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记得有人说过:爱是一个口袋,往里装,产生的是满足感;往外掏,产生的是成就感。爱是一种感受,一个人在被他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一个孩子在被大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的生命是多么伟大。  相似文献   

2.
爱是一个口袋,往里装产生的是满足感,而往外掏,产生的是成就感。爱是什么? 爱是一种感受。一个人在被他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生命的价值;一个孩子在被大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的生命是多么的伟大,于是感悟到一种深深的爱意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爱?爱是一个口袋。往里装,产生的是满足感;而往外掏,产生的是成就感。爱是一种感受。一个人在被他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一个孩子在被大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的生命是多么的伟大,于是感悟到一种深深的爱意。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2008,(5)
给孩子爱的机会 ①爱是什么? ②爱是一个口袋,往里装产生的是满足感,而往外掏产生的是成就感. ③爱是什么? ④爱是一种感受.一个人在被他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生命的价值;一个孩子在被大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的生命是多么的伟大,于是感悟到一种深深的爱意.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爱?爱是一个口袋。往里装,产生的是满足感;而往外掏,产生的是成就感。爱是一种感受。一个人在被他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一个孩子在被大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的生命是多么的伟大,于是感悟到一种深深的爱意。一次,我带孩子们到郊外游玩,一下车,婷婷就  相似文献   

6.
爱是什么?有人说,爱是一个口袋。往里装,产生的是满足感;而往外掏,产生的是成就感。是呀,爱也是一种感受。一个人在被他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一个学生在被老师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的生命是多么的伟大,于是感悟到一种深深的爱意。  相似文献   

7.
卢勤 《母婴世界》2011,(12):20-21
爱孩子.就要舍得用孩子。一个人在被他人需要和使用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一个孩子被大人使用和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的生命是多么伟大,进而感悟到一种深深的爱意,并且产生强烈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8.
爱是什么?有人说,爱是一个口袋。往里装,产生的是满足感;而往外掏,产生的是成就感。是呀,爱也是一种感受。一个人在被他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一个学生在被老师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的生命是多么的伟大,于是感悟到一种深深的爱意。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室里批改学生的摘抄本,批了一小部分后,我正准备把本子叠好拿到办公室去,谁知,一不小心,差点滑了一地。忽然,一学生眼疾手快,护住了本子,并自告奋勇地帮我把本子送到了办公室。我一下子被这个可爱的学生感动了,觉得被学生爱,被学生关怀的感觉真好!我看着她那双美丽的眼睛,说:“今…  相似文献   

9.
“爱出者爱返,爱人者人爱!” 我从事教师这个职业已经几年了,觉得自己感受最深的,就是爱。爱是什么?爱是一个口袋。往里装产生的是满足感;往外掏产生的是成就感。爱是什么?爱是一种暖暖于心的感受。当一个人在被其他人需要时,才会感受到自己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等待也是爱     
李红霞 《下一代》2012,(4):31-32
我曾听说过一句这样的话:“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好人,而爱别人不爱的孩子才是教师的崇高境界。”有些孩子在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确实和别人不一样。就是我们常说的讨厌的、烦人的孩子。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这些孩子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他们最需要爱的时候。做了一年时间的班主任工作后,在我心灵中产生过这种概念:错过对孩子的一个正确教育,  相似文献   

11.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的确如此,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都在证明着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充满爱的教育,才能显示出无与伦比的神奇而伟大的力量,才能强烈地震撼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对教师产生认同感,并诚心诚意地接受教师的教诲。一、爱学生,必须尊重学生一、爱学生,必须尊重学生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无条件的尊重是自尊产生的基础,只有别人对自己有好感(尊重),自己才会对自己有好感(自尊)。因此说,建立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有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为只有在这种充满尊重与温馨的氛…  相似文献   

12.
爱是什么?是给予和索取?不对,是一份尊严,孩子需要一份有尊严的爱。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班主任老师,深感国内给予教育体制培养的孩子已经习惯了接受别人的给予。孩子只求别人能给自己多少,却忽视了自己能为别人做什么。给予教育下,长辈给予孩子的是一种溺爱,孩子社会适应能力很差,一旦得不到他人的关爱,就会产生消极的心理。呼吁社会更多地关注孩子的生存发展,给孩子一份有尊严的爱。  相似文献   

13.
为人父母者除能保障孩子物质生活 外,更应从精神方面对孩子加以爱护,以下便是优秀父母引领自己孩子健康成长的浓情爱子处方 爱 每个孩子都需要爱,许多孩子对爱的需要远胜于对一两件玩具的需要。但父母如何来表达自己的爱呢? 建允:轻拍孩子的肩;临睡前给孩子一个吻;与孩子道别时挥挥手;在孩子回家时给他一个问候,这些都是在向孩子表达爱心。 纪律 孩子健康成长的道路上,需要你提供一些做人处世的规矩,以让他懂得凡事不能为所欲为,以及自我约束的重要性。 建议:使用严厉的但能被孩子理解的纪律来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然后再平心…  相似文献   

14.
我想,小孩子比大人快乐得多,是因为他们知道快乐是通过自己对别人的友好制造的。而有些大人呢,被生活折磨得忘记了自己当孩子时学到的东西,他们不知道,烦恼是因为冷漠产生的。  相似文献   

15.
孙兵 《山东教育》2009,(1):35-35
现在的孩子,尤其是城市的孩子,从小到大一直都被关爱着、保护着,几乎没受过一点挫折。这就使他们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自己是最弱小的,永远需要别人的关爱和保护;而他们从来没有想过,别人也需要关心,更不知道自己有能力和义务去关心别人。他们对伤心失落的伙伴毫无同情之心,对身处困境的他人没有帮助之意,对老弱病伤的动物不生怜悯之情……孩子们“爱的基因”休眠了。  相似文献   

16.
1.你的孩子极需一种安全感,他需要知道自己仍有父母双方的关怀和体贴、需要被爱、被接受,有安全感、被欣赏、被理解和被认为有价值。大人间发生争吵,以孩子为抵押,把孩子当作忠诚与否的证明,或者因争吵而忽视孩子,对孩子都会有很深的伤害。  相似文献   

17.
试论教师的情感投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论教师的情感投入李帅军一、教师情感投入的意义(一)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爱是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人是不能离开集体环境的,在集体中人既需要别人爱自己,又需要自己爱别人。一个孩子在入学以前主要是...  相似文献   

18.
《湖北教育》2005,(6):1-1
教师职业是一个播撒“爱”的职业.如果要用一个字概括,教育的全部秘诀就是一个字——“爱”.爱每一个孩子,让孩子们在被爱中学会爱,学会做人。今天,“爱”的丰富内涵,被郑琦同志用42年的无私奉献和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做出了完美的诠释。他把对事业的热爱,化为对青少年的关爱。“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他几十年如一日,以学生为本,以德育为先,爱别人的孩子胜过爱自己的孩子:郑琦是一面我们弘扬高尚职业精神的旗帜:  相似文献   

19.
《可贵的沉默》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上课时老师了解到,几乎所有的爸爸妈妈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并向孩子祝贺,然而知道爸妈生日的孩子却只有几个,且没有一个孩子为自己的爸妈祝贺生日的。最后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孩子们懂得了去爱自己的父母。教学这课的目的是要使学生从故事中受到教育,做一个既能感受到父母的爱、又能关爱父母和关爱别人的人。  相似文献   

20.
"只知道怜惜孩子,不舍得使用孩子",这是当前成人对孩子"爱"的误区,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在被他人需要和使用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在小学中年段教育中,我通过"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参与进来,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