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访问土耳其的时候,我访问了安卡拉新闻学校。它是一座四层的独立的大楼。据校长阿赫默德·丹尼斯曼教授介绍,这所学校属安卡拉大学,相当于该大学的一个系,创办于1965年。当时,它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助,也受到土耳其各大报纸,记协和有关单位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海外传真     
1 2007年10月29日,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土耳其空军伞兵在空中打开土耳其国父凯末尔的画像。当日是土耳其国庆日,数万安卡拉市民聚集在安卡拉的国父文化中心观看土耳其海陆空三军阅兵式。  相似文献   

3.
2011年7月15日,正值七月流火时节。新疆人民出版社举行"维吾尔文版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土耳其文翻译出版合作项目"的签约仪式,旨在增进中土两国相互了解,加强文化交流。这是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举措,又是新疆人民出版社多文种出版优势的体现。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外宣办主任侯汉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古力先.吐拉洪及版权部门  相似文献   

4.
尤达 《传媒观察》2023,(2):104-112
网络时代,土耳其影视行业通过跨国改编剧集再海外输出,使土耳其在剧集出口方面跻身世界第二,成为影视传播全球化时代秩序重构的重要力量。有鉴于土耳其独特的生产方式与传播机制,本文从这两个维度建立研究路径,立足“格式改编”理论梳理发展脉络,沿着“文化接近”理论研究实现路径,借助“文化中介”概念分析生成逻辑。最终,以“文化同质”的全球变化趋势探讨意义生成,重点关注土耳其凭借跨国改编提升剧集海外传播力这一策略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我们漫步安卡拉、伊斯坦布尔和伊兹密尔街头,到处都可看到书店、邮亭和报摊上出售各种各样的报纸和刊物。尤其是伊斯坦布尔(原名君士坦丁堡)这个全国新闻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书报杂志更是琳琅满目。随便翻翻,有本国的,也有西方的“舶来品”,有相当严肃的,也有轻松愉快的,甚至还可看见印有女人光屁股图片的报纸副刊和国内外有关生活方面的刊物。这是伊斯兰教流行的国家中较为少见的现象。土耳其朋友告诉我们,早在一八三一年,就出版发行了第一张土耳其文的报纸。据他们讲,土耳其国  相似文献   

6.
"踏踏实实做学问,平平淡淡做人。"这是欧阳宏生教授喜爱的自勉语。2011年6月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作《21世纪中国电视文化建构》,一如其人其志,欧阳教授以谨严平实的行文,整理十年研究所得,系统探讨中国当代电视文化的建构问题。《21世纪中国电视文化建构》一书,统编有节、分合井然,从电视本体与电视文化的探索,电视批评的开拓与  相似文献   

7.
王朔与新时期中国电影的文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有四部王朔小说被改编为电影,这一年被称为"王朔电影年"。"王朔电影年"的出现是新时期中国电影商业化、世俗化趋向的表征,标志着中国大陆的文化空间的再次分裂与转型,以及中国影视文化格局在八九十年代之交的变化:从形而上学的精英话语空间过渡到世俗化的大众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文化的国度,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艺术重镇。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根植于民族历史的土壤之中,流淌于五千年历史文明的长河。新疆各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东西方交通要冲,著名的"丝绸之路"即横贯新疆的天山南北,东西方的文化也经过这条大动脉汇合于此。新疆是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古希腊文化和罗马  相似文献   

9.
正李怀宇这本《知识人》价值,不仅仅在于她为我们勾勒了十六位台湾"知识人"的形象,更是因为她对中国文化、知识人群体进行了一次很有意义的"补充"和"开拓"。很荣幸,2012年我读的第一本书,是这本《知识人:台湾文化十六家》(以下简称《知识人》)。对于"知识人"这一说,我不知道有没有官方或坊间的定义,宽泛一点来说,有文化有知识的人都应该算是知识  相似文献   

10.
丝路寻梦     
正2014年陕西广播电视台大型人文历史穿越全媒体活动"丝绸之路万里行"寻梦路上,60天征途,3万里跋涉,穿越中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格鲁吉亚、土耳其、希腊、意大利8个国家。从长安到罗马,从东方到西方,一条时空穿越的复兴之旅,一次文化体验的追梦征程。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凤凰卫视、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日报等媒体集群对活动盛况进行了立体式报道。王志、刘  相似文献   

11.
正读罢王列耀、龙扬志所著的《文学及其场域:澳门文学与中文报纸副刊(1999~2009)》,感慨颇深。本书选择了从澳门当地比较有影响力的《澳门日报》入手,以报纸副刊为重点研究对象,阐述了自1999年澳门回归以来的澳门文学历史语境转换过程。正如国学大师季羡林所说:"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文化交流有过几次高潮,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是西方文化的传入,这一次传入的起点在时间上是明末清初,在地域上就是澳门。"的确,澳门算是中国历史上"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的桥头堡,它称得上是第一个开放的文化特区。在这里,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发生了密集的对话。从此以后,  相似文献   

12.
土耳其土耳其位于亚洲西部,地跨亚、欧两洲,北濒黑海,西南临地中海,面积780,576平方公里,人口4,321万,首都安卡拉. 土耳其图书馆事业有着悠久的历史.突厥人移居土耳其后,就建立了国家图书馆.十五世纪,罗马人占领土耳其后即在伊斯坦布尔建立了图书馆.图书馆同时也是学院.不但对大学教授,学生开放,也向公众开放.在欧洲,十五至十六世纪,图书馆列贵族、王公开放,而在土耳其,此时期各地建立了许多向公众开放的图书馆,十九世纪中叶,土耳其把图书馆当成国家事业来办.土耳其之凯墨尔建立共和国后,建立了贝亚泽特图书馆,相当于国家图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的倡议为不断推进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提供了有利时机,中国文化的推广是一项长期、繁杂的工程,其传播过程中涉及到很多环节,都需要循序渐进地加以完善,国家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制定系统的文化推广战略,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中国文化在文化的交流借鉴与合作发展中,努力向世界真诚、真实地展示中国的国情。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要保持发展势头,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度和影响力会有质的飞跃,创造出更多世人喜爱的优质产品,体现中国的文化和精神。中国文化"走出去"表达了中华民族推进各国文化交流交融的美好愿望,也顺应了丰富世界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的时代要求。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与发展的动力,在坚持自己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地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文明成果,中国文化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深刻指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凝集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这是站在新时代高度对"文化"的精辟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每个新加坡人都热爱功夫格斗吗?根据卡尔·道格拉斯的研究,在1974年美国的迷恋功夫电影的高峰期时,美国每个人倒确实都热爱"功夫格斗"。许多学者对中国武侠电影在美国社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然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美国电影在其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的崛起过程中,扮演着美国的软实力战略的一部分;十分遗憾的是,少有人探讨中国武侠电影在亚洲地区的影响。今天,中国在全球秩序中的崛起已然是不争的事实,而中国电影也已经越来越流行,并且其亦作为"软实力"也进入了中国的官方话语中——正如旨在安抚别国情绪的所谓"和平崛起"。本文旨在从新加坡观众的角度探讨中国武侠片在产生中国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中国电影力量在提升中国软实力方面的潜力。有证据表明,中国的武侠片确实是一种宝贵的软实力资源,同时也是一种可以继续在亚洲推广的很有前途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金秋十月,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无疑是中国文化界最欢欣鼓舞的事情。由于其影响力大、权威性高,诺贝尔文学奖一直为世人所看重,在莫言获奖之前,中国作家为这一文学世界最高荣誉赋予了太多的梦想和期待。莫言的获奖,对中国人来说,是圆了一个梦想,我们终于实现了诺贝尔文学奖"零"的突破。莫言的获奖,更意味着世界对中国的关注、对中国文化的认可,这对于中国文学创作、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都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莫言,既是对莫言文学创作成就的肯定,也是对中国新时期文学30年来整体创作成就的一种肯定,更是对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发展进步的肯定。  相似文献   

17.
开播三年多的"走遍中国"栏目,应该说是一个传播中国文化,弘扬中华文明为主旨的大型文化性专题栏目.它以鲜明的地域特色,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人文视角,为海内外观众开启了一扇直接了解和传播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窗口.  相似文献   

18.
十七届六中全会是一次以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会议,这在中共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在经济中国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也越来越感到了文化中国建设的压力和重要性,作为文化行业中最大的单位和行业领军者,央视的地位、角色和作用是值得探讨的.本文正是关于这一问题的解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从2001年12月多哈的钟声为中国敲响,中国出版业在以对外开放促进对内改革的浪潮裹挟下,成就了产业经济的"黄金十年"。这十年,新闻出版总产值突破万亿元,图书出版品种逾30万,中国跃升世界出版大国。这十年,我国降低了对国外文化产品、文化企业的准入门槛,文化市场向国际  相似文献   

20.
李铁锤  王莹 《新闻知识》2007,(11):33-35
作为当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再现媒体,中国电视文化既是特定时期的历史产物,同时也是这一时期的历史见证:一方面,可以从这一特定时期的历史语境来观察和阐释这一时期的电视文化,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这一时期的电视文化来理解和分析这一特定时期的社会语境。这就决定了电视文化必然会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和发展而不断演变和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