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鲁迅的杂文作为特定思想形式和艺术形式,在很高的程度上显示出立体思维的特点,这在我国的杂文创作中是独树一帜、非常罕见的。我们探讨鲁迅的这种思维特点,不仅有助于我们对鲁迅文学创作的全面认识,也可为当今的杂文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国画艺术处理中离不开虚实关系。虚实相生,互变.构成中国画艺术处理的重要手段。中西虚实观在中国画创作中沟通、运用。  相似文献   

3.
何山 《文教资料》2005,(25):20-24
虚实,是我国古代美学的一对重要范畴。虚实美,它的应用范围很广,不仅语言文学讲求虚实美,而且绘画、书法、音乐、建筑、戏剧等各种形式的艺术也讲求虚实美。所谓“画留三分白,气韵自然生”,其实是说绘画艺术虚实美的作用。我国是世界上一个最古老的文明诗国,当我们浏览这浩如烟海的诗歌作品的时候,也就会发现,虚实美同样是我国古典诗词创作所追求的一条重要审美目标,也是古代作品创作成功的一条审美规律。下面就它的形成、发展、表现等几个问题谈谈我的看法。一、虚实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在我国古代美学史上,虚实美理论从形成到发展为完备的…  相似文献   

4.
从文学创作的基本环节、文学创作的特殊状态和为文的乐趣等方面做了考察后,认为艺术想象贯穿着整个创作活动的始终,是促进创作活动前行的积极因素,是艺术思维的基本的主要的方式。从这个意义来说,陆机的《文赋》实际上是以艺术想象为核心的创作专论。这对于后世关于艺术思维方法的研究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是文学创作中一条重要的普遍规律。虚与实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艺术的一般虚构(包括艺术幻想)与生活现实或真人真事的关系;二是指艺术描绘的无影无形与有影有形的关系。虚实法(虚实结合)创造意境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承接对比法。这类作品一般分...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学批评史中的“虚实”范畴源自老庄“有无”论,《周易》和《老子》赋予其深刻的辩证思维,这些是先秦时期虚实产生的哲学根基,也为虚实在魏晋和唐宋的发展与演进奠定了基础。这期间虚实内涵的推进离不开先秦《诗》《骚》及散文创作的铺垫与实践。虚实作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个核心的元范畴,从根本上来说是一项艺术创作手法,自古既有其萌芽,先秦时期文学创作中的比兴、象征、具象等手法是其不自觉的运用。从哲学的高度来看,文艺虚实结合具有必然性。《诗》《骚》中的比兴、象征手法是后世“虚实”的“隐形”替代和早期“胚胎”。“虚实”产生前后与秦汉政论说理文及汉赋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童年经验对梅洁的文学创作具有重要意义。梅洁在文学创作的动因、艺术题材的选择及创作个性的建构等方面都受到童年经验潜在的规范和制约。梅洁的文学创作和她童年经验的关系值得我们研究。  相似文献   

8.
赵静 《天中学刊》2023,(1):76-81
永嘉南渡后,北人南迁,江南地区迅速发展成为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南朝文学以其艳丽的内容、精工的艺术技巧引领着当时文学发展的方向。琅邪王氏文人借助本家族在书法、音乐等文化艺术方面的优势,敏锐发现并积极实践一些新的文学创作方法,如在诗歌中积极践行声律理论,在散文和辞赋创作中追求唯美化。琅邪王氏文人的文学创作,不仅符合南朝文学新变的发展方向,也极大地推动了文学自觉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从"文学性"的角度而言,1914年至1937年不仅是周恩来文学观及其创作的萌芽期,而且也是爆发期和成熟期,其文学观可以概之为"为人生而艺术"。在"为人生而艺术"文学观的引领下,周恩来进行了多样化的文学创作尝试,诸如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报告文学等多种体裁的文学创作实践活动。周恩来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内容丰厚,意蕴悠长,形式新颖,完全可以纳入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总体框架中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三部分来论述《文心雕龙》中的文学创作步骤:"神与物游"是刘勰论艺术构思的核心论点,也是文学创作的首要步骤;在艺术想象的基础上,"情以物迁"是文学创作的第二步骤;"辞以情发"是创作的最后重要步骤。在整个创作过程中,"神思"始终贯穿其中,发挥着奇特而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学真实性的维度相当宽泛,可包含客观之真,也可包含主观之真;可包含可然之真,也可包含超然之真。它分为三个级次,第一个级次是本事之真,即真相的再现,以符实度为标准;第二个级次是常理之真,即逼真的表现,以可信度为标准;第三个级次是情趣之真,即超世的展现,以性灵度为标准。本事之真与虚构概念相对立,要求按照生活原有的模样和形态写;常理之真与虚假概念对立,要求按照生活应有的常模和形态写;情趣之真与虚伪概念对立,要求按照审美的绮情异趣写。以符实度为基准的作品,就是纪实文学;以可信度为基准的作品,就是现实主义文学;以性灵度为基准的作品,就是浪漫主义文学。  相似文献   

12.
对文艺学"文化研究转向"论的反思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的讨论正把对文艺学的学科反思推向深入.反思之一是中国当代文艺学学科的危机并非因为审美活动已经渗透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而主要在于对中国和世界当前文学发展的新现实、新思潮、新特点有所疏离,并对信息时代的大众传媒文艺、网上文学等新鲜的文学形态和体制研究不够.反思之二是文化研究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研究,其某些思路、视角、思考方式、研究方法和合理成果,对文艺学无疑具有借鉴意义,但"文化研究转向"绝非解决文艺学学科危机的良策;文艺学在引入文化的维度时,千万不能丢掉了对于文学更基本的东西--审美的维度.  相似文献   

13.
"陌生化"作为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批评流派的核心观念,其理论实质就是要以一种与惯常相对立的表现方法,或以反常的形式摆落世俗,从而去贴近和呈现真实。禅宗运用反常化手段的目的,也是为了超越俗相或假相,以反常的方式达到真实。黄庭坚代表的江西诗派理论以及像陶渊明等追求平淡风格的诗人,其有意摆落世俗、不愿同流合污的主体精神更具有一种以反常而求真实的哲学意义。文章揭示的正是从反常、"平常"甚至平淡走向不同寻常的真实的艺术思辨活动。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文论发展进程中,有明显的“文化转向”。从文化批判到文化研究,既是西方理论思潮影响的结果,又是本土文艺现实变化的产物。如何在“转向”中发展、重建文艺学学科体系,成为理论家们争讼的热点。  相似文献   

15.
当今的设计师追求艺术表现的自由创新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把虚实与留白运用于书刊设计中,产生了含蓄而整体的效果,让读者阅之如临清泉,如沐春风。通过对水墨画讲究虚实相生、计白当黑在黑白书刊版式设计中运用的研究,阐明虚实与留白在版面中的作用和处理方法,旨在处理好版式设计中虚实与留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文学的有效性,其实就是文学“个人”对世界的进入方式。小说、诗歌在“个人化”表达上自然有它自己独到的地方,但因文体的局限毕竟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尴尬。正因散文能“直抒胸臆”,它的“自由”更能使作家的“思想”痛快淋漓。按照时间顺序,“身体”在文学中的起起伏伏无疑是199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文学事件之一,余秋雨、刘亮程、南帆的散文在主题的意义上可看作是“身体”处境具有代表性的发展过程,同时文学介入现实的有效性也得以不断地深入。这应该是散文最具现实感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7.
乐府文学中的"都市书写"是中国古代都市文学的重要内容。乐府文学中的"都市书写"包括都市物质景观、文化景观和都市心态三方面内容。都市物质景观集中于道路、建筑、市民生活区域,文化景观主要反映为游侠文化和青楼文化。南朝《长安道》、《洛阳道》或突出帝都的恢弘,或描写都市的繁华奢靡,唐人同题之作更融入种种都市心态的抒发。这与南朝、唐代乐府文学中不同的都市构筑方式有关。南朝"都市书写"是历史想象与现实环境结合的产物,其都市景观呈现出模式化特点;唐代"都市书写"植根于真实的都市,显示出由地理、文化空间转向情感空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大师事件"余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似乎进入了"非经典时代",重目标、轻意义,重销路、轻经典,畅销就是现代经典,但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另一面是当代中国文坛形成了不同特点的作家群落,具备了和历史、和现实、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学对话的自信和智慧。  相似文献   

19.
作为194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纪德是法国小说流派承上启下的作家之一,他的思想影响了西方整整三代人,成为西方在现实的压抑下痛苦地追求真诚和自由的一个代表。纪德的名字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在中国文坛。进入1940年代,在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中形成了一股翻译、阅读和研究纪德作品的热潮。“纪德热”在1940年代中国文坛的出现,与当时复杂的社会政治背景下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存思考和精神境遇息息相关,同时也与这一时期文学界探索新的文学表现方式,努力追赶世界文学发展脚步的追求相契合。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进一步凸现,文学“一元化”进程逐步加强,1940年代的“纪德热”受到了更为严厉的批判。1949年后,这个名字很快便淡出中国知识分子的视野。  相似文献   

20.
散文是否可以虚构是现在散文理论界的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作为文学艺术的一个门类,散文是允许虚构的,但散文的虚构必须以生活的真实为前提。同时,散文的真实与虚构同文学艺术的其他门类的真实与虚构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