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起民族宣传、民族报道,我们一般会认为是有关少数民族地区的宣传报道。如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民族大家庭》节目等等。这里的“民族”称谓指的是狭义的“少数民族”,而不是民族学中广义的“民族”的大概念。民族宣传是个老提法,确切的说,应称之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新闻宣传报道”。  相似文献   

2.
彝文仪式经书与彝文《驱鬼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族主要居住在中国西南的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四省区。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彝族有6578524人,在56个民族中位居第七。历史上,彝族先民不断迁徙、分化,逐渐与周围的汉族以及藏、白、纳西、苗等少数民族交错杂居,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分化出众多的具有各自社会文化特点的支系。这些支系有“诺苏”、“纳苏”、‘摄苏”、“保保”、“撒尼”、“阿细”、“阿哲”。“里波”等数十种之多。50年代,经过民族识别并根据汉文史籍中“夷”之汉语称谓,同时尊重本民族意愿,政府决定用鼎彝之“彝”统称现今的彝族各支系。…  相似文献   

3.
读题辨误录     
拟个好标题,等于好新闻写了一半。 —一位资深记者的话 “头号教堂”及其他 深圳某报有一消息,题为“世k头号教堂在尼落成”.觉得欠妥。“头号”用来指教堂.似不恰当,不如改为“最大”。“世上”应为“世界”;“世上”通常指人间、阳间,照此说法,就容易产生歧义:这个教堂是世上(阳间)的第一大教堂,不是阴间的。 “在尼落成”,这个“尼”是尼日利亚还是尼泊尔?或是尼加拉瓜?外国的国名,使用简称,除非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如外交上的“中尼”(中国——一尼日利亚)。随意简化,只能导致称谓的混乱,发生误讹。这不同于中国…  相似文献   

4.
叶铁桥 《青年记者》2016,(15):112-112
新媒体观察者魏武挥不喜欢把做微信公众号的叫做自媒体人,硬是跟人争辩出一个“内容创业者”的称谓,在他看来,现在做得好的公众号,运营者不太可能是单打独斗,一般都会有小团队,有些甚至已经注册公司进行机构化运营了。这怎么还能叫自媒体?所以他更愿意用“内容创业者”这个称谓来界定这群人,言下之意是这群人通过做内容进行创业。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行业协会的产生与发展历史 从历史上看,我国行业协会有多种称谓,比如:“行”、“帮”、“会”等。春秋时就有官府在每个城邑的中心设立一个市场,由专人负责管理的做法,到了汉代,又把市场先划定出摊位,称之为肆。[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民族读物编辑工作中的几个问题王寅生,吕志超近几年,在一些图书、报刊上经常载有关于少数民族的内容,很有益于民族工作。但有一些问题,还特别值得注意。一、有关民族称谓问题民族称谓各个时期不尽相同。现在我国共有55个少数民族,是国务院组织大量人力经过认真调查...  相似文献   

7.
说长道短     
关于“世界奇迹”排名的质疑说长道短提起“世界第八大奇迹”,许多中外人士都知这,那是指70年代震惊世界的我国考古大发现——西安市秦陵兵马桶。这一至《的由来,是法国前总理希拉克80年代初参观秦陵兵马低博物馆时说过的一句话:“世界上有七个奇迹,现在秦俪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个奇迹。”从此,秦陵兵马俪是“世界第八大奇还’之说就迅速流传开来,遍布全球;有关秦陵兵马俪的各种宣传,至今还都喜欢把它冠之以“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美名。这一称谓似乎已成定论。秦陵兵马俑是“世界奇迹”,当之无愧。然而,它是否应排行“第八”?…  相似文献   

8.
《海南档案》2006,(4):44-45
在梁启超创立“中华民族”一词之前,中国人基本上没有现代的民族观念,甚至连“民族”一词也没有使用过。习惯上所说的“华夏”、“汉人”、“唐人”、“炎黄子孙”,乃至外国人将中国称之为“大秦”、“震旦”、“支那”等。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称谓。所谓“华夷”之辨、“夷夏之防”。集中反映的也是一种相时秩隘的朴素的种族意识。  相似文献   

9.
2009年4月26日,某媒体在一个名牌新闻栏目中介绍了上海市宝山区大场镇“10个行政村”的情况。这里的“行政村”是个过时的称谓,其无现行法律作依据,不应继续采用。  相似文献   

10.
“情景剧”在国外被称为“肥皂剧”或“长篇剧”.不同国家称谓各有不同。美国人把在摄影棚里拍的电视剧称为“室内剧”,把主要以说为主、又有一些搞笑成份的电视剧称为情景喜剧,把我们通常提到的长篇电视系列短剧称为“肥皂剧”等等。  相似文献   

11.
王瑶 《新闻传播》2009,(6):30-31
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曾说过:“当我们有1000个频道时,假如你从一个台跳到另一个台.每个台只停留三秒钟,你就几乎要花一个钟头的时间.才能把所有频道从头到尾扫一遍。还没等你判断出哪个电视节目最有趣,节目早就播完了。”  相似文献   

12.
编辑,素来就有“无名英雄”、“把关人”、“足球场上的守门员”这样的称谓。把关意识。是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新闻编辑必须首先具备的素质,电视新闻编辑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3.
娃名是一个人的具体称谓,专用符号。在新闻报道中如果把这个符号用错了,称谓不对,不温有失对人的尊重,还会影响到新闻宣传效果。有些报纸平时在反映维吾尔人的报道中,往往因为详音失误、书写错误而造成张冠李戴的现象。例如:样运的夏开菜》一文(1998日5自8日(新四日揭))中,有两个人名是这样写的:“阿不都·许库”“阿不都·肉逊”。这种写法都是不对的。称谓的顺序,汉族人姓在前、名在后,姓名连写;维吾尔族人名在前、姓议名)在后,本人名字和父名之间用间隔号“·”隔开。“阿不都许库”,“阿不都肉逊”都是本名,其中没有…  相似文献   

14.
徐颖怡 《大观周刊》2012,(48):29-30
“锅庄”是藏民族歌舞艺术之奇葩、是中华民族艺苑中的瑰宝。追索它的由来无论对促进它的创作与繁荣还是对中国藏族音乐舞蹈发展史的研究都有一定的意义。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人们对“锅庄”称谓的由来则有多种或合情或有理或纯属想当然的说法。其实,只有真实的生活才会告诉你真实的结论。通过科学探究和深入实地的调查发现,“锅庄”称谓源于以汉藏交汇地区汉民和藏民为代表的藏族和汉族及其他兄弟民族互相了解的特殊经历和火热的茶马互市。  相似文献   

15.
金琼 《贵州档案》2002,(5):20-21
印信作为权力的一种象征,历来深受统治阶级的重视。历代统治者对印信的称谓、印信的形状、印信的印文、印信使用的质料等等,都有严格的规定。民国以来,政府以律令的形式对印信作了进一步的规范,尤其是印信在文书中钤盖使用的规定,使印信成为文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印信档案,由于它以一种特殊载体出现,完整保存了历史原貌,自然而然地成为文书档案的重要补充。印信的称谓,各朝代均有不同。秦以前,称“钢”、“坪”、“尔”。秦统一六国后,皇帝的印信称“玺”,其余为“印”。到了汉代,“玺”的称谓扩大到诸侯王及太后用印。至…  相似文献   

16.
好书是怎样组织出来的──部分省市委宣传部长谈组织实施“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的体会我们正处在一个民族全面振兴的伟大时代,这是一个应该产生大批精品力作也能够产生大批精品力作的时代。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17.
民族类图书出版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专业性。在民族类图书的编校工作中,要注意五个问题:准确表述民族区域名称和民族称谓,正确处理涉及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内容,防止出现歪曲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内容,避免对历史上民族关系不恰当的描述,严格执行送审制度。  相似文献   

18.
151医院政治处主任王玉峰有个称谓——“笔友”。这是那些爱好写作的医生、护士、还有刚入伍不久的新战士送给他的。王主任喜欢读报,处里订的10多份报刊,他总是一天不漏、一份不少有重点地看个遍,即使是出差,回来后,也要把所有的报纸洲览一遍。除了看报,他把节假日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新闻写作与学习上,他几乎没有一个完整的星期天是和妻子孩子度过的。他女儿在一篇作文中写道:“……爸爸除了吃饭、睡觉在家,其余时间连他的影儿都见不到。今年,我已经10岁了,在我的记忆里,节假日爸爸没陪过我上过一次公园。一个星期天,我在办…  相似文献   

19.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作协副主席吕雷建议,关注农民工中的特殊人才,给他们一个发展自我的特殊渠道。他同时建议取消“农民工”这个称谓,把他们统一称为工人。农民工需要名分吗?毋庸置疑:需要!可是这个“工人”的称谓却怎么看都怎么“有名无分”。所以看了这个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击新闻,顾名思义是记者用眼睛采访,并通过对现场的素描写出的新闻。时下,不少报刊常常以“现场实录”、“现场速写”、“新闻特写”等称谓出现,它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再现”。即把当时当地的现场情景、气氛等,作翔实的描写,再现新闻事件的生动形象,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目睹其人,耳闻其声的实感。目击新闻的“再现”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