思维,在古为今用中传承文化,从而实现《孟子》选文的教学优化。  相似文献   

11.
朱振家先生主编的广播师大《古代汉语》教材(高教出版社)充分注意了以学员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的特点.它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选文典范.本教材选文多为先秦名篇,编排由浅入深,例于阅读.二、重视词汇.教材在每一选文后对文言文常用词进行详细例释,为加深对某些词本义的理解记忆,还附以古字形.三、编排新颖.这主要表现在古汉语通论部分对语法一节的编排上.教材将古汉语语法中一些有争议的章节(诸如名词作状语、词类活用等内容)较为合理地分别编排在“名词和句式”,“动词和句式”等章节之中.这样的编排使人一目了然,便于教与学抓住重点.  相似文献   

12.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重视了对传统文化的内容编排,小学阶段的文言文由原来的4篇增加到14篇.如何教好小学统编教材中的文言文呢?文章在明确其基本教学定位的基础上,对小学文言文的教学策略做了探究:念好"读"字诀,体悟文言语感;紧扣关键字,感受文言妙趣;找准切入点,渗透文化意蕴;想象补白,讲好文言故事.  相似文献   

13.
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选文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进行编排,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的要求。选文体裁类型的特点:第一,体裁类型丰富多样,以诗歌为主,兼顾记叙文、散文、童话、寓言等多种文学体裁。第二,选文依据学生年龄层段的特点分层选取,拓宽学生视野,提高文学素养。第三,教材选文在分布上也是别具匠心,前后相互联系,有系统有规律的设计。教师应总体把控选文体裁选取特点,循序渐进地授课,让学生感受文学体裁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创生了大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统编本教材编排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这些文言文不仅篇幅短小,语言精练,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特征。文言文教学,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深入地感受文本大意,了解故事情节,洞察人物形象,还要解构文言文中所蕴藏的丰富意蕴和其中的故事逻辑。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二则》中《伯牙鼓琴》一文,虽然整篇文章只有短短的83个字,但内涵丰富,  相似文献   

15.
统编本语文教材“名著导读”的编排,在形式上的主要特点有:课文选文与名著之间的互补,单元主题与“名著导读”主题体裁上的相似,选文阅读方法与“名著导读”阅读的相互配合。在内容上的特点有:注重对经典书目的选择,栏目设置详细,可操作性强,读书方法指导的统筹安排。结合与人教版“名著导读”的比较分析,从“增”“改”及“减”三方面探讨了统编本“名著导读”在编写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统编语文教材对小学生文言文的学习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数量大幅增加,且开始时间提前。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就编排有文言文。文言文凝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如何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乐学、易学,在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同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教师需要重视的问题。在三年级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以兴趣推门、方法铺路,引导学生熟读成诵,并通过适当拓展,让学生轻松、有趣地踏上文言文学习之旅。  相似文献   

17.
王琦 《教育教学论坛》2014,(11):126-127
本文对人教版和翰林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篇目数量、选文出处及作者、编排顺序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探究了两岸教材中文言文编选情况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承担着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在“双减”背景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文言知识,还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趣味化、减负化的文言文学习环境。基于此背景,文章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章为例,以教材为本、以读书为基、以文意为要、以活动为径,于设定目标、引领诵读、解析字词过程中,将“双减”融于文言文教学之中,为学生创建趣味化的文言文教学模式,让他们在良好的氛围中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19.
统编语文教材小学阶段中的文言文,旨在传承经典,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依据统编教科书的编排特点和文言文的文体特点,横向关照单元整体,纵向关注语文要素,遵循一定的序列和逻辑,设计教学目标和内容,选取恰当的教学策略,实施梯度教学.  相似文献   

20.
<正>统编初中教材里的戏剧选文,被编排在九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里。这一单元的三篇戏剧选文,分别是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和何冀平创作的被称为“京味话剧”的《天下第一楼》,以及由孙鸿创作、反映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生活的《枣儿》。为了配合这三篇戏剧选文的教学,编者为本单元设计了两个教学任务,分别是“阅读与思考”和“准备与排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