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无缝对接”:创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基于供应链管理理论下的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模式——“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教育模式的创新,这种模式将是21世纪高职院校探索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研究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结合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分析“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和阐明其依据,探索对高职院校学生能力培养的“无缝对接”模式。  相似文献   

2.
将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用于高职院校管理,有助于构建“无缝对接”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理想的高职教育供应链应体现办学主体多元、学历层次齐全,与普通高等教育系统、就业渠道、生源渠道互通互连。实现这种“无缝对接”,需要政府参与调整供应链结构,高职院校实施拉动式人才供应链战略,并与外界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同时做好就业信息平台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供应链管理理论,探索创新高职物流人才培养供应链的方法,以期实现学生、院校、用人单位"三满意".  相似文献   

4.
"学校+企业+员工"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高职院校过去传统的"2+1"教学模式,旨在强调"学校一企业"循环、递进,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职场就业的无缝对接.为了适应这种新模式,高职院校需切身提升学生的管理工作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5.
郭跃 《中国教师》2008,(18):21-24
本文从高等教育的本质出发,结合供应链管理理念,重点分析研究了高等教育供应链形态的特殊性,提出了基于教育供应链的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一些建议。这些研究为高等教育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运作做了基础性的研究工作,以期推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教育管理运作及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工作。  相似文献   

6.
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现代企业管理技术,已经在许多企业的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实践具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实践中,基于推拉式供应链、“牛鞭效应”及敏捷供应链的理论,通过改革办学管理体制、创新教学运行机制、创建信息共享平台和实现人才订单培养的方式探索新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校企合作条件下开展实践教学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特别是职教集团模式下的校企合作更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从课堂到岗位的"无缝"对接。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积极借力职教集团,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土木类工程专业"123"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创建具有高职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探索。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推行土木工程类专业"123"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摸索出土木工程类专业"123"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推行土木工程类专业"123"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和意义。其内容为优化课程体系,调整课程结构、重组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教学评价体系,逐步实现学生所学知识、技能和企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高职教育产学合作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要求高职院校与产业间的合作实行"无缝对接".本文通过分析长三角高职教育产学合作的现状,认为产学合作是地区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学校必须更新办学理念、企业的人才培养和职工培训应主动依托当地的高职院校、政府应运用政策杠杆强力推动、社会中介积极参与,长三角高职教育的产学合作才能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其基本特点是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生具有职工和学生双重身份,教学与工作有机结合,实现学生就业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因此,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模式,优化"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完善实习实训条件,健全校企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1.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32  
高职院校实施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企业参与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生具有“员工”和学生双重身份。“订单式”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基本实现了职业教育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收到了学校、企业、学生(家长)三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构建科学、有效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日益成为高职教育发展和管理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围绕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以及教师专项能力提升等四个方面,提出构建"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策略体系,以推进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3.
李兵  杨婷 《教育与职业》2021,994(18):87-91
2019年,"双高计划"明确指出,要培养一批地方认可、行业认同、国际可交流的高技术技能人才,把高职院校打造成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高地.目前,"双高计划"建设院校机械类人才培养依然存在学校治理水平与企业管理有差距、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不相符、教学环节与企业生产环节不适应、国内外人才培养对接不紧密等问题.建立市场导向下"多元培养、三维融合、协同育人"的高职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机械类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均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环境下正处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完善的关键时期,而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结构和模式将会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结构升级的战略性调整。对当前河北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河北省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路径选择,以实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河北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吻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要持续发展,人才培养是关键,文化育人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以校企文化互动融通为主线,建设七种学校文化载体,探索适合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七位一体"模式,是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再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但由于制度层面的原因,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的积极性不高.高职院校要创新思路,在深刻理解"工学结合"内涵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探索"工学结合"的路径.文章从理论分析和教学实践两方面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7.
关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特别是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为各高职院校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羌毅 《教育与职业》2021,992(16):55-60
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是"双高"建设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管理支撑.当前,高职院校现有人事制度存在绩效分配与"双高"建设目标不契合、岗位设置与"双高"建设任务匹配不合理、职称评聘与"双高"建设成效结合不紧密、成果奖励与"双高"建设贡献对接不明显等问题.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应遵循绩效优先、闭环管理、动态调整的原则,采取完善绩效考核与工资分配体系、探索项目化管理岗位设置模式、试行贡献度导向职称评聘方法、推进实效性重大成果奖励制度等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为了克服传统的高职院校培养模式中的知识转移障碍,在构建高职院校与企业"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必须更新知识转移机制和模型,使知识发送者的知识库结构从一元知识库转变为多元知识库,即知识的发送不仅由学校来完成,而且要借助企业等社会力量,在知识的转移中,要充分发挥多元知识库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切入点,高职院校正在大力研究和推进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在分析"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校园文化建设提出新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校企文化对接的可能性,探讨校企文化对接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