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谈到管理,人们通常认为是用法律、规章或规定等去规范正式群体及其成员,却往往忽略对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的关注.但实际上,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与学生成长发展密切相关.本文针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特征、类型,分析了其对学生行为的影响,提出了管理和引导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具体策略或措施.  相似文献   

2.
谢彩英 《科教文汇》2012,(30):160-161
在青年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中.客观存在着非正式群体。本文通过对当代高职学生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分析,提出了“尊重学生的结群需要、培养集体荣誉感”等有效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作为一种客观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抢占好这一新的阵地,形成新的契机。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应该重视对非正式群体进行研究,积极引导非正式群体的发展方向,重视发挥非正式群体领袖人物的角色作用,同时处理好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韦水玲 《科教文汇》2013,(10):15-16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作为一种客观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抢占好这一新的阵地,形成新的契机。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应该重视对非正式群体进行研究,积极引导非正式群体的发展方向,重视发挥非正式群体领袖人物的角色作用,同时处理好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王延斌 《情报探索》2011,(10):111-112
分析了图书馆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原因,探讨了非正式群体与组织管理的正切点,并提出了非正式群体的动力管理、团队管理、冲突管理和规范管理等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6.
概括了非正式群体的特征,分析了非正式群体产生的原因,阐述了非正式群体的作用,提出了有效管理企业非正式群体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与和谐校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加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建设是为必然,也为应然,通过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形成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学校的一些正式群体无法满足大学生纷繁复杂的需要,于是各种非正式群体就蕴育而生。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非正式群体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刻全面的剖析。  相似文献   

9.
非正式群众体是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群体现象。本文试图通过联系当前的社会生活,分析非正式群体的正功能和负功能,通过实际的例子说明非正式群体发挥其功能的原因,从而对如何进行非正式群体的管理试图提出自己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非正式群体与组织绩效间存在着微妙的复杂关系,既有提升组织绩效的积极作用,也有降低组织绩效的消极一面.文章试图通过情感力、学习力、凝聚力和规范力的研究,探索非正式群群体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根据结论提出了管理非正式群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非正式群体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不容忽视的力量,它对班级班风的形成,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及人格的形成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从中职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及教育引导策略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在大学生当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情感、兴趣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它们同时具有正向与反向功能。因此,要正确分析其成因和活动规律,采取相应的引导措施,发挥其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自梅奥等人从霍桑试验中意外发现非正式组群体的存在起,非正式组织便成为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引入非正式组织的概念、产生原因和研究其对组织管理的影响,提出对非正式组织管理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学生是一个学校的中心,学管工作也是以学生为重点。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核心,让每一个学生都紧紧围绕着这个核心。但是在班级中除了像班委、学习小组这样的正式群体以外,往往还存在着一些自发形成的、无固定形式、无固定成员的学生非正式群体。班主任有责任和义务将这类学生识别出来加以良性管理。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作为一个有充沛精力的高智群体,在行为取向上有其独特性和规律性。为了研究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行为取向,通过对影响学生体育行为的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进行分析,对如何减少或避免这些因素对学生的体育行为产生消极影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学生工作者在繁冗复杂的工作面前要科学地梳理工作。高校辅导员将所带大学生的工作对象中重点人群可分为优秀大学生群体、经济困难大学生群体、沉迷网络学生群体、学业有困难学生群体和疾病、心理问题学生群体,对特殊群体因材施教,以做好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工作,从而实现学生工作的整体覆盖。  相似文献   

17.
周辉  许慈 《科教文汇》2014,(34):186-187
学生工作者在繁冗复杂的工作面前要科学地梳理工作。高校辅导员将所带大学生的工作对象中重点人群可分为优秀大学生群体、经济困难大学生群体、沉迷网络学生群体、学业有困难学生群体和疾病、心理问题学生群体,对特殊群体因材施教,以做好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工作,从而实现学生工作的整体覆盖。  相似文献   

18.
曹彬 《科教文汇》2008,(31):37-37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是学生,而高校学生干部作为其中骨干,其综合素质会直接影响周围的大学生群体。加强对高校学生干部的管理,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并通过他们来开展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曹彬 《科教文汇》2008,(11):37-37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是学生,而高校学生干部作为其中骨干,其综合素质会直接影响周围的大学生群体。加强对高校学生干部的管理,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并通过他们来开展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非正式团体:知识传播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知识经济朝代企业不再主要依靠资本、自然资源、劳动力等传统资源创造财富,而是更多地领带于知识,企业唯一的竞争优势就是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组织学习发生在正式和非正式团体中,非正式团体比正式团体具有更好的沟通作用,本讨论了组织中非正团体的特点和知识传播过程,认为“实践社团”和非正式网络等非正式团体都具有传播知识的功能,而且最终增进了组织知识。非正式团体的管理对管理来说是一个两难的选择,本建议管理通过识别潜在的非正式团体、为非正式团体提供基本条件和采用非传统的绩效评估方法来培育非正式团体,最后,作建议我国企业界和学术界加强对非正式团体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探讨,使非正式团体成为企业创造和传播知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