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日足球运动发展之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中日两国的文化背景分析的基础上,解析了阻碍中国足球发展和进步的文化传统痼疾,提出了中国足球改革当首先摒弃这些传统痼疾,以新的思想观念重新对过去进行反思,彻底摆脱短期行为、唯用主义等思想观念的影响,脚踏实地的工作,使我国的足球水平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2.
2009年10月12日,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参观德国拜耳集团公司时,指出中国有一流的球迷和全世界最可观的足球市场,但目前水平比较低,希望可以迎头赶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强调:"我们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深刻总结足球运动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找准阻碍我国足球发展的症结,抓紧研究,提出符合国情的足球运动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措施,不断提高我国足球运动发展水平".可见中央领导对足球运动的格外重视,同时也折射出中国足球管理、训练和竞赛体制不健全,缺乏规范和监管,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足球文化歧异现象.要彻底根除制约中国足球发展的痼疾,就必须对中国足球文化的歧异现象进行强有力的救赎,才能有效地杜绝假球、黑哨、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使得足球步入良性运转的轨道,并为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探索出新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足球的振兴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当务之急和必然要求,而中国足球运动项目文化的修正与重塑又是中国足球振兴的关键。从足球文化出发,剖析长期以来中国足球存在的痼疾,并对契约精神的异化与重构进行探讨。研究认为,中国足球振兴的契约精神异化主要体现在自由精神、平等结构以及主体意识方面;中国足球振兴的契约精神重构需要宣扬正面行为,惩戒异化行为,鼓励多方联动,以此提升契约精神的认知度,树立契约精神的威信力,增强契约精神的统摄力,为中国足球运动项目文化的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足球经过了数十年的拼搏,仍在为冲出亚洲而奋斗,中国人为足球献出了无限的热情,却只得到了一盆盆冷水。中国足球的发展与人们对它的巨大期望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为了治好足球的这一痼疾,我们曾更换了多少“良医”。从苏永舜开始,曾雪麟,高丰文,徐根宝,戚务生,甚至请来了“洋医生”施拉普纳、鲁迪拉德、内波姆尼亚奇,均无大起色。曾服下了多少剂“良药”:从技术型转力量型,又转技术型,俱乐部制,送少年球员出国培训,  相似文献   

5.
现在所要进行的东西太多了,反思已成为如今足坛上最常用的字眼。无法否认,中国足球已经走进一片沼泽地。中国足球在沼泽中步履维艰地走着,我们痛心疾首时不禁要问一问,为何在广袤的土壤中总是复制着同样的品种,每一代球员身上的痼疾几乎相似,谁又是这“杰作”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6.
<正>一、案例主题随着足球走进校园,推动校园足球普及的战略举措,时代赋予了我们新的使命。"打铁还得自身硬"则成为这一使命的内驱力。体育教师只有具备了兢兢业业的事业心、主人翁的责任感,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才能在一线的主阵地为实现新的使命起到  相似文献   

7.
从文化的系统结构,即物质层面、行为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对中国足球文化进行了客观地评价。认为文化的三个层面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中国足球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不应是中国足球缺乏创造力和表现力的替罪羊,中国足球应在秉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不断融合西方足球的先进要素,在继承与融合中求创新。  相似文献   

8.
龙志伟 《精武》2012,(11):82-83
虽然中国人口众多、但足球人口少之又少,无论是从相对数量上还是绝对数量上,都远少于英国等足球运动发展较早的国家。因此,足球运动在中国发展还需要一段时间,还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本文在这种情况下,分别从思想观念、主观环境、客观环境等几个角度对如何提高我国足球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与对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出台、各地市校园足球发展方案的发布、校园足球四级联赛的推进、每周一节足球课的实施、足球将拟纳入中考选项的行动等等,中国的足球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对体育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校园足球培训也在备受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中如火如荼地开展,新的持续发展的高质量的有效性培训成为当今校园足球培训的重点。全国各地的校园足球培训取得一定成果,  相似文献   

10.
《新体育》1997,(1)
中国足球的深入改革,使近50名洋将加盟’96甲A效力.洋将的输入,为中国足球注入了活力,同时也为中国足球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十年甲A”今又“中超”,终因其“豆腐渣基础工程”而摇摇欲坠。中国足球人患病了,中国足球的改革势在必行。寻求病症,狠下猛药,彻底根除毒瘤.中国足球才能获得新的干净的躯体。中国足球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周欢 《当代体育科技》2020,(11):153-154
随着教育改革在高职院校的推进,体育在高职院校的重视度逐渐提高,而足球作为高职院校的主要项目,其教学的要求和标准也有了新的变化。实践证明,传统的足球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的教学要求,高职院校对足球教学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为此,在足球教学中应用足球游戏的模式,是足球教学改革的新方式,本文通过对足球训练游戏的意义的阐述,分析了在足球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并就如何强化足球训练游戏的应用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3.
自中国现代学校体育建立以来,足球一直是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之一,也深受广大学生喜爱。当前提出"校园足球",既是对传统校园足球的继承,也是对传统校园足球的强化和创新。那么,强化什么,怎么强化?创新什么,怎么创新?这都是当前需要理性思考的问题。校园足球是各级各类学校中的足球工作及足球活动,包括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院校  相似文献   

14.
<正>自中国现代学校体育建立以来,足球一直是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之一,也深受广大学生喜爱。当前提出"校园足球",既是对传统校园足球的继承,也是对传统校园足球的强化和创新。那么,强化什么,怎么强化?创新什么,怎么创新?这都是当前需要理性思考的问题。校园足球是各级各类学校中的足球工作及足球活动,包括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相似文献   

15.
吴键 《体育教学》2014,(12):10-10
作为一个标志,"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电视电话会议"的召开,宣告了酝酿近一年的"校园足球升级版"基本构建完成,中国校园足球将以此为起点,围绕"强基础、调机制、上水平"三个核心,迈开新的步伐、步入新的轨道。这次会议同时也预示,青少年足球,这个一向为社会诟病的中国足球基础建设,将开始启动实施面向全体青少年的"深耕计划"。  相似文献   

16.
现代足球在中国传播得并不顺畅,足球以游戏的方式深刻地干预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并间接地影响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足球在传入香港和上海时,一度有过体教不分离的情况,并融合有书卷气和尚武精神,这种传统在日后却遭遇到解体。足球流入中国有传教士、水手和学校3种动能和途径。3种足球的传输方式都带有一种柔化的文化风范,并有效地促进了中国体育乃至社会的进步,强化了中国人对英式法系的理解。现代足球产生于英国的维多利亚时期,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缔造出了继古典奥运会之后人类体育发展的第二座高峰。快速实现了工业化的英国带动了橡胶业的发展,而橡胶工业对足球内胆的品质改进作用十分明显,足球在中国的传播自然带有维多利亚时代的风俗意味。现代足球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规则意识方面。足球在中国的传播显然超越了体育规程,具有综合性的社会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7.
《校园足球》2020,(3):16-20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据《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按照《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部署,洛阳市按照《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基本要求(试行)》,紧紧围绕校园足球"教学是基础,竞赛是关键,体制机制是保障,育人是根本"这条主线,积极夯实试验基础,出台各项保障措施,推进校园足球各项试验内容快速落地,努力探索校园足球新的发展模式,将洛阳市校园足球推向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西方文明视域下现代足球的内涵及对后发国家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西方文明视角看,现代足球是西方文明与人性本能的良好调和剂。当前东方文明地区足球水平的落后是因为曾经过度的文明,破坏了文明与人性的平衡关系,尚未能实现新的平衡。现代足球是社会进程中传统与现代的相互叠加,足球后发国家往往落入重视现代化而忽视西方传统的误区,其应正视文化冲突,尊重历史及足球发展规律,以"文明长时段"的视野审视足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国足球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武汉市校园足球开展和足球试点城市建设的现实情况,对武汉市青少年足球训练体系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在新的历史机遇期武汉市青少年足球训练体系建设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以期能为武汉市足球人才培养提供相应现实依据,为校园足球理论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米卢,这个南斯拉夫的老“游击队长”以其神奇的经历,特别是对中国足球队的神奇改造,给中国足球界上了生动的一课。米卢的神奇,并不在于一场乃至数场比赛的胜利,也不在于他把中国足球带进了世界杯决赛圈,而在于他给中国足球带来了一种新的理念——快乐足球。中国足球的落后首先在于理念的落后,在于自我封闭在一个固有的圈子里,陈陈相因,师徒相授,老套子,老办法,老规矩,中国足球的包袱太沉重。背着四十多年累积的包袱去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