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家宝总理在2003年教师节庆祝会上曾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今天,我们的老师传道,就是要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之道;授业,就是要教授学生建设祖国的知识和技能;解惑,就是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创新,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们更应加强对学生这三方面的教育,真正起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知识型"教师到"生命型"教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传统的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韩愈把教师的职责定为“传道、授业、解惑”。古代社会,教育主要是伦理道德教育。“文以载道”,当时的知识主要是伦理道德知识,而非科学技术知识。这样“,传道”其实也是通过“授业”来进行的,教师的“授业”本身就是传道。所谓的“解惑”,也就是解决“传道”和“授业”中学生的疑惑,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道”,掌握“业”。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三件事,最终就统一为一件事:“授业”。“授业”乃以知识为对象,以掌握知识为教育的目的,教师以传授知识为己任。在“授业”中完成“传道”的任务。这是一种典型的…  相似文献   

3.
温家宝总理在会见我国“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时热情洋溢的讲话中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今天我们的老师传道,就是要传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之道;授业,就是要传授学生建设祖国的知识和技能;解惑,就是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创新。我从事高校“机械设计”课教学数十载,深切体会到要把这三者作为自身的行为准则。作为教师,既是学生的良师也是益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只片面地认为搞好授业解惑就敬职敬业了,应该把“传道”,即教书育人放在首位。如果说我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的话…  相似文献   

4.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为师者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修养,还要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艺术。所以,对教师的培养,一是要有“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博学教育,二是要有积极向上的教育情趣、卓越的语言艺术、高尚的课堂情操的培养,达到课堂“内容形式化,形步内容化”的艺术高度,即实现蔡元培先生曾经提出“寓教于乐”的审美教育。要想实现审美教育的理想,大学汉语官师范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职业化科研能力培养是关键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传道、授业、解惑”是关于教师作用的流行观点。然而,“传道”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不可能的,教师不应该把自己视为传道者,学生也不应该把教师当作真理的化身。“授业”应该指教师向学生传授“业”,而不是向学生传授“道”。教师  相似文献   

6.
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要更新教育观念。提起教师的天职,大多数教育工作者都会以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来回答。这无疑就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器,而不是知识的主人,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是被传道、被授业、被解惑的对象,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缺乏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而这种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又恰恰是创造能力的必备因素。所以说,传统意义上对“传、授、解”的理解和应用,势必就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我们现在要做的是要以时代精神来理解和实践“传、授、解”,  相似文献   

7.
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这是多年来在教育界广为流传的一句话。然而,来自上海市海南中学的一位教师,在他的研究性学习实践心得中却有了不同的体会。他写道:“在传统的以学科专业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下,教师以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有一桶  相似文献   

8.
贾丽 《青海教育》2010,(11):24-25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语文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很好地完成“传道”的任务,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凸显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每篇课文的教学之中,准确把握寓于文中的“道”的内涵,在课堂这一教学的主阵地上,以优秀作品的真实情感熏陶学生,  相似文献   

9.
杨姝 《考试周刊》2010,(28):224-224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充分地说明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更进一步地突出了教师只有有“道”.才能传道,只有切实地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和文化知识修养,才能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这也是小学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顾名思义,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内容。封建社会有封建社会之道之业;资本主义社会有资本主义社会之道之业;而我们社会主义社会是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之道,授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之业,解学习和承继人类知识总和之惑。由于教师先于学生而学,他们积累了前人的生活知识,学生必须向老师学习而获得知识,这就决定了教师  相似文献   

11.
教育要完成振兴民族的历史使命,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的责任在于“传道、授业、解惑”,对于新时代的教师来说,“传道”就是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崇高的政治信仰、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时刻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人、影响人;“授业”即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本领。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广博的知识、精深的专业技术、过硬的业务本领和职业素养;“解惑”更是要求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科学的教学方法、耐心的教  相似文献   

12.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干多年前韩愈将“师道”概括得十分精练。结合当下的教育现状,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却并非易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思想、新观念的不断产生,中职学生的特点也不断变化,教师在德育工作中面临着很多困惑:如何将“道”与“业”相结合教育学生为人、做事?笔者在临床护理教育教学中,寓道于、№,寓德于教,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最近 ,江泽民同志强调 :“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不仅要教好书 ,还要育好人 ,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 ,把“传道”摆在教师工作的首位 ,是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但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 ,“传道”的意识在部分教师中尤其是理科教师中有所淡薄。认为知识经济时代 ,有了学问就有了一切。殊不知高素质人才的第一要素是奉献精神。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悼念玛丽·居里时说 :“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一生的时候 ,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  相似文献   

14.
要当好一名教师,仅仅“传道、授业、解惑”还难以让学生“信其道”,还必须与他们交朋友,成为他们的知心人。这就需要教师勇敢地抛掉师道尊严,与学生拉近感情距离,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5.
“师者熏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教师职业定义中流传最广泛的一个。古往今来,教育工作都把“传道”放在了首位。“道”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思想品德。教师如何传道,如何在学生品德教育中发挥榜样作用,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身体力行的事。教师如何发挥自己的榜样作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理应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但语文教学的现状却远未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仍然只重“传道、授业、解惑”,传“圣化”之道,授知识之业,解考试之惑。学生的任务只在于接受所传之道和所授之业。教师和学生之间成为“授”与“受”的单通道关系;教科书成了课堂的“圣经”,知识成了教与学的目的。“人”的主体地位被忽略,语文教学沦为“心中无人”的教学。这样,学生的个性被压抑,当然也就谈不上创造潜力的激发和促进“人”的发展了。于漪老师说:“教语文,千万不能见文不见人,千万不能‘文’是实的,‘人’是空的,只重视知识…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语言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总是处于学生审美的“趣味中心”,学生常常把教师的言行当作摹仿的“模特儿”。教师的有声语与无声语(体态行为)总是十分清晰地映在学生的形象记忆之中。教师的语言有两方面的职能:一是“传道、授业、解惑”,二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理应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但语文教学的现状却远未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仍然只重“传道、授业、解惑”,传“圣化”之道,授知识之业,解考试之惑。学生的任务只在于接受所传之道和所授之业。教师和学生之间成为“授”与“受”的单通道关系;教科书成了课堂的“圣经”,知识成了教与学的目的。“人”的主体地位被忽略,语文教学沦为“心中无人”的教学。这样,学生的个性被压抑,当然也就谈不上创造潜力的激发和促进“人”的发展了。于漪老师说:“教语文,千万不能见文不见人,千万不能‘文’是实的,‘人’是空的,只重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人的培养。”因此,语文教学走向“心中有人”是语文教学走出困境的必然选择,也是现代教育理念对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视野中的教师角色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型教师转到“激趣、启思、导疑”型教师  传统的教育观念是建立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之上的。以客观主义为基础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事物及其意义是独立于人而存在的 ,意义是由事物本身决定的 ,知识是对事物的表征 ,是对事物惟一正确的、真实的解释。个体只要掌握了这些知识 ,就等于掌握了客观世界的运动规律 ,从而具有了支配世界的力量。所以 ,教学就是要把外在的、客观的知识转移到学生身上 ,教师的作用就在于“传道、授业、解惑”。加之传统的教育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 ,更加强化了教师的这种“传…  相似文献   

20.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一种潜移默化中去掌握知识、感悟人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从而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教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者,首先要传道,来塑造学生的灵魂,端正学生的思想。要把“道”传进学生的心田,就必须有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的情怀,用爱去教育学生,感化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