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中国新闻技联[2013]通字08号签发人:谢胜和尊敬的会员单位: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新闻技联")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自2009年11月召开至今已经四年多时间,遵照《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章程》"每四年举行一次代表大会"的有关规定,应于2013年召开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进行换届选举。在2012年召开的五届四次理事会上,讨论并表决通过了延期一年换届的提议,经报上级主管科学技术部和民政部批准,同意换届工作于2014年举行。  相似文献   

2.
毫无疑问,2008年发生在中国的几次重大事件和特大事件,构成了中华民族多少年来少有的大灾大难、大悲大喜.而波澜壮阔、悲喜交集的社会生活,又使中国新闻摄影人经受了一次次多少年来少有的人文考验与精神洗礼.同时,在一次次考验与洗礼中,中国新闻摄影界也全方位地向世界展示了自身的人文素质以及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3.
毫无疑问,2008年发生在中国的几次重大事件和特大事件,构成了中华民族多少年来少有的大灾大难、大悲大喜.而波澜壮阔、悲喜交集的社会生活,又使中国新闻摄影人经受了一次次多少年来少有的人文考验与精神洗礼.同时,在一次次考验与洗礼中,中国新闻摄影界也全方位地向世界展示了自身的人文素质以及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4.
获奖消息     
第二届中国新闻名专栏奖8月23日在北京揭晓。38个报纸、广播、电视的新闻专栏荣获中国新闻名专栏奖。浙江日报《钱江浪花》专栏榜上有名。 中国新闻名专栏奖是由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性优秀新闻专栏最高奖,每两年评选一次。  相似文献   

5.
主流舆论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宇 《网络传播》2007,(3):44-45
网络媒体在中国巳发展成为引导和洞察社会舆论的重要窗口,网络舆论对政府决策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主要新闻网站巳吸引了国内95%以上的网上浏览量,在全国众多网站中处于主导地位。一次次的最新报道,一次次的热点策划,一次次的舆论引导,中央与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已经崛起,正引领着中国互联网新闻的主潮流,对重大事件都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6.
2004中国新闻技联年会,迎来了全国各地广电、报业新闻从业人员的又一次相聚。中国新闻技联仿佛中国传媒界跨媒体平台的纽带,将大家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每年的聚会仿佛一个大家庭的大团圆,再一次相聚人们内心充满喜悦与激动,对于中国新闻技联的由衷之情,扣动了业界人士的心弦,让我们听听他们的心声……  相似文献   

7.
陈竹 《新闻窗》2007,(4):54-55
5月,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新闻专栏复评评选会在黑龙江举行,这是新闻界的一次重要评选。中国新闻名专栏奖是由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性优秀新闻专栏最高奖,每两年评选一次,其目的是为了鼓励新闻媒体努力促进新闻报道创新,提高新闻宣传质量。[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媒科技》2009,(11):24-25
记者在11月28日召开的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简称“中国新闻技联”)五届一次理事会暨2009学术年会上获悉,第四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简称“王选奖”)颁奖大会今天在武汉举行  相似文献   

9.
李振 《青年记者》2007,(22):83-84
2007年7月26日,江苏广电总台新闻中心《1860新闻眼》联合全国19家媒体在南京结成了"情感新闻联盟"。这次结盟是中国的电视民生新闻在当今剧烈的新闻竞争中,为了开拓自身发展空间的一次新尝试。  相似文献   

10.
对电视民生新闻热的冷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生新闻是近来中国电视界颇为热门的一个名词,全国各地方电视台都在竞相开办此类节目,并将其作为新闻改革的方向和提高收视率的新的增长点。正如著名学者李幸在其《十年来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一文中指出的那样,中国电视正在经历第三次革命,以《南京零距离》为代表,各地方台都出现了一种叫民生新闻的东西。这种民生  相似文献   

11.
第三届中国新闻名专栏评选8月31日揭晓,《新华视点》、《人民论坛》等38个新闻专栏荣获中国新闻名专栏称号。 中国新闻名专栏是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性优秀新闻专栏最高奖,每两年评选一次,以鼓励新闻媒体坚持“三贴近”,创办精品专栏,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相似文献   

12.
汶川地震是中国的一次国难,是中国人面对自然灾害进行的一场战争。抗震救灾期间,广大观众在24小时直播的新闻节目中重新审视个人、社会、甚至人类本身。相当一段时间,举国上下处于悲伤、哀思、众志成城的情绪中。因此,被称作“黑色新闻”的灾难新闻,实际上是一种带着“泪水”、“情感”、“价值观”的新闻。灾难新闻作为新闻文本,是一类情态信息丰富的新闻类型。  相似文献   

13.
《西双版纳报》推荐的消息《我州数百台农机跨国作业》获得了2006年度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回想这篇文章的写作过程,可以说是三易新闻主题,但是一次比一次特点鲜明,文章的新闻价值一次比一次重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广播》2002,(10):51-51
一本涉及新闻规范问题的文集《中国新闻侵权纠纷的第四次浪潮——一名记者眼中的新闻法治与道德》一书最近由中国海关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5.
赵金 《青年记者》2010,(1):50-51
新闻职业道德是以新闻职业责任为核心的一个综合价值体系,是新闻传媒及其从业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和道德规范.2009年11月29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下文简称中国记协)第七届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修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下文简称<准则>),是该<准则>于1991年中国记协第四届理事会一次会议通过,在经历1994年和1997年两次修订后所进行的第三次修订.  相似文献   

16.
民生新闻是近年来中国电视界最为热门的术语之一,全国各地方电视台竞相开办此类节目,并将其作为新闻改革的方向,甚至有学者认为民生新闻是十年来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民生新闻的发展壮大无形中影响着主流严肃新闻的走向,中国电视新闻界呈现出一种双向汇流的趋势:一方面民生新闻开始向主流方向靠拢,另一方面严肃新闻则也向民生新闻靠拢.  相似文献   

17.
童兵 《当代传播》2001,(6):28-30
经济全球化影响着中国新闻化的消长。1978年以来,中国新闻化历经两次发展高潮。中国新闻化的每个进步,朝阳 不断反对来自“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潮干扰的结果。经济全球化和随之而入的西方化影响,对中国新闻化来说是一柄双刃剑,我们要用其利,避其害,激浊扬清,争取中国的新闻化在新世纪有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车贯 《新闻传播》2010,(3):42-42
面对日益多元化的社会诉求,以及城市电视台之间白热化的竞争,一种区别于传统新闻模式而一改常规常态的民生新闻,凭借自身独具的新闻视角和新闻语态,渐渐地在电视新闻界崭露头角。同时,它的兴起也为城市电视台新闻节目的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有人提出了民生新闻的出现是中国电视发展的第三次革命,但还有人提出民生新闻的出现将推翻原有的新闻理念。民生新闻在中国社会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已经成为不容回避的课题了。  相似文献   

19.
守住底线——论新闻界的三次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中国新闻改革以来,中国新闻界经历了三次反思。这三次反思确立了中国的新闻改革和新闻工作必须坚守的三条底线:新闻真实性是最基本要求,党性原则是最基本原则,"公共利益至上"是最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新闻史学会、韬奋基金会、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广播电视史研究委员会、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联合召开的第三次地方新闻史志研讨会于2007年12月1日至2日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召开。会议期间还举行了中国新闻史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