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微 《云南教育》2000,(21):38-39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 112页~ 113页的例 1~例 5,“做一做”及练习二十七第 1~ 5题。   教学目的 :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会读写几分之一 ,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理解几分之一所表示的意义。   2.通过教学 ,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及概括、判断等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在“平均分”概念基础上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难点 :分数各部分的认识和写法。   教具准备 :计算机、小黑板、卡片 ,三张长方形纸 ,一张正方形纸。   学具准备 :彩色笔、三张长…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分苹果”、“分蛋糕”活动中,体验分数的产生。 2.联系生活实际说分数,让学生再次体验和理解分数的意义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一、整体感知“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册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理解单位“1”的含义并建立分数的概念,为今后学习打好基础。二、教学目标1.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分数的读写法,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2.通过经历从生活中…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国标本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98~99页.教学目标1.通过演示、操作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分数;能借助图形直观比较两个几分之一的大小.  相似文献   

5.
薛艳  王丽梅  马中华 《辽宁教育》2011,(12):58-61,3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6页倍的认识例2一例3。 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生动活泼的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等直观活动,使学生建立“一个数的几倍”的表象,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  相似文献   

6.
“分数的意义”一节是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整个分数的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意义,不仅可以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无疑是本节教学的重点。而分数的意义比较抽象,特别是单位“1”的含义,理解起来更为困难;分  相似文献   

7.
教学要求:能结合图形直观地认识分数,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知道什么情况下是“平均分”,会正确读写简单的分数。 教学重点:分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0页~第64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猜测、归纳、评价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掌握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的意义.2.让学生在探索数学知识的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能根据实物或图形正确理解每一个具体的几分之一的含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通过教学,使学生认知的数域得到进一步的扩展。在对“分”的理解中,渗透“相对与绝对、有限与无限”的数学思想。4.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能根据实际,理解每一个分数的具体含义。教学难点理解并能组织好语言,清楚、完整地表述每一个分数的具体含义。媒…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2~53页。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2.经历单位“1”、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的抽象、概括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量感,培养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3.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1.
分数是小学阶段“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而分数“量”含义又是学生学习分数的基础。为促进学生对分数“量”含义的理解,教师可以依次遵循以下两条学习路径开展教学:一是利用“个”情境模型初步认识分数“量”含义,二是利用“米“”时”情境模型夯实巩固分数“量”含义。其中,第一条学习路径为:感受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初步认识单位分数—夯实巩固单位分数—初步认识非单位分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契机,带领学生感受分数的本质是表示量的多与少或数的大与小,渗透“大小比较”,并将“大小比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12.
在利用“个”情境模型初步认识分数“量”含义的基础上,探讨了利用“米”“时”情境模型巩固分数“量”含义的学习路径:复习“个”情境模型—引入“米”“时”情境模型—巩固分数“量”含义—应用分数“量”含义。结果表明,基于“米”“时”情境模型的分数“量”含义的学习路径有效巩固了学生对分数“量”含义的理解。可见,研究设计的学习路径有助于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感受分数的本质,加深对分数“量”含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李梅 《教学随笔》2007,(11):11-12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及含义,并能正确读、写分数。 2.学会借助直观的方法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函数中的“域”、“范围”、“有意义”等概念,它们的含义既相近又不同,在理解和运用时要注意区分. 例1若函数y=loga(-x^2+log2ax)的定义域是(0,1/2),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15.
我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采用列表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举例说明如下。例1.有4000千克土豆,第一天卖出2/5,第二天卖出1/4,两天各卖出多少千克土豆?列表步骤:(找出题目中表示单位“1”的量。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倒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对一些实例的探究,理解和掌握倒数的意义,并在合作探究中掌握求倒数的方法,会求一个数的倒数。2.经历倒数意义的概括过程,提高观察、比较、概括和归纳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亲身参与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积极的学习情感,养成合作探究问题的习惯。教学重点:概括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出问题1.谈话理解“互为”。让一名学生(甲)说出自己的好朋友是谁…  相似文献   

17.
学习目标: 1.在一定情境中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一的分数的大小。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苏教版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6~37页。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单位“1”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类推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小数,能正确读写小数。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小数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引出小数。(多媒体先出示好亿佳超市,引出文中超市购物的情景图,然后出示表示三种食品价格的小数)师:今天就让  相似文献   

20.
《江西教育》2014,(4):19-20
教学内容:苏教课标版《数学》第十册第36~37页。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理解单位“1”的含义1.提问:(分别出示1支粉笔、1盒粉笔,板书数字“1”)1支粉笔和1盒粉笔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但“1”所表示的具体意义的不同在哪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