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学会给与宽容宽容的态度很重要.没有宽容,就没有学生的自信心,没有自信心,就失去了创造的内驱力:没有宽容,无法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发散性思维,没有了批判精神和发散性思维,创造也就失去了“技术”支持.可以想象,一个不允许“胡思乱想”的地方,一个只认标准答案的地方,一个不允许犯错、不允许有“出格行为”的地方,肯定不会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在“听音响编故事”的作文竞赛中,广大小作者表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我很受启发,这里谈几点感受。一、要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就语文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除了系统地传授知识,自觉地培养智能外,要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中心。培养发散性思维,是培养创造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刀,首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刺激他们进行发散性思维的环境,逐渐养成他们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这次征文比赛正是这样作的。播  相似文献   

3.
在美术教育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目标。尹少淳在《美术及其教育》一书中认为:创造是南不合逻辑开始的,再经由逻辑的润色和整合,最终达到超越逻辑。人的思维方式有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直觉思维、集中思维、发散思维等.而发散思维则是创造思维的核心。由于美术教育本身所运用的媒体主要为具体形象的实物(这种“实体”也将包罗万象,千姿百态),因而,它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更优于其他学科。美术创造上的表现应为多项发散性的,比如.《城市》这个题目,没有受到良好发散思维训练的学生,可能大部分会画成构图完整的全景(这是学生喜欢画的),很少会有“近景”式,“特写”式网景。  相似文献   

4.
创造是一个民族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条件,是衡量一个民族文明发展水准的标志,是一个国家人才素质与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总书记指出:“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造,就没有科学的发明与突破;没有创新,文学艺术就会僵死;没有创造,人类社会就不会前进,历史就不会发展。培养创造力要从小抓起,特别是基础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造就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和发散思维。作文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科学地指导学生的写作,有助于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5.
一、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 ,增强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审美创造能力的基础1.培养创造力首先应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拓。真正代表创造性思维特征的是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能力就要求一个人的思维路径必须是多向的——横向或逆向 ,其特征是求异的 ,甚至是怪异的。发散性思维在美术创造中表现为具有“创意性”,尤其现代派美术作品的构思和现代设计艺术的构思大多源于发散性思维。在美术学习中有六种发散性思维的创作方法 :改变事物正常的逻辑关系 ;通过辅助工具获得新形象 ;改变正常比例 ;局部重组 ;改变功能 ;改变观点。由此可见 ,发散性思…  相似文献   

6.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指出:“应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散型思维是一种创造思维,它可以从一点出发,运用所学过的基础知识进行放射性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触类旁通,那么在课堂上就要引导学生“纵横联系,广泛联想”.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笔者在连续多年高三化学教学中,注意从基础知识抓起,坚持对学生进行发散型思维的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发散性思维是一个推测、发散、想象和创造的思维过程,它时于个性创造性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谈几点看法:一、设计探究性的问题,提供学生思维的空问;二、借助开放性的练习.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三、适时点拨引导,提升学生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战场。其中发散法就像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放射着动人的光彩。提倡创造性恩维教学,激发学生发散思维,可以培养学生的变通能力和独创能力,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正因如此,运用发散性思维实施课堂教学,能使数学教学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9.
杰出的数学家都对发散思维的作风给予了高度评价。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猜想则属于发散性的思维。发散思维是数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的目标所决定,探索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是当今时代的要求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一条基本途径是加强“双基”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发散思维的展开,必须建立在牢固掌握丰富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如果一个学生不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或仅仅记住了几条简单的结论,显然是无从展开发散思维活动的。为了能流畅而灵活地让学生展开发散思维活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基本知识应该提出三方面的要求:一是理  相似文献   

10.
一、互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发散性思维,是指思维主体在展开思维活动时,围绕某个中心问题向四面八方辐射的思索和联想,广泛地搜集与这一中心问题有关的各种感性材料、相关信息和思想观点,最大限度地开拓思路,从而导致一系列发展的一种思维品质。创造个性,则包括独立性、自信心、好奇心、冒险敢为、表达欲、幻想、敏感性等。在教学实践中,组织互动学习的方式是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个性的有效途径。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班级授课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 ,人才的成才是靠教育。”教育要创新 ,就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其着力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下面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笔者的一点想法。一、钻研教材 ,挖掘教材中的“发散”因素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因此 ,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 ,以宏观体系和微观环节上挖掘可供学生“发散”的素材 ,为课堂训练作准备。如 ,…  相似文献   

12.
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一种方式,它对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从而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都有着极重要的作用。我在语文教学中,注意从“巧设发散点”的角度来培养发散性思维,促进创造性思维。所谓“巧设发散点”,就是...  相似文献   

13.
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核心。在生物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对于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将十分有益。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的观点,发散思维具有三个特性:多端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结合中学生物学教学实践,探索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方法,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为“四化”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一、发散思维多端性的训炼 多端性也称为流畅性。它反映发散思维具有发散、流畅、敏捷的特点。因为,多则发  相似文献   

14.
重视发散思维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教育过份强调聚合思维(集中思维、求同思维,正向思维),而忽视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教学,这不利于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创新,必须强调发散思维,没有发散思维就不会有任何创造性的萌芽和创造性的成果,可以说一切创造都起源于发散思维,因此,教学中强化发散思维教学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提倡批判性思维 建设新型教学文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深入分析了传统教学中的问题,认为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批判性精神没有得到明确而又充分的培养,从而形成了一种“无批判的被动接受”型的教学文化。因此,要改造传统的教学文化,创造新型的教学文化,可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人手,使学生成为具有批判能力和批判精神的个体,最终将教学过程导向为师生间思维与思维、智慧与智慧、灵魂与灵魂的碰撞过程,从而形成一种“批判性的充满智慧”的新型教学文化。  相似文献   

16.
体育是初中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充满自信,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让学生在匆忙的学习生活中找到快乐的寄托,找到追求理想的勇气,找到奋斗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迎难而上和走向成功的精神动力,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自信,那么,就像是鲜花失去了阳光的沐浴,生活便失去了活力,这样的人生将不堪一击。可见,自信心对于一个人的一生何等重要。  相似文献   

17.
发散性,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点之一。所谓思维的发散性,表现为对一个问题能从多种角度,沿着不同方向去思考,从多方面提出新假设或寻求多种可能的正确答案。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挥。本文仅就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作粗浅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我们教师一味地迷信书本,一味地迷信名人,一味地迷信传统,总是用僵死的教条和模式来要求和教育学生,就会抑制学生的思维。如上莫泊桑的《项链》一文,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形象,大多数教师因受教参的影响,总是持批判的态度,只看见她虚荣的一…  相似文献   

18.
创新能力受创新思维品质的制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着手。创新思维品质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来源于发散思维和批判思维。发散思维和批判思维离不开个人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复习是在学生拥有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复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是一个不应该错过的机会。实践证明,在生物学复习过程中运用连动复习法复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9.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其主要内涵就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鼓励学生积极地思维,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即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本文通过对圆锥曲线一个性质的探究的教学过程展示,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能力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20.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性思维是创造力的特质.与创造有直接关系.强调“从同一起源生发结果的多样化和数量”。提出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等三个特征.也就是说,发散思维就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进行不同的信息重组.形成尽可能多的发掘问题解决途径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要点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