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增强报纸新闻的贴近性是新闻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报纸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对新闻工作提出的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广大读者服务,是我们党办报的宗旨.一张报纸有没有服务性,或服务性体现得充分与否,是衡量这张报纸是否坚持党性原则的一个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电视民生新闻发展迅猛,它凭借独有的特点和优势,逐渐占据新闻报道的重要阵地,成为新闻媒体提升收视率的重要砝码。首先,电视民生新闻关注百姓生活,贴近基层,具有较强的平民化意味;其次,电视民生新闻凸显服务性,舆论导向直指大众生活,促使新闻具有可看性;最后,报道领域宽,可以全方位扫描社会各阶层、各领域。电视民生新闻常以老百姓的"信息管家"、  相似文献   

3.
对都市类报纸而言,重大的独家新闻线索越来越难得,本地同源新闻则越来越普遍,西安都市类报纸也是如此.在都打民生牌的大背景下,各类同源新闻竞争方向是如此一致:贴近市民、增加服务性.  相似文献   

4.
所谓民生新闻,就是媒体利用平民化的视角、平民化的语言、关注民众生计的一种报道方式.民生新闻是近年来各级各类新闻媒体普遍关注的报道重点.打开电视,翻开报纸,进入网络,民生报道随处可见,令人眼花缭乱.最基层的县级电视台如何做好民生新闻呢?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随着电视媒体的平民化风格日益突出,一向以平民化著称的民生新闻更是经常把直接服务观众与新闻报道工作在实践中巧妙地统一起来.例如,栏目组经常面向观众组织各类服务性的"活动报道"(下文简称"活动报道")以促成平民反映强烈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6.
新闻节目平民化、娱乐化和故事化是当前电视新闻的主要发展趋势,各大电视媒体对平民化手法的应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电视民生新闻的报道应该是取材于平民生活,再现平民生活。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贴近社会,是电视民生新闻的特点,本文主要针对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风生水起的关注普通民众、贴近百姓生活的民生新闻,确立了以"受众"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在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中,观众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传播过程也由"单向灌输"向"双向交流"转变。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之所以能成为一股热潮,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平民化"取向——民生新闻将新闻定位于普通  相似文献   

8.
增强报纸的服务性,是新闻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报纸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对新闻工作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民生新闻具有平民化的特点,是当前服务性较强的电视新闻节目之一,受众多、关注多、评议多,引发了关于社会的理性思考,展现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民生现状。如何做好民生新闻、倡导健康和谐的社会理念,是地方电视台当前最为关注的热点。一、民生新闻的定位所谓民生新闻,简单地说就是关系人民生活的新闻,是一种立足本地,以平民化的视角,客观、真实地反映普  相似文献   

10.
民生新闻的宗旨就是关注普通民众、贴近百姓生活,以老百姓为核心"受众",确立"平民化"的价值取向。作为现代媒体,确立新闻报道的平民化视角是顺应历史的潮流,也是自觉遵守新闻传播规律的表现。本文从民生新闻的主体、内容、语言等方面,阐释当代媒体如何确立民生新闻报道的平民化视角。  相似文献   

11.
李广义 《青年记者》2009,(18):79-79
所谓民生新闻,就是媒体利用平民化的视角、平民化的语言、关注民众生计的一种报道方式。民生新闻是近年来各级各类新闻媒体普遍关注的报道重点。打开电视,翻开报纸,进入网络,民生报道随处可见,令人眼花缭乱。最基层的县级电视台如何做好民生新闻呢?  相似文献   

12.
随着报纸服务性的增强,社区新闻成了一种必不可少的新闻样式.社区新闻以服务性强,更贴近寻常百姓生活的鲜明特点,为广大社区读者所喜爱,同时也成为报纸一个新的卖点.本文拟从社区新闻的服务性和贴近性这两个特点出发,谈一谈社区新闻的细化及其价值取向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王文娟 《今传媒》2016,(1):32-34
民生新闻作为一种新的报道形式,把视角聚焦到平民身上,提倡人文情怀,用平民化的语言,讲述民生方面的内容.随着互联网和其它新兴媒体的兴起,报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所以报纸需要不断完善其内容和形式,民生新闻就是一个突破口,报纸上的民生新闻该怎样顺着潮流发展,扬长避短,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品牌之路,本文呼吁各报纸吹响新媒体时代民生新闻创新的集结号,并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新兴媒体的风生水起,传统纸质媒体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过去那种地方党报一家独享市场、衣食无忧的风光日子不再。面对众媒体全方位多层面的激烈竞争,民生新闻的地位和作用尤显突出,民生新闻已成打造报纸品牌、拓展报纸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在报纸的生存和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河南《焦作日报》坚持"三贴近"原则,把服务民生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开办了《都市新闻》版和《社情民意》版,在民生新闻报道方面进  相似文献   

15.
《新民晚报》早期提出新闻要“广些广些再广些,短些短些再短些,软些软些再软些。”这与当前强调的新闻三贴近要求,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似有异曲同工之妙。从新闻题材来看,报纸不仅要有“硬新闻”,即题材较为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还要有“软新闻”,即人情味较浓的社会新闻(民生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服务性新闻等)。  相似文献   

16.
项晖 《东南传播》2016,(11):34-36
近些年,关注普通民众、贴近百姓生活的民生新闻节目风生水起,民生新闻之所以受到观众的热捧,离不开它自身鲜明的"亲民"特质。《第一帮帮团》作为民生新闻队伍中的后起之秀,融入了帮忙的理念,也有着鲜明的民生新闻特色。本文将从选题平民化、角色化报道、故事化叙述、品牌化推广这四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民生新闻的热潮一度席卷各大媒体,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与发展明显地表现出电视媒介的"平民化"传播取向,但因诸多原因这种热潮正逐步降温,电视民生新闻更是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尴尬.本文分析了电视民生新闻目前显在的和潜在的危机,以及电视民生新闻在"平民化"的名义下滑入了种种传播误区.  相似文献   

18.
电视民生新闻是从平民化角度出发,采写民生内容和民本取向,强调平民化与本土化,有别于传统新闻又兼具时政和社会新闻的双重性质。当代民生新闻存在题材狭窄、信息负面;形式雷同、竞争同质;媒介霸权、自我认同等问题。要想在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做好民生新闻,品牌经营是媒体所必须考虑的命题。  相似文献   

19.
如何将民生新闻广播办得更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是办好民生新闻节目的关键。本文结合广播民生新闻策划,广播民生新闻的监督性、服务性等实践做了探讨,说明了选题策划是提升广播民生新闻品质,提高广播民生新闻持续传播力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20.
"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倾听百姓话语、传递民意民声"是民生新闻的一个特征,它与党中央提倡的"以人为本"、新闻"三贴近"基本一致。正是在这个大环境下,《南阳日报·社区新闻》版应运而生。在编辑《社区新闻》版的过程中,笔者深切地体会到,记者、编辑必须要有民生视角、民生意识、民生情怀,才能做好民生新闻,才能让民生新闻成为报纸的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