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一个中心问题,是如何为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打好基础。孩子的能力,除培养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记忆力及口语表达能力以外,还有独立生活能力、社会实践中的交往能力等。幼儿园的三年,对儿童能力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培养幼儿能力的前提是要改变传统观念,调整我们跟孩子的关系。要把我们怎样教,孩子怎样学,改变成为孩子怎样学,我们怎样教。孩子的学  相似文献   

2.
捕蝇蜂     
你已经知道了赤条蜂和黄蜂怎样麻痹毛毛虫或蟋蟀来喂自己的孩子,然后怎样封闭洞口,离开巢飞到别处去。不过并不是每一种蜂都是这样生活的,现在你将要听到另一种蜂,它们每天用新鲜的食物喂它的孩子,这就是捕蝇蜂。  相似文献   

3.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讲读课文,所在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因此在学习本课时,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蟋蟀巢穴的特点写具体,了解蟋蟀建造巢穴的过程,并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事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孩子“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成为每个教师重视的问题。怎样使数学教学更贴进生活,培养学生能力,需要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一、本课的目的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蟋蟀的外形特征,了解蟋蟀的生活习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知识的兴趣。 二、课文说明 《蟋蟀》这一课属于观察课型,它是以人们常见的  相似文献   

6.
阅读能力是一种会伴随一生的能力。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拥有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仅可以自由的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还可以增长自己的视野。那么,家长对帮助孩子进行早期的阅读,为进一步的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有着怎样的重要性。因此,本文就"亲子共读"在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蟋蟀是怎样建造住宅的。2.过程与方法:通过重点语句的品读,理解句子"蟋蟀的住宅的确是伟大的工程"的深刻内涵,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建筑过程,学习科学家探索大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爱观察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8.
扫描     
梁晓声呼吁:把观察还给孩子观察本是一种享受观察力的缺失使我对我们的孩子心生一种怜悯,因为我们大多数成年人其实已经丧失了观察的心思,我们工作、生活的压力很大。我们没有看到花是怎样开的,也没有看到春季小草发芽究竟是鹅黄色的还是嫩绿色的,大多数人全都丧失了这种细细地体验观察生活的心思和情绪。从唐诗宋词中人们看到,那些美好的关于季节的诗词都是观察的结  相似文献   

9.
为了给孩子入小学打好基础,我们认为对大班幼儿应重视以下几种能力的培养。一、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是孩子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重要途径。在大班教学中除了继续培养孩子学会按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外,应注意引导孩子观察某一事物突出的特征。如认识猫头鹰,我们首先引导孩子回忆认识过的动物,提问猫头鹰象什么?它有哪些本领?为什么说它是一种益鸟?它的爪子和嘴巴的特征怎样?它什么时候出来抓田鼠,怎样抓田鼠的?结合介绍它的眼睛的特征。用这种方法认识事物幼儿兴趣高,效果好。幼儿一旦掌握了这种方法,在今后的认识活动中,就能较快地把握客体的要点或本质的  相似文献   

10.
啊!我的小可爱,你在哪儿?生活过得愉快吗?也许你会问,小可爱是谁呀?告诉你吧,小可爱是曾经生活在我家的一只断了大腿的小蟋蟀。我记得刚遇见小蟋蟀时是在大街上,许许多多的小笼子里都装着蟋蟀,发出唧唧唧的求救般的叫声。我一眼就对那只断了腿的蟋蟀产生了同情,央求妈妈买下了它。小蟋蟀刚到我家时,我们彼此很陌生。我曾细细地观察它。它呀,是位先生,穿着一条黑绿相  相似文献   

11.
学写作首先要学会观察。观察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态。为了使小学生观察好,就要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努力激发他们观察的兴趣。兴趣越浓,注意力就越集中,越稳定。有位五年级学生,从幼儿园起就逮蟋蟀玩,尽管家长一再批评,因为有兴趣,还是年年逮蟋蟀。由于他对蟋蟀长期观察,所以对蟋蟀的特点、生活环境十分熟悉,而且,积累了丰富的逮、斗蟋蟀的经验。一次,学校以“一件趣事”为题,要学生写作文。这位学生就以逮蟋蟀为题材,作文写得生动、有趣。小学生好奇心强,对事物敏感,对不了解的事物都很感兴趣,这是他们心理上的特点。但我们也可以发现,他们的兴趣一般比较短暂,不稳定。有的小学生参观  相似文献   

12.
《家庭教育》2009,(3):8-9
孩子除了要认识周围的物理世界。发展认知能力来理解周围的物理现象,更重要的是,还要认识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人类社会,要学习认识人,认识人是怎样思想、怎样交流、怎样相处的,这就是社会交往学习。那么,就让孩子从交一个好朋友开始,逐步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吧!  相似文献   

13.
陈丽萍 《考试周刊》2009,(30):223-223
“身在福中不知福”是许多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评价。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成长环境越来越优越,但是心理承受能力却越来越弱,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大发脾气,任凭老师和父母怎样安慰都不依不饶。因此。越来越多的老师和父母意识到应该给孩子进行AQ教育,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14.
走进新的世纪,我们不但要探讨怎样当父母的问题,而且也要探讨怎样让孩子当儿女的问题。这是两个真实的故事。孩子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他们对自己父母不同的态度,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今天应该让孩子怎样当儿女?  相似文献   

15.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是时代、社会的影子。也就是说,文学创作的冲动和材料都源于生活,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必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不会观察,就不会作文。要让作文能够真实地、细致地反映生活,就一定要认真细致地观察生活。那怎样培养和锻炼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6.
一只蟋蟀能牵动一个世界,能关乎上至抚军,下至百姓、孩子的命运,能烛照出一个个被时代扭曲的灵魂。蟋蟀能让人贫,让人死;蟋蟀能让人生,让人贵。“蟋蟀”只是道具,在围绕“蟋蟀”展开的滑稽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读书人的悲哀、父性的缺失、人性的扭曲、社会的不公。  相似文献   

17.
提高小学生作文的能力,教会孩子"写真文,做真人"这是我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陪孩子寻找写作素材,教孩子拓宽写作渠道,做个有感悟力的有心人。学生有必要从生活中寻找到写作的源头,然后一点点打开思路。而每一位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挖掘素材、累积素材,观察生活细节,领悟生活情感,以获取真实生动的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18.
跟踪蟋蟀     
提起蟋蟀,我们小学生是人见人爱,只可惜它在我们教材里是选学课文,尽管老师讲得少,不细致,可我们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自然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们科技自然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对蟋蟀进行了很长时间的跟踪观察,对蟋蟀的生活习惯有了初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3~6岁的幼儿是处在与周围人群关系形成和发展的非常时期,我们应当鼓励幼儿与小伙伴交往,让"孩子教育孩子"、"孩子影响孩子",使他们在相互交往中获得社会生活的经验,学会怎样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发展社会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一朋友曾对我说:“我八岁时,父母离婚,然后我就和我妈一起生活。我的噩梦从此开始。我妈妈情绪不稳定,我无法猜测接下来妈妈的情绪会怎样。妈妈的坏情绪给我的心灵带来了阴影,所以我一直过得不幸福。”她的一席话使我觉得,好脾气是人生的一笔大财富,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财富并不是金钱和地位。如果孩子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那么做父母的能回馈孩子什么呢?我想教会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培养孩子管理情绪的能力,这是父母能送给孩子的最好财富。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管理情绪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