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穗芳先生在<编辑学刊》1994年第1期上发表的《“编辑’和“著作”概念及有关问题》一文,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论点:“作为著作方式一种的‘编辑’和作为出版工作一部分的‘编辑’代表不同的概念。”这个论点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解开了在编辑学、编辑史的研究中纠缠不清的一个死结,把一个相当普遍地存在着的混淆概念的错误纠正了过来,从而大有助于明确编辑学和编辑史的研究对象。编辑学也好,编辑史也好,研究的对象都是作为一种专业工作的“编辑”;从事这种专业工作的人称为“编辑工作者”,其中卓有成就的称为“编辑家”。如果把作为一种著作方式的“编辑”和作为一种专业工作的“编辑”混为一谈,那么编辑学和编辑史的研究对象就会成为一笔糊涂账。  相似文献   

2.
编辑之友·书讯报·博览群书·出版研究·文汇读书周报·书林·编辑学刊·中州书林八家刊物联合举办第三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评选活动一、为促进图书出版工作的繁荣,加强出版界与读者间的联系,《编辑之友》、《书讯报》、《博览群书》、《出版研究》,《文汇读书周报》、《书林》、《编辑学刊》、《中州书林》8家报刊,决定在第一、第二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评选活动的基础上,继续举办“第三届全同图书‘金钥匙奖’”评选活动。二、第三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评选办法:从1989年4月份起,分  相似文献   

3.
浅议图书分类法“综合性图书”的立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性图书”是我国现行几种主要图书分类法的五大部类之一。1953年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编辑的《图书分类法初稿》,首创“综合参考”大类。1957年编辑的《中小型图书馆图书分类表草案》,其基本序列定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五大部类。“综合性图书”作为五大  相似文献   

4.
一、为了促进图书出版工作的繁荣,不断提高图书质量,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出版界与读者的联系,《编辑之友》、《博览群书》、《书林》、《编辑学刊》、《文汇读书周报》、《书讯报》、《出版研究》、《中州书林》8家报刊,决定在“1986年度图书‘金钥匙’奖”评选活动的基础上,继续举办“第二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评选活动。二、第二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评选办法:从1988年5月份起,分别在上述报刊上刊登统一选票(同时刊登各出版社推荐书目),由读者填写后,直接邮寄山西省太原市并州北路11号《编辑之  相似文献   

5.
一、为促进图书出版工作的繁荣,加强出版界与读者的联系,《出版研究》、《博览群书》、《编辑之友》、《文汇读书周报》、《编辑学刊》、《书讯报》、《中州书林》、《新闻出版报》8家报刊,决定在前三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评选活动的基础上,继续举办“第四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6.
"出版"被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是相当晚近的事情.因此对作为出版之重要环节的"编辑",至今也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通常人们是这样来解释编辑概念的,即"按照一定的方针,设计、组织、选择和加工稿件,为复制、发行做准备的工作".这个释义的关键在于"选择"二字.它意味着在图书出版中从事图书编辑工作的编辑工作者,被赋予了"选择权".  相似文献   

7.
发表在1996年第4期《编辑学刊》上的《论科技图书的文献价值》(以下简称“价值”)一文,较全面地论述了科技图书的文献价值及其影响因素。对编辑工作者了解当今科技文献的变化规律等特点,搞好编辑工作来说,不失为一篇好文章,是值得一读的。但“价值”一文在论述科技图书文献的影响因素时,提到了图书情报学界和文献计量学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8.
编辑学研究的误扩与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概念的讨论正在深入,这无疑会对编辑学的建设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准备谈一谈由“编辑”概念引出的“编辑学”概念的问题,不妥之处,敬请诸家指正。 文化缔构与编辑学 《科技期刊编辑学导论》(以下简称《导论》)认为:关于编辑活动的释义存在着缩小和扩大两种倾向,“缩小的倾向,往往把编辑活动界定为‘六艺’,或‘六艺’加信息”,“扩大的倾向是把编辑活动延伸到文化或其他领域中去了”。书中没有引用这两种倾向表现者的原文、原话。如果我没有猜测错的话,那么,“扩大的倾向”当指包括王振铎《文化缔构编辑观》(以下简称王文)在内的一些文章的主张。因为,王文从题目到内容都是着眼于文化的。 我赞成《导论》的“编辑学是研究和探索编辑现象与编辑活动规律的科学”的简单定义(对其“详言之”的内容却不敢苟同,容待下文评说),也认为确实存在着缩小和扩大“编辑活动”释义的两种倾向。但《导论》认为“把编辑活动延伸到文化或其他领域中去”就是“扩大的倾向”,却是大谬了。道理很简单:编辑活动本身就参与了文化的创造、传播与积淀。所以,鲁迅在《<译文>复刊词》中说,出版家(包括编辑家)“大抵是‘传播文化’的”;斯坦利·安文在《出版概论》中特地引用了约翰·莫利的《回忆录》中的一  相似文献   

9.
提要,《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1)从全书或全文提出要点;(2)提出来的要点(也常用做书名,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按其释义,前一项把提要作动词,指“从书或文章提出要点”的工作,这种工作在一般图书编辑工作过程中属书稿编辑的一部分;后一项则把提要作为名词,指“提出来的要点”可以成篇立章的东西,这种东西在编辑业务中属编辑应用文的一种。无论做动词解还是做名词解,提要均属于编辑工  相似文献   

10.
组构:编辑的文化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视编辑的职责为修修改改的传统观念虽然被许多人所抛弃了,然而见木不见林的现象却仍然大量存在。林穗芳同志搜集了国内外十二种编辑概念的释义(《关于编辑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收《编辑学论集》,中国书籍出版社),却只有我国的《辞海》提及了“组织”工作,而构建问题却毫无例外地被忽视了。人们大多只注意一个具体的编辑对于一部或一篇书稿或文稿的劳动意义,却不大从整体上去考察编辑群体对于一份报纸、一本  相似文献   

11.
目前,虽然大学语文教材版本众多,加上各类相关图书,品种不下1 000种,不乏精品,但总体良莠不齐.本文就2009年出版的高职艺术类《大学语文》教材的策划编辑工作,阐述编辑选题策划如何也能“点石成金”.  相似文献   

12.
第七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自即日起向全国出版社征集参评图书。本届“金钥匙”奖由《中国出版》杂志社主办,《新闻出版报》、《博览群书》、《文汇读书周报》、《编辑之友》、《新书周报》、《读者导报》、《出版研究》、《编辑学刊》共同参办。“金钥匙”奖自1986年由《博览群书》杂志社等单位倡议举办以来,已经六届,在新闻出版界和广大读者中影响越来越大,并为许多出版单位所重视。“金钥匙”奖是唯一由广大读者直接投票参与评选的图书评奖活动。它是一种信息,反映读者的阅读旨趣,又是一种导向,引导读者多读好书,引导出版社  相似文献   

13.
1997年我写过一篇短文《也谈“两种编辑”》,就编辑学研究中的“两种编辑”观点谈了些粗浅意见;相对于所涉问题的重要性和广泛性,拙文所谈疏漏是颇多的。随着有关研究的继续进展,以及重要工具书《辞海》“编辑”条1999年版的最新修改,拙文就更是相形见绌了。为此写了这篇“再谈”,续抒管见,希望能有助于进一步共同探讨“两种编辑”这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4.
“标点”的概念和汉语标点系统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出版电子化、信息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编辑工作规范化的要求日益提高,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重要性日益明显。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对标点符号的研究与应用却远不如对文字那样重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林穗芳先生最近系统地研究了标点符号的概念和历史发展,对汉语标点系统的特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对编辑工作者理性地把握标点符号,从而在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上起一点表率作用很有好处。林先生的研究成果是分析、比较古今、中外关于“标点”的词源,以及标点符号的历史演变和发展特点中得出的,史料翔实,观点清晰,对编辑工作者学习和研究标点符号的理论和历史也很有益处。本刊将分三期刊出林先生的研究成果。本期刊《标点符号的概念和汉语标点系统的特点》,下两期分别刊出《汉语“标点”的词源和历史演变》、《外国“标点”的词源和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学、图书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都谈到图书的“题跋”,但是对“题跋”的概念并不统一。新版《辞海》中解释为:“写在书籍、字画、碑帖等前面的文字叫题,后面的叫跋。”其中援引了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认为“题者,标其前;跋者,系其后也。”最后归结为:“一般指书、画、书籍题识之辞”。《辞海》的这段释义,等一部分是不很准确的,这里仅以书籍而言,一般把正文前面的称为“序”,后面的称“跋”。黄裳同志在《谈“题跋”》一文中就说“……要谈出些较有系统的意见还是很不容易的,例如题跋与后记之类应该怎样区分就不大说得清楚;又如‘四库全书’的‘提要’,事  相似文献   

16.
书评文体是一种比较灵活的体裁,包括议论体、叙述体、褒贬体、书信体、对话体等。从以往书评创作的实践中,可以有一些初步的认识。以下分别举例作一些说明。 (一) 根据图书的内容而作的有针对性的评价、论述的书评,是一种议论体的书评。采用议论文的形式,往往围绕被评图书的内容或主旨展开论述。这种书评大多是对学术性论著的评论。老一辈编辑出版家赵家璧同志的《编辑忆旧》一书,是他在30年代从事进步编辑出版工作的同忆录,它以良友图书公司为半径扩展成一个面,描绘出当时进步出版事业的概貌。著名编辑家罗竹风同志曾经为这本书写过一篇书评,题为《读〈编辑忆旧〉》(《杂家与编辑》),称它是一部“书的报告文学”,“是一部有血有肉的特殊创作”。罗老是站在文化出版史的高度去评论这本书的。  相似文献   

17.
1.8月上旬,由《中国出版》、《新闻出版报》、《博览群书》、《文汇读书周报》、《读者导报》、《新书周报》、《出版研究》、《编辑之友》、《编辑学刊》刊登各出版社参评书目,同时刊登统一选票。选票由读者填写后,直接寄北京阜成门北大街17号中国出版杂志社(务必注明“金钥匙”奖图书评选办公室收,邮编100037),选票截止日期9月30日(以当地邮戳为准)。 2.按得票多少,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图书60种,优胜奖图书100种。 3.参加投票的读者按选中图书的多少,评选“读者奖”。选中一、二、三等奖书共50本以上者为一等  相似文献   

18.
三十几年来,我一直在吃外国文学的饭——翻译和编辑工作。1955年,我从文物局调到上海新文艺出版社,以后就没有离开过编辑岗位。1989年8月我从上海译文出版社退休。去年冬天,新闻出版署主办了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1980—1990)。在全国43家出版社推荐的500种图书中,评选出39家出版社的96种获奖图书。计特别奖6种,一等奖19种,二等奖24种,三等奖47种。《文艺报》的消息说:“据了解,我国近10年来翻译出版的外国文学图书达近7000种,国外有影响有成就的文学著作几乎都得到了翻译介绍。这次评奖,旨在总结经验,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外国文学图书翻译出版沿着正确的方向繁荣发展。”对获奖图书总的评价是:“从选题、译著、编辑、印刷、装帧等各方面都代表了我国外国文学图书出版的最高水  相似文献   

19.
编后     
本刊本期有好些文章值得读者深思、细读,特予推荐。 例如林穗芳先生的《关于“著作”概念和著作方式的历史发展》,就是编辑学研究中重要的新成果。它是林先生有关出版科学基本概念系列研究的又一力作;文章论述的“著作”概念的产生与词义的演变、著作方式的历史演变与多样化发展、如何区分古代著作活动与编辑活动三个问题都是编辑学研究中争议不少的重大理论问题。作者以丰富详实的历史材料和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指出:古代编辑活动与现代编辑活动的内容、方式、范围不尽相同,但本质特征应当是一致的。无论古今,为出版而选择、整理加工自己组织来或别人投来的书稿,均不属著作活动。“撰”“编”“辑”“注”“修、纂”等在《古籍图书著录规则》中所以被称为“著作方式”,“著”“编著”“编写”“编纂”“辑”“编”“编辑”“整理”“编定”“编订”“选辑”“改编”“校”“注”“句读、标点”“补编、补遗、续编”等在《普通图书著录规则》中所以被称为“著作方式”,都是因为它们直接与成书方式相联系,而不涉及出版问题。文章还指出,在古代非著作方式的编辑活动存在于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20.
第四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评奖活动已经结束,发奖大会于1990年10月28日在杭州举行。全国图书“金钥匙奖”评奖活动,是由《编辑之友》和《博览群书》、《出版研究》、《编辑学刊》、《新闻出版报》、《文汇读书周报》、《书讯报》、《中州书林》等8家报刊联合发起的,是目前国内唯一的由读者投票评选的全国性的图书评奖活动。这一活动开展以来,受到全国广大读者和新闻出版界的好评,被誉为出版界的“百花奖”。“金钥匙奖”评奖活动自1987年开始,每年一届。前三届分别由《博览群书》、《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